514.文學的分段
關于中國文學的劃分,有權威人士建議分為"三古"、"七段"。
具體劃分為: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漢;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第三段:魏晉至唐中葉(天寶末)、第四段:唐中葉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葉(正德末);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戰爭(1840年)、第七段:**戰爭至"五四"運動(1919年),以后的,自然屬于現代文學的范疇了,那就是從"五四"運動幾乎整整一百年的歷史。
而另一種分類則是根據歷史的進程加了些文學的色彩。
首先是青銅時代的東方智慧:先秦文學。這其中包括,1、響徹千年的木鐸金聲:詩的起源與《詩經》、2、軸心時代的百家爭鳴:歷史與諸子散文、3、汨羅江上萬古悲:屈原;第二是強盛帝國的輝煌景觀:兩漢文學。這其中包括,1、富麗堂皇的大漢頌歌:兩漢辭賦、2、史傳文學的里程碑:《史記》與《漢書》、3、**之后的詩壇奇葩:漢代詩歌;第三是亂離時代的文學自覺:魏晉南北朝文學。這其中包括,1、亂世悲歌與名士**:魏晉文學、2、江南煙雨與塞北秋風:南北朝文學。
第四是全盛時代的磅礴氣象:唐朝文學。這其中包括,1、大唐樂章的嘹亮序曲:初唐文學、2、偉大時代的全面來臨:盛唐文學、3、彪炳千秋的雙子星座:李白與杜甫、4、**下的崎嶇險徑:中唐文學、5、滿目青山夕照明:晚唐文學、6、花間月下的曼聲呤唱:晚唐五代詞、6、抒情時代的敘事插曲:唐代傳奇;第五是絢爛后的再造重生:宋元文學。這其中包括,1、**之后的柳暗花明:北宋的詞、2、陽剛與陰柔的二重奏:南宋的詞、3、唐詩陰影下的艱難跋涉:宋詩4、散文的第二次中興:宋朝散文、5、為市民而歌舞:元代戲曲;
第六是大器晚成的敘事文學:明清文學。這其中包括,1、魏闕與江湖的英雄情結:歷史演義與英雄傳奇2、****的尋覓與開拓:神話小說與世情小說3、政治幻影里的愛情:明清傳奇、4、異彩紛呈的平淡:明清散文、5、夾縫中的抒情者:清代詩詞、6、玉山高并幾峰寒:清代小說、7、一枕幽夢向誰訴,千古**獨我癡:《紅樓夢》、8、**后的低谷:譴責小說;第七是風雨滄桑三十年:現代文學。這其中包括,1、民族的脊梁:魯迅、2、新生中的不說與戲劇3、**中的現代散文、4、嬗變中的現代詩歌;第八是喧嘩與**:當代文學。這其中包括,1、沉默的十七年、2、活躍的新時期。
我還是喜歡第二種分類,后來還曾經在一些文章中提起過,因為那樣至少沒有那么蒼白、也沒有那么干巴巴的。
關于中國文學,洋洋灑灑、林林總總實在太多,要是從上古神話、《詩經》、《左傳》、《孟子》、《莊子》一直說到現在的茅盾獎引發的爭議、郭敬明刮起的抄襲風、《廢都》開始的**泛濫、作協內部的不正之風、一切向錢看、靠咒罵大師出名、靠"*"和"*"上位的層出不窮就永無窮盡。所以就只能說重點、說經典、說大師和令人仰止的作品。
那個愚昧的屈原無論如何算大師中的一個,雖然跳了汨羅江,可是人家精神不死,那本《楚辭》寫得何等好;司馬相如的《西漢辭賦》有些拍馬溜須,不值一提,而那個受過宮刑而留下那部《史記》的司馬遷卻能永垂千古。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一個東方的烏托邦,南北朝的民歌膾炙人口,張口就是《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當然還有《木蘭詩》:"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盛唐時期的李白與杜甫不必多言,"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就是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與杜牧也不用說,白居易同樣如此。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了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了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還有的抒寫了個人抱負和遭遇,表達了兒女愛慕之情,訴說了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等等;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成為詩人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更有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范,那是一座文學的**。
宋詞是詩歌的一種。因為朗朗上口、可以歌唱,又被稱為曲子詞、樂府、樂章和長短句。宋詞始于唐、定型于五代、興盛于宋。于是,那個被稱為"柳三變"的柳永改變了北宋前期的詞風;陸游見證了南渡前后詞風的演變、而姜夔領導了宋末的詞壇。于是,人們就記住了婉約派的李清照、豪放派的蘇軾和花間派的溫庭筠。就知道了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千姿百態的風姿,與唐詩爭奇,與元曲*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
元曲其實就是詩歌經過唐詩宋詞兩大輝煌以后的回光返照。值得一提的就是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的興起,當然還有那個寫了《竇娥冤》、《救**》、《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和《調風月》的關漢卿;還有那個令人難忘的王實甫的《西廂記》。明清小說最著名的無非就是歷史演義的《三國演義》、英雄傳奇的《水滸傳》、神怪小說《西游記》與世情小說《**梅》。馮夢*的"三言"、"二拍"也寫得不錯,《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也寫得不錯,就是現代人無限夸大《紅樓夢》的文學價值,似乎有些矯枉過正了。
中國近代文學和現代文學幾乎可以混為一談,因為經歷了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的長篇小說以后,整個文學界的狀態就和中國國力的逐漸衰退一樣,鮮有叫人眼前一亮、令人拍案而起的杰作,雖然有魯迅的散文、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曹禺的《雷雨》、沈從文的《邊城》、郭沫若的《女神》問世,卻依然顯得單薄。
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十七年,是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時期,涌現出一大批反映**歷史的長篇小說,例如,周立波的《暴風驟雨》、梁斌的《紅旗譜》、曲波的《林海雪原》、歐陽山的《三家巷》、李英儒的《野火春風*古城》、羅廣斌的《紅巖》;楊朔、劉白羽的散文;郭沫若的話劇《蔡文姬》、田漢的話劇《關漢卿》,還有歌劇《洪湖赤衛隊》、芭蕾舞劇《白毛女》、京劇《紅燈記》等一大批樣板戲。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文學小說再版、傳統劇目被重新搬上臺,文學創作的熱情就在逐漸降溫,同時,隨著外國文學的涌入,各種思潮和表現形式都在魚*混珠的泛濫。當然只其中還有王蒙的《春之聲》、余華的《活著》、阿城的《棋王》、莫言的《紅高粱》系列、賈平凹的《商州》系列、王朔的《動物兇猛》、陳染的《私人生活》、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張煒的《古船》、陳忠實的《白鹿原》能給人留下一些印象。只不過離諾貝爾文學獎似乎還有些距離,畢竟不是我們國家自己舉辦的。
不過好在隨著電腦技術的完善、互聯網的普及,就會有原來越多的網絡寫手加入到作家的行列中,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產生,而這種快餐式的文學作品已經越來越深的影響著中國人的閱讀習慣,3G手機使用者的激增,也大大的激發了人們的閱讀熱情。不過這是否能改變中國文學進退兩難的境地,還得拭目以待。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