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東山少爺,西關小姐
羊城古稱番禺或南海,廣東省省會,三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這座擁有7434平方公里、1270萬人的特大城市的由來眾所周知,相傳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海天茫茫,遍地荒蕪,人們辛勞終日難得溫飽。一天,天空仙樂繚繞,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騎著口含六束谷穗的五只羊飛臨羊城,把谷穗留給這里的人,并祝愿這里年年五谷豐登永無饑荒,然后駕云騰空而去,羊化為石。從此,羊城成了富饒的地方。百姓為感謝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觀",而在越秀公園內有"五羊雕塑",就和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樣:"紅棉似火開,珠江水上泛著友愛,良朋遠方到來,為羊城共喝彩。"
然而,歷史的真實卻是這樣的。因為羊城這塊土地面臨南海,地處珠江**洲腹地,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食物豐富,就開始有了流動的漁獵部落在珠江**洲一帶定居,并逐步發(fā)展成為羊城的原始聚落。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中原人就開始南遷,并給嶺南人帶來了北方的文化和文明,同時也證明了羊城其實很早就是一個移民城市。
畜牧學家已經證明,廣東的羊的祖先來自北方,這就說明五羊神話就是是一則史前拓殖神話。因為移居羊城的先民在翻山越嶺、路途遙遠的遷移過程中,發(fā)現作為家畜的豬的行動緩慢、成批驅趕不便,而沿著長江以南一路南下,水草豐美,羊的飼料不愁,加之羊的集體觀念較強、順從聽話,比較好管理,行動快速,便于驅趕,再加上羊的繁殖力強,適應力強,還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至今廣東仍有"種姜養(yǎng)羊,本少利長"之說。可見,五羊神話中的仙人騎羊,除象征其從北方而來之外,還有心理、道德和經濟、文化上的諸多考慮。
而在今天.五羊不僅僅是聳立在越秀峰上的一組雕塑,也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城徽標志,更成為這座城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中的一種圖騰和象征,已經滲透到羊城生活的各方面:書有《羊城古鈔》,刊有《羊城古今》,報有《羊城晚報》,景有"羊城八景";車有五羊本田,乃至許多樓宇商標、公司社團、名勝古跡均以"羊城"命名;五仙觀如今尚存,仙人拇跡依然可見;五羊雕塑游人如織,仙湖街、仙鄰巷、五仙門等都還依稀粘有一點"仙"氣--這也可以說明,"五羊仙"的神話,可謂影響深遠。
于是,熊天平深情地唱著那首《天涯共此時》:"珠水東去連四海,輕掀波瀾。花城新綠重裝點,春意無邊。好味天下美名傳,待客款款。吸引八方入五羊,滿城歡顏。雨打芭蕉嶺南情,畫卷重展。木屐輕敲油紙傘,東山西關。舊時今日騎樓下,猶唱落雨大。彩云追月步步高,遙看云山。天涯共此時,萬里來相會……"
羊城這座有著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一直都是華南地區(qū)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從秦朝開始,這里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這里就成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外國商人來華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為貿易的代理,這些指定的行商所開設的對外貿易行店,就是"十三行"。從楚庭到南海,從番禺到羊城,歷經歷朝歷代,羊城一直在變,先是成為民國政府的第一個"市",后又成為新中國改革開放的南大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合并,原來老城區(qū)的老八區(qū)變成老四區(qū),再變成老三區(qū),加上新加入的四區(qū)、兩市和南沙新區(qū),就構成了現在的羊城行政區(qū)劃。
羊城民諺曰:"未有羊城,先有光孝"。這里不僅指出被譽為嶺南第一名剎、坐落在海珠北路凈慧路上的光孝寺的歷史悠久,而且也是強調光孝寺的厚重歷史和崇高地位。還有一句民諺:"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意思是:東山是權門顯宦的聚居之地,出入的多為官家子弟,西關多是富商云集之處,出入的多是大家閨秀。
其實西關在老羊城的西門以外,東山則在東門以外,兩者遙遙相對;西關地勢低洼,水鄉(xiāng)澤國,河涌如網,人口稠密,素來就是這座城市的繁華鬧市區(qū);而東山地勢較高,地廣人稀,直到20世紀初,美國基督教選定東山為他們在這座城市的傳教基地,教會開辟的幽雅居住環(huán)境吸引了大批歸僑和軍政官僚在羊城東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興建了不少的仿西洋別墅結廬定居,從此,荒涼的東山日漸喧鬧,成為一個高檔建筑成群的住宅小區(qū)。于是因為東關洋房引起的"東山少爺"由此而來。
而位于老城之外的西關一直都是商業(yè)繁華區(qū),西關大屋俗稱古老大屋,是荔灣區(qū)西關一帶興建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多為名門望族、官僚巨賈所建,這些老屋高大明亮,廳堂結合,裝飾精美;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也有通風、防火、排水、采光、曬晾、交通、栽種花木等功能。那些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她們纖細的身段,軟軟的粵語,基本上都受過良好教育,有的還會些手工,尊敬長輩,擁有中國的傳統美德。是地道的大家閨秀,于是因為西關大屋就有了"西關小姐"。于是東關的**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少爺與小姐就形成了有趣的相輔相成和意義深長的結合。
當然千萬別忘了羊城還有比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更有名的商業(yè)騎樓,這種建筑最早見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后來才流行歐洲,上世紀初才傳進我國。因為商業(yè)騎樓是在樓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馬路邊相互聯接而形成風雨無阻、自由步行的長廊,長度可達幾百米乃至一兩千米以上,加上羊城素有"***,孩兒臉,說變就變"之說,這樣的騎樓既可以避風雨,也可以防日曬,特別適應這種氣候特點,一時風靡整個羊城,而逐步地形成遍布這座城市各主要商業(yè)街道的商業(yè)騎樓建筑街景的主格局。而到了上世紀末,因為改革開放和一切向錢看,羊城新建的商業(yè)街區(qū)就已經很少采用這種人文關懷的形式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