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你是住在這里的嗎
那座中國第一、世界第四的***的600米高塔俯瞰著珠江與羊城;一條中軸線,引領著大未來;作為這座城市的新地標,代表著羊城蛻變之輝煌、時代精神之**;可是,千百年來,縱使城市面貌百變,新舊輪番,屹立的越秀山始終見證著羊城的成長,而那條珠江水更是與兩岸的都市景色一道,記錄著這顆南國明珠發展騰飛的堅實足跡。
如果說那座*天立地的高塔代表著這座城市的新的發展,那位于省府和市府附近人民公園附近的羊城原點就代表著這座城市的發源地,它不僅和位于巴黎圣母院門前的巴黎原點一樣是一個地理坐標,還是羊城2224年歷史與發展的縮影符號。原點標志內側圓盤由精銅澆鑄,厚度達2厘米,重達3噸,表面刻著南越王墓出土的*鳳玉佩以及羽人駕舟等圖案,極富嶺南文化特征,而原點正好說明越秀區才是這座城市的歷史。
越秀區除了是黨政軍機關的所在地,更是最悠久、最民間、最繁華的老城區。在那里,可以領悟羊城美景的意趣,也可以徜徉在小橋水巷、西關大屋、粵式騎樓其間,在SBD中心商業區里領略時代潮流的涌動,也可以看到歌女商賈、市井人家等等構成的一幅現代的清明上河圖,那些繁華鬧市、內街小巷就會魂牽夢縈地沉潛在記憶中。
一個很有名的網友在介紹羊城自助游可以選擇的景點時這樣說:南越王博物館(最早稱霸羊城的墓,來自西京等歷史名城的朋友可免);中山紀念堂(大屋中沒有一條柱,有中國特點色的建筑物,來自京城的朋友可免);沙面(外國使館區,看外國的建筑物,來自青島的朋友可免);六榕寺和光孝寺(六祖慧能的發家地,不信佛對寺廟沒多大興趣的朋友可免);上下九步行街(食在羊城,對不喜歡小吃、也不是美食家的朋友可免);石室(天主教堂,早上去可以看到漂亮的目玻璃窗所散發的光彩,不信教的朋友可免);白云山(天氣好的話可以看到羊城市區的全景,想看山的峻、險、奇的朋友可免)、大元帥府(感受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喜歡政治的朋友可免)。這其中涉及到越秀區的就有四處,涉及到海珠北路的就有兩座寺廟。
這條因為南面起于珠江邊、因為面對海珠石而得名的海珠北路是1932年的時候,當時的市府開始市政建設,拆掉了官塘街、竇富巷以后在羊城新建的第一批馬路其中的一條,到現在依然還是一條長不過七百米,因為道路狹窄,僅僅只是一條單行道,可就是這條不起眼的街道,因為與大元帥府近在咫尺,與北京路商業街、上下九鬧市區只有一箭之遙,加之一邊擁有蘇東坡題名的六榕寺,一邊擁有赫赫有名的禪宗六祖慧能宣揚佛法的光孝寺,自然就變得舉世聞名了。
羊城人很勤奮,即使晚上僅僅只睡了兩三個小時,到了清早依然早早起*,或者衣冠楚楚的出門去上班,或者打開店鋪的大門開始營業,海珠北路的街道上就會人潮涌動、車流如潮,可是在那些內街小巷中,卻寧靜了許多,孩子們在街上嬉戲,老人在茶樓里飲茶,女人們聚在一起打麻將。而有不少和我一樣所謂的新羊城人,白天上班打工,晚上擺攤走鬼(羊城話:沒有營業執照)。對于那些興致勃勃的游客,除了白天上山(越秀山),晚上下江(珠江)以外,到海珠北路走走同樣會不虛此行。
海珠北路除了光孝寺和六榕寺,還有那口宋代的吊碑井。
因為歷史上羊城原本就在海邊,海水容易隨著漲潮浸入珠江,又咸又澀的海水難以入喉,所以明清當時的羊城到處都是水井,清代詩人黎簡有詩這樣說:"嶺南多仙井,仙液皆不凡,既以滋地脈,亦得避海咸。"1954年統計,僅越秀區就存有816口,時至今日,在羊城的老城區溜達,那些古舊的老屋庭院一角,時而還會看到一口已經棄置不用的井,它們通常有著被時光打磨得發亮而圓潤的邊緣,旁邊還有一個元寶狀的取水口。
清代是羊城水井最多的時期。那時的羊城有"三山、九井、六大名塘"之說。曾廣衡所著的《羊城雜鈔》稱,這九大井分別是九眼井、蓮花井、流水井、吊碑井、羅漢井、日泉井、星泉井、山水井和雙眼井。其中的吊碑井就位于海珠北路的福泉街上。在福泉街口墻邊,錯落有致地建著一些小花壇,墻上還刻有關于越秀區文化的歷史與傳說。對于吊碑井的介紹則稱:這是宋代名井,井身為紅砂巖石所砌,內北側有一石如碑,呈紅色,上半部嵌于井壁,下半部斜掛于水中,故名吊碑井。2002年被立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據《南海百詠續編》記載:"縣志謂井中有古碑吊掛如菱杯狀,井因此得名。細審視之,乃花塔之基石,其色鮮紅,蓋東莞丹石,非碑材也,然井近六榕,以寺碑考之,斯實宋井之一。"阮元在《廣東通志》里也說:"吊碑古井,井欄甚小,井內甚大,有石碑橫于水上,長四五尺,其半在井墻土內,形如吊掛于井中者,故名。味甘美,居人取汲于此"。
在福泉街的傳說中,福泉街每至黃昏,天空就會出現一只色彩奪目、高冠鳳羽的白鶴帶著一群蝙蝠光臨,在福泉街上空回旋穿梭,在居民的屋*上悠然飄飛,晚上則飛入井中在石碑上棲息,到第二天清早又飛出去。白鶴有仙禽之稱,而蝙蝠寓意"福",所以吊碑井又得了個名字叫"福泉井",福泉街也由此得名。
相傳從前有位官員,貪贓枉法、欺壓百姓,人人對他恨之入骨。后來他染上一種不治之癥,一個江湖郎中聲稱只有用吊碑井的那只仙鶴燉參茸服食才有效,官員叫士兵去捉仙鶴不能得手,懸賞也無人問津,只好自己蹲在吊碑井里的那塊石碑上等著,怎知卻被仙鶴啄瞎了眼睛,腳下一滑,跌下井中淹死了。正是那幅對聯所寫的那樣:為官不正,富貴雙全難實現;惡有惡報,長生不老總成空。
到了今天,福泉井已經早就廢棄不用,可是那個寓意深遠的街道的名字卻留了下來。有一天晚上,我忙碌了一天從六榕路回海珠北路的漢庭酒店,走到這條街上看見福泉街的路牌,才想起那個吊碑井的歷史,感覺街道還比較寬闊,用仿古長格子的石塊鋪成的路面,顯得很干凈、很整潔。街巷里不僅有超市,還有很多做生意的店鋪,以及坐在街邊納涼聊天、打牌下棋的居民,可就是沒有看見那口聞名遐邇的古井。
一扭頭,看見一個穿著短衫**、趿拉著一雙拖鞋的花季少女從我身邊飄然而過,緊忙叫住她:"等一下,小妹妹,你是住在這里的嗎?"
她一轉過頭,我的心臟就又一次停止了跳動:我又一次遇上了那個長得與田西蘭有幾分相像、美得一塌糊涂的女孩子。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