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一路絕塵 正文 961.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作者/煉石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961.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坐落在海珠北路的光孝路上的光孝寺是羊城市歷史最悠久、占地面積最大的佛教寺廟,是羊城市四大叢林(光孝、六榕、華林、海幢)之一,其始建年代距今1700多年,民諺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加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然就是羊城第一寺。光孝寺的山門不大,由趙樸初題寫的匾額懸掛在大門之上,兩側的對聯引人注目:光孝耀羊城,祉園暉百粵。

    然而廣東佛學院和廣東省佛教協會的牌子同樣冠冕堂皇的掛在了門的兩側,有些刺眼,使人不知此處到底是游覽景點還是宗教機構的辦公場所,對游客而言,這兩塊牌子就像是光孝寺門前的乞丐和算命先生那樣多余,為光孝寺丟分失色不少。這一點就不如江城的寶通禪寺,簡簡單單的山門,加上一副簡簡單單的對聯而已,這才是佛陀的本意,而掛上協會的招牌,似乎也沾染上現在社會的那些俗不可耐的癖習。

    據《光孝寺志》記載,光孝寺最初是西漢南越王趙佗之孫趙建德的府邸,三國時期吳國騎都尉虞翻因忠諫而觸怒吳王孫權被貶羊城,就在此處修建住宅并講學,他死后家人將其住宅捐施佛門改成為廟宇,取名制止寺;到了東晉,印度名僧曇摩耶舍來這里傳播佛教,在此修建了一座五間的大雄寶殿,改寺名為王苑朝廷寺,又稱王園寺;初唐時改名為法性老;南宋初年又改名為報恩廣孝寺,之后又將"廣"字改為"光"字,才定名為報恩廣孝禪寺,簡稱光孝寺,此后,歷代相傳,成為一方名勝,而"光孝菩提"曾經是宋代"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寺的名聲鵲起,不是因為三國時代的吳國虞翻謫居于此,在園里講學并種了許多菩提樹和苛子樹,這里又叫苛林的緣故,而是因為梁普通八年(527年),達摩祖師駐錫本寺;因為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印度高僧波羅未陀(又稱真諦三藏法師)在寺內翻譯《大乘唯識論》、《攝大乘論》等經論;因為《光孝寺志》卷六記載:梁天監元年(502年),智藥三藏自西印度攜來菩提樹,植于戒壇前,說道:"吾過后一百七十年有**菩薩于此樹下演上乘,度無量眾,復去尋流上至韶州曹溪。"他預言的就是禪宗六祖慧能。

    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唐高宗儀周元年(676年)禪宗六祖惠能與僧論風幡,剃發于菩提樹下,開演東山頓悟法門。相傳六祖惠能初到光孝寺,正趕上寺院信持邱宗法師在講解《涅經》。當時一陣清風吹來,佛閣*上的旗幡隨風飄動,印宗法師便向眾僧發問:"這是什么在動?"一僧曰:"此乃幡"。另一僧謂:"此乃風動"。惠能趨前插話:"此乃心動"。此話一出,印宗法師隨即走下壇來,納頭便拜惠能為師。從此禪宗六祖就開始開壇傳法,后人就把當年的睡佛閣改稱為風幡堂,至今堂前依然掛著巨幡,迎風飄揚。

    除此以外,神*元年(705)西域高僧般刺密諦三藏和宰相房融在此翻譯《首楞嚴經》十卷;唐玄宗時(724年)不空三藏于光孝寺建立規模宏大的**傳授密法;749年的時候,那個鑒真和尚去往日本傳法,遇海風漂至南方,也到光孝寺中傳授戒法,受四時供養;明萬歷二十六(1598年)高僧憨山大師,在光孝寺講《四十二章經》,提倡禪凈雙修,重修殿宇,并撰寫門聯:"禪教遍寰中茲為最初福地,祇園開嶺表此是第一名山。"明崇禎十五年,天然和尚住持光孝寺發起重修殿宇,修興古跡;清乾隆年間至善禪師駐錫光孝寺,傳授武藝名噪一時;清光緒年間,鐵禪和尚還曾經得過光緒帝所賜的牌匾。

    不過最叫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位俗姓張志山、新州報恩寺出家、武昌寶通寺受戒、揚州高旻寺拜師的本煥法師,1987年改革開放后首任光孝寺的住持。正是有了他的四處呼吁,才有了寺產的失而復得,正因為有了他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光孝寺那如今的三萬平米規模和寺院建筑的輝煌。更值得交口稱贊的是,在做完那一切以后,悄然隱退,所以那位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湖北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名譽副會長的法師安詳示寂、世壽一百零六歲的時候,被尊稱為佛門泰斗真是當之無愧。

    光孝寺和許多著名寺廟一樣經歷過歷建歷毀、歷史變遷的考驗和磨難。

    在中國佛教史上,羊城光孝寺的地位十分重要。曾被中國北宗尊奉為始祖的天竺(印度)僧人求那羅跋陀把光孝寺叫做"訶林";禪宗始祖達摩禪師曾在此掛塔;六祖惠能也曾隱名埋姓在光孝寺內住了多年;唐朝武則天時,宰相房融曾在光孝寺內與天竺僧人合譯《楞嚴經》文;還有那個在日本奉為國寶的鑒真大師也曾在這里居住過。

    光孝寺的歷史悠久,可是滿人不懂得這一點,1650年清軍南下,炮轟羊城,光孝寺也籠罩于戰火之中;清軍入城后光孝寺被占為兵營,隔年又由于廣東貢院在清軍入城時毀于戰火,所以就把光孝寺作為貢院。期間,光孝寺也曾進行過修建,不過不是作為寺廟而是作為學府和考場罷了。光孝寺一帶曾經是八旗漢軍鑲白旗部的駐地,有一幅現存的照片記錄的就是晚清時期拮據的旗人在光孝寺大雄寶殿前晾曬用作謀生的紙扎工藝用紙皮,光孝寺事實上已經消亡了。

    滿清時期的1903年,光孝寺被廣南中學、八旗小學占用;中華民國建政后的1912年,被羊城第二十七小學占用;1913年被廣東法官學校、警監學校和廣東課史館三單位占用;1938年,又被羊城鳴松學校、廣東大學附屬中學占用;1938年日本侵華占領羊城以后,傀儡政權曾一度占用光孝寺作為偽政府的和平救國軍總司令部。日本投降后,又被廣東義理學院占用,后又被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占用,并在寺里開設了美術部、音樂部、戲劇部,把絕大部分的禪房、佛殿都統統占據。當時國民政府提出"教育建國"的方略,因此只要與教育有關,一切都要大開綠燈讓道,所以已經縮水不少的寺廟里傳出的鐘磬聲、念經聲中經常會夾雜著音樂聲、唱歌聲和讀書聲也就不足為奇了。

    新中國成立以后,占據光孝寺的廣東省立藝專被撤消,但很快換成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也就是華南文藝學院)。華南文藝學院進駐之后,把僧侶們全部遣散,接著開始平整土地,把寺里的所有臺階填平,一些學生甚至把天王殿的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泥塑給砸碎,將大雄寶殿中的如來佛祖的金身也砸了,并發現在如來佛腹中,藏了許許多多佛物、佛珠、小佛和木雕羅漢。多虧了當時的廣東省文物單位也聞訊趕來,才使得那批珍貴藏品沒有被熱情的學生們毀滅。經考證,這些小佛和羅漢均為1700年前唐代文物,個個神采奕奕,動作各異,相當可愛,后藏于廣東省博物館內,才得以保存下來。

    1953年,華南文工團因擴大建制而一分為二,分成華南歌舞團和廣東話劇團。廣東話劇團設在東山竹絲崗,而華南歌舞團卻沒有團址,廣東省當局就命令原駐在寺里的華南人民文學院讓位給華南歌舞團。從此,華南歌舞團成了光孝寺的代名詞,這里就成了歌舞團的團部,歌舞團很多成員后來在此建立了家庭,院內新生的男孩子大家都稱作小和尚,是一種紀念,是一種調侃,也是一種樂趣。

    經過多次改造后的光孝寺已經面目全非了。山門上面的前樓,變成了民樂隊的排練場,大雄寶殿則是管弦樂隊的排練場,天王殿則成了合唱隊的排練場。東面的洗缽泉旁邊,是廣東省文化局所在地,在文化局搬往新址后,該處變成廣東舞蹈學校。而光孝寺里的其它地方多數變為宿舍、飯堂、幼兒園、圖書室、辦公室、資料室。就是到了1961年,國務院公布光孝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種狀態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到了*****時期,光孝寺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破四舊的重點對象,紅小兵、紅衛兵頻頻前來,但因為此時的光孝寺大佛、神像早已被打爛,對聯、牌匾早已被毀,住持、僧侶早已星散,已沒有沖擊重點,于是,住在光孝寺里的華南歌舞團的成員便成為攻擊的新目標。據記載,外來的紅衛兵與院里的紅小兵聯合起來,打開了院里所有高音喇叭,要求全院的人在半小時后,把他們所有的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的資料、樂譜、舊照片,集中到大殿前的廣場進行焚燒,這樣,許多寶貴的資料被付諸一炬。那場鬧劇雖然最后因為彼此都是革命同志而不了了之,可是已經與光孝寺沒有任何關系了。

    直到1974年,光孝寺才開始進行全面復建和修葺;1979年再由國務院撥款60萬元修建大雄寶殿和六祖堂;1986年,國務院批準光孝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并對外開放。1987年,廣東省文物管委會將該寺交還廣東省佛教協會,這才有了新一位住持本煥法師和后來的故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布县| 高阳县| 堆龙德庆县| 望江县| 阿拉尔市| 桓仁| 靖西县| 秦安县| 兴宁市| 嘉黎县| 民权县| 保亭| 孙吴县| 开封市| 平乡县| 玉树县| 安乡县| 延寿县| 思茅市| 唐海县| 辛集市| 手游| 眉山市| 庆城县| 涟水县| 渝北区| 南涧| 尉氏县| 舞阳县| 台中县| 麻阳| 漠河县| 望城县| 宝山区| 东源县| 娄底市| 邹平县| 建阳市| 澄迈县| 怀集县|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