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6.一副結實的身骨
我對日本人沒什么成見,知道二戰后的日本,百廢待興,許多矮小體弱的日本人懷里揣著冷飯團、喝著生醬油,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咬緊牙關去修建海底隧道和高架橋梁,對日本人的創造力、勤奮和通過日本神話創造的繁榮的現代文明也深表敬佩;對夏目漱石、太宰治、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的作品也十分崇拜;也喜歡那個被稱為明治以后日本人寫得最好的宮澤賢治的那首詩:"不怕雨,不怕風,何懼嚴寒、酷暑,一副結實的身骨。沒有**,絕不惱怒,恬靜的笑容,在我臉上永駐。"
我喜歡日本武士道的以切腹自殺為表現的決心和姿態。這種殘忍的自殘方式據說始于永祚元年(公元9**年),大盜藤原義被官軍層層圍困,眼看逃生無望,于是將自己的腹部一字形剖開,用刀尖把內臟挑出來扔向官兵,那是何等的悲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發生在12世紀末,貴族源義經才華橫溢,遭到執政的同父異母兄長源賴朝的妒嫉,前后追捕達8年之久,最終不得不切腹死去,那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到了鐮倉時代(公元1192――1333年)以后,武士階層開始流行**自殺的風氣,凡是執行任務失敗或受到侮辱的武士都會選擇這種方式;德川幕府(公元1716――1845年)豐臣秀吉的外甥秀次,就因為態度傲慢,最后被賜切腹殉死;侵華戰爭日本投降的時候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而每當捧起三島由紀夫的著名作品時,我就會想起的他在發動兵變失敗以后以切腹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煩躁不安的生命,其實也是實現自己"不成功便成仁"的誓言。
因為我也喜歡日本著名的"三道"(即茶道、花道、書道)。由于日本的茶道是中國唐朝貞觀年間傳到日本的,所以又叫茶湯,保留著那種原汁原味,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而到了現在,茶道更是被用作訓練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養禮儀舉止的方式,我雖然不喝茶,欣賞茶道表演總可以吧?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不過那個被稱為書道的日本書法,其實也是學的中國古人的琴棋書畫四大藝術之一。
我知道日本的柔道在全世界有廣泛聲譽,也知道那個源出少林之門的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的護身之術;我知道空手道也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格斗運動,和中國的功夫一樣,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僅使用拳和腳,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不過我從來沒有看過日本的那種最有代表性的歌舞伎,也不知道我真的會在不久以后有機會欣賞到那種日本的傳統戲劇。
我不懂職業相撲,可是對那種仿照中國隋唐服式和吳服改制、在日本被稱為吳服和唐衣的和服充滿了好奇。那個東洋小魔女在養傷的期間曾經聲稱,和服其實早就形成了日本獨特的風格,不過仍然含有中國古代服裝的某些元素。她告訴我,女性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別年齡和結婚與否的標志。例如,未婚姑娘穿緊袖外服,已婚婦女穿寬袖外服;穿紅領襯衣的是姑娘,穿素色襯衣的是主婦。她告訴我,和服不用紐扣,只用一條打結的腰帶,而打結的方法有古老的"太鼓結",還有現成的"改良帶"和"文化帶"。那個被我叫做王美智的日本女孩子很有信心的抿著有小虎牙的**告訴我:"弘謙哥哥,等我能生活自理了,我就穿給你看!"
可是她那個時候不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
我對日本沒有敵意,當然永遠不會低估我國快速崛起的步伐,知道無論從國家規模、潛在實力、歷史文化風貌、時代背景來看,中國的崛起都將遠遠超過當年日本神話的誕生。可是我從來沒有和那些心血**的領導人做那種不切實際的強國夢,把所謂的實現小康定位于復興之路的目標;我也知道一個強大的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是一個千秋偉業,可是那可不是和一些媒體上所吹噓的那樣,已經伸手可觸的。
我知道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毛**首創的中國**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批評是指對別人的缺點或錯誤提出意見;自我批評是指政黨或個人對自己的缺點或錯誤進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而黨內批評是解決黨內矛盾,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基本方法,是在馬克思主義原則基礎上鞏固和加強黨的團結,加強黨內監督,保持黨的肌體健康,使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有力武器。這就如同一面鏡子,可以讓別人發現自己的缺點,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
對于一個民族或者國家而言,這意味著一種自我反省、批判和改造的能力。最初僅僅只是一種勇氣,而后就會生長為一種智慧,并且最終可以成就為偉大的品格。所以有學者認為,擁有足夠的自我批判的力量,是探查民族國家是否真正強大的重要標尺,就精神層面而言,這無疑是最便捷有效的探查,可惜的是,近三十年來,我們要么是對外國人卑躬屈膝、委曲求全,要人家瞧不起;要么就是夜郎自大、自吹自擂,讓人家群起而攻之。*離了實際、沒有了批評和自我批評,也沒有了自我反思,想實現民族復興不過就是黃粱美夢。
我知道日本在超導技術、實力公司、材料技術、納米技術、高速通信技術、屏幕技術、硅技術、稀土技術:宇宙**都處于領先狀態;在傳統行業領域中,世界大型公司排名中,日本鋼鐵第四、化學第五、汽車第一、家用電器前十五名被日本包攬、半導體第四、通信領域也是第一,。也知道他們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這一點是我們中國人比不上的。
我當然希望國家的強大、民族復興,可是卻沒有一些人那么樂觀。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中國作為后起的、科技創新力并不強、自身問題很多的國家,前進路上所遇到的困難自然會比那些發達國家更大。所謂知己知彼,我們就必須對走在我們前面的國家有個清醒的認識。例如中日差距,這個話題涉及到綜合國力,政治,軍事,社會文化,國際影響力、民族精神等諸多方面。日本人很客觀的估計至少40年,而美國人認為差距100年有些夸張,差距有50年有些保守,應該在80年左右!
雖然我國成了世界工廠早已不是什么新聞,中國制造早已全球隨處可見,可是在熱火朝天的投資、制造、出口、貿易之后,在中國工人的辛勞勞動之后,利潤大都流向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中國不過就是和富士康一樣,賺了一點可憐的加工費而已,人家掌握的是核心技術,我們處在邊緣,我們掙的只是打工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永恒的真理,美國人掌握標準,所以站在最高端;日本人掌握技術,所以站在中間;中國人只有力氣,所以只能賣苦力。最具典型的就是汽車業的以市場換技術的政策,結果市場給了人家,技術卻沒學來。
我對日本不抱惡意,因為國家政策不是我制定的;我對日本企業不抱惡意,因為羊城的日系車企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對日本人也沒有惡意,因為我喜歡那個為人謙遜、勤奮堅毅的民族。可是我對日本駐華大使館有強烈的反感,因為他們認為PM2.5濃度越高,患咳嗽和支氣管炎、肺病的機率增加,得癌癥死亡的危險性也增高,所以呼吁在京城的日本人如果回到日本后,最好到醫院去做一次肺功能檢查,以防患上肺病甚至肺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