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2.不負君恩是楚腰
有趣的是,中國津津樂道的四大美人中間的西施,其實不過就是一個被獻出去的**,不值得一提;貂蟬其實就是古代的趙彩霞,先害了董卓,再害了呂布;王昭君不過就是現在的拜金女,到那個鬼不生蛋的地方去飲血茹肉;楊玉環就更不用說了,現在的娛樂圈的女明星隨便拉出一個就是那種濫交的隊伍,有什么值得榮耀的?
可是項羽和虞姬不同,他們的關系被當作為歷史敘事的時候,人們看見的一種英雄的悲壯、一種女人的毅然決然,他們的關系被當作人生際遇去解讀、*誦、傳唱、演繹的時候,人們看見的是一個暮路英雄的鐵漢柔腸,是一個將生的希望留給自己愛人的女性形象,于是,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的時候依然光彩照人,虞美人在拔劍自刎的時候驚天地、泣鬼神;也就使得這段歷史多了些傳奇的色彩。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馀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馀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后,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
瞧瞧司馬遷之偉大,這么一段歷史,居然被他寫得有血有肉、蕩氣回腸,所以蘇軾寫道:"帳下佳人拭泗痕,門前壯士氣如云。倉黃不負君王意,只有虞姬與鄭君。"所以袁枚寫道:"為欠虞姬一首詩,白頭重到古靈祠。三軍已散佳人在,六國空亡烈女誰?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猶舞草*胭脂,座旁合塑烏騅像,好訪君王月下騎。"所以何浦寫道:"遺恨江東應未消,芳魂零亂任風飄。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君恩是楚腰(指虞姬)。"所以曹雪芹寫道:"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所以,辛棄疾有詩曰:"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只今草木憶英雄。"所以,清代有人以虞姬的口*寫詩表白:"君王意氣盡江東,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所以傳說,當年西楚霸王困于垓下,兵孤糧盡,四面楚歌。虞姬拔劍自刎,鮮血落地,化為鮮艷的花朵,此花便是虞美人。所以,《情史·情貞類》里記載:"(虞姬和歌之后)姬遂自刎。姬葬處,生草能舞,人呼為虞美人草。"
可見虞姬如此大義凜然、忠于愛情,不僅表現了她那剛烈的性格,也體現了一個大家閨秀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欣然赴義的忠貞氣質,那豈是那些所謂的四大美人所能比擬的?所以才會使得人民至今傳頌不已,才會使得衍生出許多的故事和詩篇。
《虞美人》是宋詞的著名詞牌之一,此調原為唐教坊曲,最初的時候就是用來歌詠項羽的*姬虞美人,因而得以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據《夢溪筆談》記載了一樁奇事:高郵桑宜舒,性知音,舊聞虞美人草,逢人作《虞美人曲》,枝葉皆動,他曲不然,試之如所傳。詳其曲,皆吳音也。他日取琴試用吳音制一曲,對草鼓之,枝葉皆動,因曰《虞美人操》。觀此,《虞美人》一名,在樂府中曰行;在植物曰草;在琴曲曰操。考其原,皆由項王"虞兮"之歌而得名也。
我國詩詞大家不知有多少用《虞美人》填過詞,公認寫得最好的是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可惜寫后不久就被人殺了;蔣捷的《虞美人》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秦觀的是:"秦觀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洄,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似乎都寫得很不錯。
清人納蘭性德的《虞美人》:"銀*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大師王國維的《虞美人》:"碧苔深鎖長門路,總為蛾眉誤。自來積毀骨能銷,何況真紅一點臂砂嬌。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顏悔?從今不復夢承恩,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和領袖***的《虞美人》:"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憑。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相比的話各有千秋。
京劇《楚漢爭》又名《十面埋伏》是清逸居士根據昆曲《千金記》和《史記·項羽本紀》編寫而成的。1918年由楊小樓、尚小云在京城首演;1922年,楊小樓與梅蘭芳合作。齊如山、吳震修對京劇《楚漢爭》進行修改,更名為《霸王別姬》,一炮打紅,從此成為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梅派經典,與《貴妃醉酒》齊名,自然名噪一時。
不過使得項羽與虞姬在世界引起轟動的還是陳凱歌執導、張豐毅演項羽、張國榮男扮女裝演虞姬的那部榮獲戛納國際影片獎的《霸王別姬》,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不知有多少女人在影視劇和舞臺上曾經扮演過虞姬,印象較深的有1985年《楚河漢界》里的陳玉蓮,1994年《西楚霸王》里的關之琳;2011年《鴻門宴傳奇》里的劉亦菲;不過,2012年那部《王的盛宴》里扮演虞姬的何杜娟不怎么樣。
只是那些舞臺上的、銀幕上和電視里、音樂里的虞姬幾乎千人一面,不是被形容成陪伴在西楚霸王身邊的美麗花瓶就是一個且歌且舞,亦悲亦泣,把"幽恨"二字張揚到了美學的境界而有些膩味的悲劇女人,這是何等的荒唐和好笑。虞姬的偉大就在于當八千楚軍被迫投降劉邦的時候,沒有一人像虞姬那樣的堅貞;在四面楚歌的緊要關頭,忠于愛情,為讓自己的男人沒有牽掛、沒有后顧之憂而盡早逃生,拔劍自刎,其情,驚天地!其義,泣鬼神!
虞姬的芳華絕代就在那個拔劍自刎的時候得到了升華,也得到了永恒,高尚而壯麗、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想想后來的那些人的結果,甘心投降的項羽部將黥布和彭越后來被剁為肉醬,早知今日,何不如當年或者破釜沉舟、以一當十,與漢軍決一死戰;或者和虞姬那樣自刎于楚帳之中而芳華百代?而那個逼死了楚霸王的韓信后來死的時候被關在籠子里,籠子外面蒙上布,然后由一群女人用竹槍活生生的捅死了他,比項羽慘多了。
虞姬的絕世容貌如何?沒有任何記載,早已消失在歷史帷幕的深處,不過,身為吳中望族的大家閨秀一定是風華絕倫的,能夠載歌載舞至少是才藝雙全的,能對自己的愛情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也是使得那些茍且偷生的女人、也包括男人顯得極為渺小的!所以《紅樓夢》里的林妹妹才會如此地惺惺相惜,《**梅》才會在開篇里說:"只因撞著虞姬……豪杰都休。"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