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跑部錢進
弘謙和弘律兩師兄弟在寶通寺外面的單獨見面是從小拐子離開江城的那一年就開始的。有時候會是一年半載,有時候是幾個月。每一次都是當師弟的提出請求,師哥酌情答應的。在京城的那三年稀疏一些,因為玉林大師認為那正是小拐子重新學習、重新認識的階段:"當一個人手中**一件東西不放的時候,他只能擁有那件東西;可是如果肯放手,一個人就有機會選擇別的東西。人的心若是固執的堅持自己的觀念,對一些事情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他的人生也只能是充滿遺憾而已。"
后來,王大年轉到了羊城,慢慢的有了自己的事業,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再加上金氏姐妹和小媳婦先后拜訪過寶通寺、歡天喜地的從玉林大師手里拿到了那串紅紅的琥珀手鏈,弘謙和弘律在江城的見面機會就更多了。對于他們師兄弟的見面,玉林大師不予表態,不過就是認為那是小拐子的實習階段,時而也會說上一句:"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京城三年、羊城三年,再后來,王大年回到了峽州,被玉林大師說成是草創階段。現在從峽州到江城開通了城際動車,每半小時一班,兩個小時就能從西陵峽口到達白云黃鶴的故鄉;加上如今辦企業有許多事都得靠找關系、謀門路,他就經常會到省城來做一些疏通和說明工作,兩個師兄弟見面的機會就更多了。大師就會好奇一個做買賣的生意人、一個開公司的經理人向一個只懂佛理的師哥咨詢什么。在他看來:"弘謙有弘謙的生命觀,弘律有弘律的價值觀,各有各的見解。用佛法能指導他自然是大好之事,如果不能感化,那就是學得還不夠扎實!"
那個時候,王大年已經回到了峽州,南正街雖然沒有了,可是二十四號樓還在;那些彎彎曲曲的青石板的路面和那些有幾百年歷史的建筑和街道文化消失了,可那座紫氣東來的天官牌坊和那些南正民居群還在;更重要的是,那些把羅漢看成南正街的寶貝的老人還在,那些把王家老五看成是自家的兄弟的大有人在,那些喜歡王大年的人還在,所以就能一呼百應,就能有一個很不錯的開頭,還有一個波瀾不驚的過程,就使得他對未來有了些自信。
弘律會把每一次與自己師弟見面了解到的一些情況轉告給玉林大師,除了那些他自己認為屬于特級秘密的以外。大師還是和以前一樣只聽不說。有時候想過以后也會答非所問:"事業心的好壞、責任感的強弱決定各種類型的創業者對人生的不同態度:是盡心盡責還是渾渾噩噩、是全心全意還是三心二意、是狠抓機遇還是吊兒郎當,每個人的態度決定每個人的人生的不同。"
弘律就鼓足勇氣問了一句:"弘謙呢?"
"對自己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充滿責任感的時候,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種快樂和滿足。"大師沒有直接回答弘律的提問,還是在隨口而談:"敢于擔當是真假男子漢大丈夫的試金石。只有男子漢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敢于擔當,作為男人的魅力才會彰顯出來,像鉆石一樣恒久彌堅;只有大丈夫才會將敢于擔當當變成一種習慣,才會自然而然的擔負起所有的責任,而不是為了上司、為了父母、為了女人刻意去做,才會在自己人生的舞臺上感動自己,也才會在社會大舞臺上顯得流光溢彩,是一個大寫的人!"
大師兄還是在追問:"弘謙呢?"
"別指望老衲夸獎他。"玉林大師一笑:"過一百年,他還是一個小拐子……對了,再過幾年就不能稱他小了,不過如果就把他叫做拐子,是不是又太抬舉他了?"
弘律就是不說話。
現在各行各業都有潛規則,尤其是那些手里握有審批權的單位和部門更是如此。
比如南正資源想開礦,就得先到工商部門核名、到國土資源部門辦理開采證、到安全管理部門進行審批、到環保部門進行測評、到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到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證。如果一切順利,跑上十天半個月就會給一個答復,要么交錢通過審核,要么要求補充資料,要么干脆退回。第一類屬于撞大運,就會得到開礦所必需的五證一照。可是更多的時候卻是第二種,就會叫人絞盡腦汁也跑斷腿,跑個幾十趟仍然沒有結果的的太多了。
本來現在政府所管的不過就是一個審核的過程,可往往一些單位累得半死就是無法通過,其中的原因誰都知道,因為在國內,沒有潛規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就只好去溝通溝通,去研究研究,不懂這個怎么在社會上混?有些手續光是各相關管理部門眾多。除了縣區鎮,還有省市自治區和京城。那些基層的可以用小恩小惠來聯絡感情,那些省一級的就得要投其所好,而如果到了更上面,就得想方設法去接近那些大大小小的菩薩,誘使他們獅子大張嘴。
所以,在那些相關省市在京城那些部門辦理相關批準手續的時候,才會萌生出一個新名詞"跑部進京"、或者是"跑部錢進"。這不僅僅需要"上面"早已"心照不宣",而且在"下面"更以此作為衡量一個干部辦事能力、人脈程度的重要標準。當然這不僅需要能說會道,更需要對一些相關部門的領導官員的喜好了如指掌,這樣才能投其所好。其實手段很簡單,不過就是設法打通關節、暗箱操作罷了。
這是因為上面的某些部門領導長期以來對立項審批以及各種資源的分配發放、以及采礦權的允許如同橡皮筋,不是根據國家、集體的利益、而是根據某些公司公關力度的大小伸縮自如、傾斜隨意,多年前國務院推出的那個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那么大的一筆投資就被那些跑部錢進的亂象給瓜分了,而產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所導致的結果。老百姓的錢被揮霍了根本沒人心疼,那些錢就從國庫間接地裝進了一些人的口袋里了。
那一次是下去進行檢查的峽州安全管理部門的某位領導對南正資源下面的一家煤礦的招待有些不滿意,找了個理由就卡住了那個礦的年審。王大年一連跑了幾天,事情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找人疏通了一下也沒有結果。那個生產輸送機械設備的文學清(詳見拙著:都市系列長篇小說第二部)給他支了一招,現在這個社會,官大一級壓死人,既然無法解決,就不如直接越級到省廳去找人解決。
那個南正十雄的老大辦廠多年,各方面的人脈很廣泛,托人寫了一張既沒有抬頭、也沒有落款的紙條,王大年就拿著那張紙條到江城見到了一個省廳的某個處的處長,人家看了信,打了幾個電話,事情就解決了。因為辦得十分順利,他想表示表示,人家不收;他想一起喝杯酒,人家也謝絕了。臨走的時候人家順便提了一句:"*盤湖風景區還不錯,高爾夫球場也很有水平,周末我想和幾個朋友去玩玩。"
王大年當然滿口答應,現在辦任何事可沒有免費的午餐。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