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5.他將會是我的關(guān)門弟子
“居然還有如此緣分!“楊大爹睜開眼睛的時候,誰都看得見他眼里閃爍的那些難得一見的光彩,口中念念有詞:“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wèi)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dāng)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dāng)立三百善。“王大年知道楊大爹念的是《太上感應(yīng)篇》,就恭恭敬敬的接著問下去:“您的意思是……“
楊大爹根本不理王大年,轉(zhuǎn)過頭望著金蓓一笑:“說來你現(xiàn)在也是二十四號樓的人,既是羅漢的女人,又是小師哥小囡囡的媽媽,如果不嫌我這個糟老頭討厭的話,我有一個很無理的要求,不知你能否很好考慮一下?“
“您說。“她明顯有些誠惶誠恐:“您無論說什么我都會答應(yīng)的。“
“優(yōu)生優(yōu)育其實就是計生部門的生財有道,其實就是中國人溺愛后代的心理作祟。看報上說,人家老外根本沒有我們的女人嬌貴,生產(chǎn)以后產(chǎn)婦很快就會繼續(xù)上班;人家的孩子也沒有我們看得這么寶貴,維吾爾族認為家里多生一個孩子,不過就是多做一個馕而已,養(yǎng)大**簡單得很。“正當(dāng)大家不明白楊大爹為什么要反對優(yōu)生優(yōu)育的時候,楊大爹突然說出了他的意思:“如果你放心的話,能不能把小囡囡的**交給我?“
所有的人都驚呆了,連王大年也同樣如此,清醒以后就撲通一聲跪倒在楊大爹的面前了:“您說的……是什么意思?“
“我又不是講的是佛教的梵文,有什么聽不懂的?“楊大爹一點也不激動,還是那么不慌不忙的:“我想把小囡囡的**帶到三歲以后再交給你們,就這么簡單。“
“為什么?“金蓓的驚訝無與倫比,可是聰明的女人在那一瞬間不知聯(lián)想到多少情況,臉色居然有了些蒼白:“您放心,我絕不會和**姐那樣去做的……“
“那是當(dāng)然,別說你不會,憑著這些喜歡羅漢的婆婆媽媽你敢嗎?“那個瘦削的小老頭在笑:“我想說的是,在小囡囡的**三歲以前,必須留在二十四號樓,自然也就是說,你不能把他帶走,他必須和我這個老朽呆在一起。“
“您也是知道的,孩子的二爺爺、二奶奶都在澳洲等著的,我們不能拒絕;他的外公外婆也想和他在一起的,我們不敢說不。“金蓓在吞吞吐吐的說著:“您是知道的,那些老人家都是惹不起、躲不掉的厲害角色。“
“讀一首詩詞給你聽。“玉林大師念的是宋人張伯端的《西江月》:“法法法元無法,空空空亦非空。靜喧語默本來同。夢里何曾說夢。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如何修種。“
“楊大爹。“王大年悟出了些什么:“您接著說。“
“我好像感覺和這個孩子有緣,所以就把孩子交給我吧。“楊大爹習(xí)慣于把一個天大的事情也用平凡到極點的正常語調(diào)說出來:“他將會是我的關(guān)門弟子!“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一片嘩然、一個個呆如木雞,那可不是一般的幸運。
原來有句話叫做:“語不驚人死不休。“可是現(xiàn)在其反意卻被說成為:“不作死就不會死“了。大家都在說,而且還引以為時髦,可是王大年卻不以為然。他在和他的那些朋友喝酒聊天的時候指出:“杜甫的那個'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傳達的是一種蓬勃向上的正能量,而那一句'不作死就不會死'傳達出來的就是固步自封、安于現(xiàn)狀。為什么南正街人能浴火重生、鳳凰涅槃,就是因為繼承了峽州人的狠勁,克服了峽州人的那種惰性!“
“這就叫語不驚人死不休!“楊大爹很欣賞他的這種態(tài)度,還加上了一句:“和為貴傳遞出來的**信號就是一團和氣,你好我好他也好;夢想最大的弊端就是想象雖然浪漫、就是不敢正視現(xiàn)實,可這是希望廣大民眾別沒事找事、自找倒霉;而讓他們好在萬馬齊喑、一片沉默中盡可能的獲得最大利益,這也是眾所周知的,羅漢不過就是想分一勺羹而已。“
可是,在所有人的印象里,那個道法無邊、魅力無限;為人和氣、深受尊重的楊大爹一直很低調(diào),無論是美國“911“恐怖襲擊還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也從來沒有語出驚人;無論是南正街的拆遷還是天官牌坊的重新樹立,也表現(xiàn)得十分坦然;無論是當(dāng)年王家老五的悄然離去還是十分低調(diào)的回到峽州,他都認為這是南正街的命運早就注定的,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所以,當(dāng)他決定將那個還沒有出生、連面都沒有見過的小男孩留在自己身邊,幾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楊爺爺,我知道您喜歡我,所以也喜歡我**。“小囡囡瞪大眼睛在嗲聲嗲氣的問道:“是這樣嗎?“
“小囡囡。“活神仙沒有回答,反而向那個小丫頭提出了一個要求:“不是說你過耳不忘嗎?能不能把《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從'是閻浮提人'開始背起?“
“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zé)o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小囡囡張嘴就是:“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chǎn)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何以故?是產(chǎn)難時,有無數(shù)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只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shè)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集聚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大家聽得一頭霧水,不過個個都目瞪口呆、大吃一驚:誰也不知道這個道教的高人什么時候也曾經(jīng)仔細研究過佛教的要旨。
“羅漢。“他又在聲音不大的叫著:“做生意、求發(fā)財,還記不記得《道德經(jīng)》第五十五章說了些什么?“
“道之根本,當(dāng)然銘記在心!“王大年恭恭敬敬的回答:“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所以,佛教認為,父母在平時禮佛誦經(jīng)、聽經(jīng)聞法、樂善好施,長養(yǎng)慈悲善根,具足清凈福慧的身心,自然能讓小孩有良好的胎教,增長智慧。“楊大爹在聲音平靜的接著解釋說:“所以,道教認為:凡女子**之后,須行善事,勿視惡聲,勿聽惡語,省**,勿咒詛,勿罵詈,勿驚恐,勿勞倦,勿妄語,勿憂愁,勿食生冷醋滑熱食,勿乘車馬,勿登高,勿臨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餌,勿針灸,皆須端心正念,常聽經(jīng)書,遂今男女,如是聰明,智慧,忠真,貞良,所謂胎教是也。“
“老天,瞧瞧這說的一套一套的!“楊大媽瞪大了眼睛在說:“小囡囡,你的**難道也會和你一樣,是個生而知之的天才?“
楊大爹不值與否。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