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從生死有命說起
生死有命指的是人的死活不可抗拒,因為是由天命所決定的;富貴在天則是一句很真實的話,反映的是簡單的唯物思想,也就是說人的生老病死、榮華富貴都是由天命所決定,人力不可挽回,大不了就是借勢而已。
此話出自《論語 顏淵》,原文如下:“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是子夏對顏淵不幸的人生際遇的悲鳴:一個人還處在壯年,卻因為生活艱難早早離開人世,以其才華和品德本應該富貴卻一生貧困,這是他命中所定,也是上天決定富貴的證明,他勸導司馬牛的那句“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也就成了另一句名言。
這是一句說起來簡單、看起來普通,實際卻蘊藏著大智慧的一句真理。從字面的角度說,因為人類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死富貴,所以只能盡力順勢而為;從玄秘的角度說,因為有一種未知的因素在掌控著人類的一切,所以世事難料;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就是一種順其自然的平和心態(tài)。因為無論是生命還是命運,有些人就算是拼盡全力也一無所獲,而有些人卻能夠信手拈來,得來全不費工夫,就不得不相信頭*三尺有神明,冥冥中自有天注定。
不能簡單的評判“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究竟是一種積極的或是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似乎既不積極也不消極,只是很冷靜的說明了一個道理或者是事實:這里所說的“命“似乎就是指的是人生之路,人的生死其實只是生命的其中一部分,不然的話為什么臧克家會說:“有些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而那個“天“似乎指的就是環(huán)境,一種很大的環(huán)境。
于是就有這樣一句話:“盡人事,安天命!“同時還有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每到歷史處于十字路口,總會出現(xiàn)叛國投敵、委曲求全的漢奸與堅守信念、寧死不屈的英雄。于是在抗戰(zhàn)中就有了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wèi)率領二十多名中央委員和近百萬國軍投降日軍,也就同時有了不愿投降的狼牙山五壯士,也就有了慷慨赴死的八女投江那樣的抗日英雄。
換一個角度說,連清朝的那個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四十五回中也明白說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那么,那些被綁赴刑場砍頭的汪洋大盜們沿途高喊的“死了碗大個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也就是領悟了有生就有死,生死僅僅只是一個歷程;西楚霸王項羽在四面楚歌、走投無路之時仍然不肯回到江東去東山再起,就是明白了富貴在天。
生命很脆弱,這一點誰都知道。在遠古時期,饑餓、病痛、自然災害、甚至是野獸的傷害都會導致生命輕而易舉的夭折;而到了近代,連年的戰(zhàn)爭、貧富差距的拉大、流離失所的逃亡,甚至乘船坐車途中發(fā)生的意外都可以很簡單的奪去人的性命;哪怕就是到了科技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在,環(huán)境的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水源和食物的污染,自然會誘發(fā)各種疾病的泛濫,雖然現(xiàn)階段人的整體壽命較之以前延長了不少,可是醫(yī)學的進步還是無法阻擋死神的到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于是,骨子里信仰道教養(yǎng)生理論的不少人就忘記了道家的博大精深,只去想那些長生不老的夢想,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就變得憂心忡忡,繼而變得杞人憂天,那都是因為受到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夢想的**所導致的。從史料上可以看出,古代的那些人都很豁達的相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所以生活得優(yōu)哉游哉。而那個時候的讀書人要么陶淵明那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要么和蘇東坡一樣看得懂規(guī)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而詩仙李白說得更透徹:“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反正我們的前人比現(xiàn)代人活得瀟灑,這主要指的是心態(tài),因為沒那么多的**和夢想;而我們的前人因為是現(xiàn)實主義者,所以大多看淡生死與富貴,這一點是斤斤計較、瞻前顧后、方方面面都要照應好的現(xiàn)代人所自愧不如的。
生死有命是道教“無為“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道教以“道“為基本信仰,而“無為“則是《道德經(jīng)》中的重要概念,也就逐漸發(fā)展成為儒家學說中最重要的中庸之道,并逐漸成為國人對于自然界的運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認識,以及國人賴以安身立命的基本態(tài)度。千萬別從字面上錯誤理解“無為“,因為道家的無為,并非是沒有追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也就是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就是《明道篇》所說的那樣:“自然之道本無為,若執(zhí)無為便有為。“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七《定數(shù)二》里記載:唐太子通事舍人王儦曰:人遭遇皆系之命,緣業(yè)先定,吉兇乃來,豈必誡慎。昔天后誅戮皇宗,宗子系大理當死。宗子嘆曰:“既不免刑,焉用污刀鋸?“夜中,以衣領自縊死。曉而蘇,遂言笑飲食,不異在家。數(shù)日被戮,神色不變。初蘇言曰:“始死,冥官怒之曰:'爾合戮死,何為自來?速還受刑!'宗子問故,官示以冥簿,及前世殺人,今償對乃畢報。“宗子既知,故受害無難色。(出《紀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類來到這個世間,何時哇哇墜地,何時“塵歸塵,土歸土“其實早有定數(shù)的。前世的因,今世的果,無論是行善積德,還是做惡造業(yè),沒有不償還,沒有不報應的。不論是對人生定數(shù)嗤之以鼻、根本不信也好,或者杞人憂天,天天惶惶不可終日也罷,再或者豁達大度、思想開朗,隨遇而安、享受生命也好,到最后還是那句話:“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
說是一農(nóng)村泥水匠,一次在村里給人家建樓房的時候,不慎失足從四樓跌落下來,本來必死無疑。可是就在身體快要落地的時候,剛好工地上有很多原木鋸成的很長的用來做模板的木板片四處橫七豎八的堆放著,其中有一根不知為何高高的翹出來一大截,既不整潔也不美觀,還擋住了工人干活要經(jīng)過的路線,好幾次想要拉出來擺順放平,但由于上面堆壓的木板太多,工程量太大,加上又趕工期,才不得不放棄。
不想那個泥瓦工的背部恰好落在這根**來的木板上面,靠著那根木板的**將他的身體反彈了一下然后再摔落在地上,可就是因為木板這一擋引起的緩沖,使其頭部免受重傷,雖然是身體多處骨折,但在鬼門關前僥幸的撿回一條命,真是奇跡,所以至今還活著,身體也還算健康。用道家的觀點觀其命局,寅木居月令生身,眾金伐木,好在春天木旺金絕,一虎亦可敵群狼,用神無法被徹底的破壞,再加上其人平時心地善良,喜好行善,命中天月二德扶身,終能逃過一劫,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后福,自然會獲得較長的壽命。
所以說,因為生與死對于人類的現(xiàn)在依然無法改變,冥冥之中自然有天意判定;而有沒有錢、是否能榮華富貴,不是經(jīng)過努力就能得到的,那是命運和老天的安排。哲學的原理也是強調(diào)不要奢望,不要追求,不要執(zhí)著。本著一顆平常心去愉快的生活,高高興興走過人生旅途比什么都好。想想2014年正值中國的馬年,說了無數(shù)的馬上有錢,馬到成功,一馬當先,卻就是沒有想到馬航MH370馬上消失,至今生死未卜。第二年的“東方之星“居然好端端的在長江翻覆,把數(shù)百個家庭丟進焦慮和悲痛的苦海,這不僅說明,世間有許多事情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云,也說明生死有命這句話的正確性。
更為驚人的是,據(jù)英國《每日郵報》2014年11月11日報道,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如果排除意外事故、疾病或**生活方式的影響,一個人的壽命長短的確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被寫進了自己的DNA基因中!負責這項研究的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帕特·莫納根稱,每個人的壽命長短都跟他小時候的染色體“端粒“的長短有關--端粒是生物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特殊結(jié)構(gòu),它是由簡單的DNA高度重復序列組成的,它就像DNA的帽子,保護DNA重要遺傳信息不丟失。“端粒“越長的人壽命也就越長;而“端粒“較短的人,壽命就會相對縮短。
這也就從一個側(cè)面證實了生死有命是有著科學根據(jù)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