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木匠的尷尬
木屋是一種傳統而古老的建筑,歷史悠久到遠古時代,也一直充滿活力的存在到現在這樣一個高樓林立、用混凝土、玻璃及金屬架構起來的現代社會,而且因為可以使人類更貼近大自然更具親和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的吹捧和喜愛。尤其是采用中國傳統工藝建造的木屋更是因為其精良的木質、精湛的建筑工藝和深遠的人文藝術在世界上獨領**,備受喜愛并享譽世界。
傳統木屋的出現,首先是因為家庭的出現,人類告別了山洞和石窟,對于當時到處森林密布、樹木眾多的環境,建造木屋就成為必然之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的祖先渡過難熬的嚴冬,也為各個家庭提供了一個獨立于他人的空間。同時那個時候木材多、取之自然,用之自然,既方便又易操作,建造成本也不高,加上那個時代的人對生活的品質要求不高,吃喝拉撒睡都在一個空間內,自然廣受歡迎。
后來,隨著石屋、土屋的出現,尤其是混凝土的問世,土屋被那些有錢有勢的階層所拋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往磚瓦房、樓房乃至電梯房。隨著城市改造和新農村建設的展開,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也開始搬進了動輒幾十層、上百米的塔樓里,卻沒有發現那些達官貴人已經逐漸遠離高樓,開始追求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建一棟別墅,更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木屋,讓自己融入大自然,這就叫返璞歸真。
木屋的好處不僅冬暖夏涼、抗潮保*、透氣性強,淳樸典雅,使人居于其中,備感溫馨舒適;也因為享有“會呼吸的房屋“的美譽,是集綠色環保、健康、居住舒適、安全、貼近自然、使用壽命長和設計風格獨具個性等諸多優勢于一身的健康型住宅;更因為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藝,所以經久耐用防腐蝕、冬暖夏涼四季舒適、防火防潮安全牢固、抗震環保無污染、現場拼裝可搬遷、實用造景兩相宜。
用木材制作的木屋建筑從類別上分為古老或現代,也就是傳統貼地或地螺絲為地基基礎;從結構形式上分為輕型和重型,也就是板型或原木型;從施工工藝上分為中式的榫卯工藝或西式的螺絲與膠粘制作。雖然木屋在我國具有普遍的適應性,但相對而言,木屋對南方的適應性遠遠強于北方,這其中主要是環境和氣溫的因素,臺灣、香港和澳門的木屋數量之多、質量之精、設計之美、歷史之悠久便是很好的說明。
雖然我國傳統工藝建造的老式木屋帶有密封及隔熱性能差,屋*易漏水、外墻易腐蝕,加上全木制作,極易引起火災、也極易遭到蟲蛀,還有因為并非模塊化生產,費時廢材等缺點,可是因為木結構韌性大,對于瞬間沖擊荷載和周期性疲勞破壞有很強的抵抗能力,所以木屋的使用壽命在正常年份遠遠超過磚石和混泥土建筑;還可以在各種極端的負荷條件下,依然表現出其良好的穩定性和結構的完整性,即使強烈的地震使整個建筑*離其基礎,其結構也經常完整無損,這在日本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中,保留下來的房屋中得到很大的說明。
木屋建造的一大特點就是可以隨意進行個性風格的設計造型,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木匠的主動創造力,在建造過程中試圖將木屋建設留下自己獨特的痕跡,這無非對木匠就是一種不可抗拒的**。來到鄭河的木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對建造文化的解讀,將每一座木屋都轉化成一棟棟精致的別墅,用詩一般凝練的語匯描繪出一派意韻悠遠的溫馨與浪漫,和近處的沅江、遠處的青山形成有機結合,使得那些木屋既有童話般的境界,也是富足生活的載體,更是周圍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國的傳統木匠用傳統工藝建造的木屋在世界獨領**,尤其是在榫卯工藝的巧奪天工、各種門窗、欄桿和梁柱的繪畫和雕刻藝術,都使得傳統木屋變得很有文藝氛圍。當年,有產階級率先摒棄了**、黑暗、低矮和陳舊的木屋,如今,在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能搬進高樓大廈、享受上上下下的便利的時候,那些新一代的富有階層卻把關注的目光越來越多的投向了經過重新整修、修舊如舊但內部設施已經完全現代化的木屋上了,要知道,那種傳統的木屋對于一個本來就木材資源匱乏、還在大力推行退耕還林的國度來講簡直就是一種奢侈。
現代化的木屋,除了以地螺絲為基礎,主要采用大工業化的模板生產出各種木基結構的板材或石膏板制作的木構架墻體、樓板和屋*系統構成的單層或多層建筑結構,然后在指定地點進行批量安裝。和傳統木屋相比,除了更具有色彩人文化、結構多樣化、造型個性化、空間靈活化的特點,同時因為各種材料在建造之初就進行過防火防腐處理,所以在阻燃抗潮保*方面遠勝于傳統木屋。
不過,傳統木屋所具備的冬暖夏涼、透氣性強等方面則是那種加工而成的模板組裝的現代木屋所不能比擬的。傳統木屋因為采取的是十分復雜的榫卯結構,整幢木屋幾乎不使用一根鐵釘,卻能使用幾百年,在人類建筑史上堪稱奇跡。尤其是這種獨特的制作工藝經過代代相傳并發揚光大,所以才能綿延至今,而我國木匠工藝之集大成的靈魂就在于建筑結構和家具的制作中,也正是備受海內外人士追捧的原因。
中國素來有上中下三種“九流“之分,都是用順口溜表現的。其中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燒鍋(酒廠)六流當,七商八客(客卿)九莊田(農民)。中九流是:一流舉子二流醫,三流風水四流批(批八字),五流丹青(書畫)六流相(看相),七僧八道九琴棋(文人)。而下九流則是: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更夫),五剃頭的六吹手,七**八叫街(乞丐)九賣糖(吹糖人的)。
雖然從上述排列中,上中下三個“九流“合在一起才是三九二十七行,其實連當時所謂的七十二行也統統包在里面了,因為每一流的行業名稱都包括著很多同行或類似同行的職業,比如上九流中的第五流“燒鍋的“,便把幾乎所有的工匠都包羅在里面了。到了民國時期,新的提法是“士農工商“,農民的地位向前提升,工人的地位向后滑落,也許就是因為他們是無產階級的因素;商人的地位仍然很低,那個“無商不奸“、“商人無德“的傳統觀念依然很濃郁。
可是到了現在,當官的可以掌握權勢,經商的揚眉吐氣,**成了萬眾矚目的明星,而“笑貧不笑娼“成了社會趨勢。相反的,我國的工人階層的地位逐漸下滑,尤其是在現實的殘酷和輿論的誤導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至于就在官方大肆宣傳從山寨大國變成制造大國,再向創造大國邁進之時,整個工匠隊伍卻越來越面臨后繼無人的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
雖然當今社會對木工這個傳統行業的需求日益廣泛,除了房屋建筑、家具制作,還有景觀美化、市政建設、模型制作,以及最常見的裝飾裝潢領域。可是現在的社會促使走入社會的年輕人都不肯吃苦,那些臟活、累活都沒人愿意去做。而木工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吃苦耐勞、還得沉得下心、放得**段,得吃苦的技術,這一行必須得經過長年累月的**,將各種復雜的多達幾百種的榫頭、卯眼的結構、放樣、取料、抱料、畫線、打眼等工藝的制造和連接了然于*,才能單獨勝任工作。
這不是流水線的工作,半天就可以上**作,也不是機械制造,數字控制和自動化可以解決一切,木工從挑選入行到數年后出師,僅僅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而在今后通過數年的實踐才能開始挑大梁,要知道,從木工到木匠可是一個質的飛躍。所以有木工的招聘啟事中,就直接提到“文史哲美術類畢業,對傳統文化有深刻認識,對傳統繪畫書法有較高認知,熟讀國學經典,試用期工資萬元,轉正后1.5至2萬元……“當然真正符合條件的并不多。
有報道稱,一美貌女神在京城地鐵上玩著她的iPhone7 Plus得手機,一穿著工裝的大叔湊過來問價格,說是想給自己女兒買一個。女神鄙視的看了他一眼:“6688!你買得起嗎?“那個大叔的工友在一邊勸他:“是有點貴,李木匠,這一下子就要化去你月薪的四分之一!“此言一出,全車廂鴉雀無聲。
木匠就是這樣一個因為又臟又累沒人想干、可是因為收入高又受人羨慕的尷尬行業,更要命的是,如今的高端木工大師級的人物早已嚴重斷層。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