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呀!哪兒還能讓您推著走,人家都這么大了啦”
蘇昕棠的小臉都忍不住紅了。
蘇興志卻樂得哈哈大笑:“哎喲,咱們家野得像小猴子的棠丫頭也會臉紅了,玉蘭你快瞧瞧,今兒真稀奇了。”
劉玉蘭不說話,也跟著笑。
“媽”
蘇昕棠不依地跺腳,窘得恨不能埋到地里裝鴕鳥。
“行了行了,孩子確實不小了,一起走回去吧。咱們一家三口也很久沒有在一起好好說說話了。正好邊散散步說說話。”
劉玉蘭替蘇昕棠解了圍,自然得到了蘇興志的擁護。
蘇興志推著載著行李的自行車,一左一右跟著蘇昕棠母女倆,一家人慢慢往家的方向走。
沿途,蘇昕棠說起下鄉(xiāng)后的點點滴滴,自然都撿好聽的說,說得眉飛色舞,典型的報喜不報憂。蘇興志默默聽著,聽到要緊處,偶爾詢問著,當(dāng)真其樂融融。
“爸,最近家里一切都好吧?宇哥呢,他有寫信來嗎?”
“他?他哪還記得自己有個家,出門當(dāng)丟了,回家當(dāng)撿到。就從來沒想過要給家里寫封信”
說起蘇宇星這混賬小子,蘇興志一肚子氣:“棠丫頭,那臭小子給你寫信沒有?”
“啊?”
蘇昕棠突然不知道該怎么回答,“爸,我至從那次我給你們寫信后,我就再沒收到過信了。”
“哼,那臭小子執(zhí)行任務(wù)了,你自然收不到他寫得信。”
別看蘇興志嘴里對蘇宇星橫挑鼻子豎挑眼,實際上,他對這個比自己還要出色的兒子期望甚高。正因為期望高,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都吹毛求疵,對他百般挑剔。
蘇昕棠故意沒挑破他,只是和老媽對視一眼,都不約而同笑了起來。
“對了,說到你哥,我到是想起一個人來。”
蘇興志突然正色說道:“前些日子,部隊里一名姓肖的年輕小伙子找到家里報告工作,有趣的是,他居然送來了一條帶咀卷煙和兩瓶老白干,另外還有一包水果糖。嘿嘿,來了之后,卻什么正事沒說,和我瞎侃了半天才回去了。那包白糖我沒動,等回去了,正好給棠丫頭當(dāng)零嘴。”
姓肖的?
蘇昕棠莫名的想到了肖凌飛。
“爸,你是不是知道啦?”
“爸知道什么?”
蘇興志只是樂呵呵地笑,反問蘇昕棠,卻半個字都不肯松口。
蘇昕棠不依了!爸實在是太壞了。
“爸呀,您是故意的吧?您明知道,明知道他來咱們家,是來”
吱!
喇叭聲突然響起,隨著一聲汽車刺耳的剎車聲,一輛吉普車停在了三人身邊,嚇得蘇昕棠本能往路邊閃開。
“蘇叔叔,劉阿姨。”
車門打開,從扯上走下來一道熟悉的身影,笑容一如既往的明媚燦爛:“真巧,居然在這里遇到了你們,棠棠也在?”
“文超哥?”
蘇昕棠傻眼了,“文超哥,你不是在城嗎,怎么也回了市?”
“我最近都在休假,想到快過年了,所以特意趕回家和大家一起過年。你呢?你不是在開作坊嗎?怎么也回來了?”
阮文超說得分外輕松,目光卻貪婪地打量著蘇昕棠。
一段日子不見,這小丫頭出落得越發(fā)漂亮了。
天知道,為了制造巧合,他在附近守株待兔了多久!
實際上,至從上次有人打小報告,說他受賄,之后雖然調(diào)查清楚實屬誣告,可他在單位里都工作,卻開始備受遏制,無形中都排擠越來越明顯,更讓他謀生了退意。加上他在暗處的生意越來越好,也越來越離不開人。
因此,他假借著休假之機回了老家,也算是為將來的離職鋪路。
“蘇叔叔、劉阿姨,反正都順路,不如坐我的車一起回去吧。”
他順勢從蘇興志牽著的自行車上把行李解下來,放到了后排座椅上,回頭又打開了尾箱蓋。
“我是回來探親。可真是巧了,居然在路上也能遇見文超哥你。”
蘇昕棠直樂。
“這,不好吧?”
看著那輛嶄新的吉普車,又看了眼自己那沾了泥的加重自行車,蘇興志有點遲疑。
“有啥不好意思的,阿超又不是外人。”
劉玉蘭打斷了蘇興志的推辭,幫著他把自行車放到了車尾箱里。
看了眼阮文超,并沒有點破他那點小心思。
“爸!媽說得對,咱們都一個軍區(qū)大院住著,反正順路。是吧,文超哥?”
蘇昕棠也沒客氣,自顧自拉開了后座,讓父母上車。
可后座上原本就放了行李,占用了一個座位。蘇昕棠無奈,只得拉開了副駕駛座坐好。
阮文超放下尾箱后蓋,那自行車依然留了半截在外面。開了車門坐到駕駛座上,扣上安全帶。
看著坐在副駕駛室的蘇昕棠,笑容分外燦爛,“那是,反正順道嘛。一說起軍區(qū)大院,我就想起了那些年在你們家蹭吃蹭喝的日子,就分外想念劉阿姨包的餃子。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劉阿姨包黃瓜餡兒的餃子,我都會故意磨磨蹭蹭呆在你們家,等著吃你們家包的美味呢。”
“這個簡單。等回了家,你劉阿姨就包黃瓜餡兒的餃子吃,你可一定要留下來嘗一嘗。”
蘇興志哈哈大笑,敲定了今晚的菜色。
這話正合阮文超的心意。
連推辭都沒有,他踩著油門直接應(yīng)下:“那就辛苦劉阿姨了。”
車內(nèi)歡笑聲一片。
蘇昕棠敏感的發(fā)現(xiàn),坐在身旁的阮文超總是在偷看她,可等她看過去時,阮文超又很自然的移開了視線,繼續(xù)說說笑笑。
她暗暗搖頭,看來自己的疑心病越來越重了。
軍區(qū)大院的門外,哨兵依然堅守在崗位上。
阮文超的吉普車停在大門處登記時,從大院內(nèi)陸續(xù)進進出出了好些個鄰居,紛紛朝一行人打招呼。
這時候的人們依然保留著樸實的天性,鄰里之間走得很近,在這個“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的特殊年代,所以才有了那句“遠親不如近鄰”的俗話。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