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道上紅塵 正文 第四十九章 兼山之盟

作者/萬十四 看小說文學(xué)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xué)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神會和尚一改那件黃褐色老舊僧衣,換上了一個俗家苦力打扮的短衣。當(dāng)他遠(yuǎn)遠(yuǎn)看到襄陽城這個極為偏僻院落后門的時候,正值上午,陽光穿過街道兩邊濃密的香椿樹冠,在他腳下的地與兩側(cè)的墻上留下斑駁樹蔭。

    石板路上,一片陸離。

    一步、兩步,腳上破爛的布鞋與光滑的石板路摩擦,摩擦。

    服了升龍丹,并經(jīng)過孫神醫(yī)療毒后,神會此刻余毒盡去,仍有些虛弱,走路略帶搖晃,仿佛一個行將就木的普通老人。

    院落后門。兩個慵懶欲睡的家丁,靠在門口,瞇著眼睛曬太陽,一副享受的樣子。

    眼見神會蹣跚走到眼前,其中一個沒有任何表情,懶懶散散的把門打開,示意神會進(jìn)去。只是雙眼半睜半閉上下打量和尚的不經(jīng)意間,閃動的精光暴露出這家丁遠(yuǎn)非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的事實(shí)。

    神會微微點(diǎn)頭以示謝意,跨進(jìn)小院。

    前行幾步轉(zhuǎn)過眼前一個“福”字影壁,才發(fā)覺園內(nèi)別有洞天。

    這是一個郁郁蔥蔥的后花園,一座數(shù)丈高的假山,半掩于亭臺樓閣之間。山上有小亭,飛檐翹角,匾額“兼山”兩個字,沖天欲飛。

    亭中一人,一襲青衣,臨欄而下望,正是五爺王離。

    神會拾階而上,亭中一個著同樣青衣的少年,端坐石幾前添火煎茶,正將木炭輕輕放入風(fēng)爐之中。少年臉色蒼白大病初愈模樣,雙眸流轉(zhuǎn)間卻是神韻內(nèi)斂。釜中微有聲響,魚目泡正從釜底咕咕升起。

    “阿彌陀佛,讓五爺久候。”神會雙手合十,向王離行禮。

    “談不得久候,茶湯初沸,是大師來早了。”

    “早或晚,取決于五爺,不取決于茶湯。五爺已至,是貧僧遲了。”

    旁邊的煎茶的少年正是王珪,看著兩個人一個拼命說自己遲到,一個卻反過來使勁的說來早,言語間機(jī)鋒不斷,心中不免道二人實(shí)在啰嗦。

    當(dāng)然,他曉得,面前這不起眼的老和尚,天下間能夠讓他陪著打機(jī)鋒的并不多。當(dāng)然,若輪打機(jī)鋒,真正能夠打過這老和尚的,恐怕真就寥寥無幾了。

    王離當(dāng)然知道這和尚為禪宗的南北爭而來,心中期待又是擔(dān)憂。

    佛家南北之爭由來以久,可以回溯一個甲子之前,禪宗五祖弘忍傳法的時。那時距達(dá)摩東渡嵩山少林傳法已經(jīng)五代,到了五祖弘忍手中。五祖弘忍欲尋求衣缽傳人,便叫門下弟子各呈一偈,寫在廊下,表明自己的悟境。

    也正是這個決定,引了出佛家流傳甚廣的兩個偈子,也牽扯出禪宗持續(xù)持續(xù)甚久的南北之爭。

    其時,作為大弟子的神秀在墻壁上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眾僧皆道大師兄佛法高深。而在寺院做雜務(wù)的惠能聽到,也做了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只是這惠能不識字,便請人題在廊下。

    此偈一出,五祖甚驚。

    是夜,五祖弘忍便悄悄喚惠能入室內(nèi),講經(jīng)說法三日三夜,并授達(dá)摩東渡帶來的木棉袈裟。叮囑他南下隱遁于嶺南,待佛法大成,開宗傳法。

    弘忍圓寂后,神秀自稱得五祖衣缽,被稱之為六祖。漸修禪宗,于天下風(fēng)行。“久視”年間,則天女皇迎神秀入京,親加跪拜之禮。長安、洛陽兩地,眾多朝臣,世家子弟都以弟子禮事神秀。“兩京之間,皆宗神秀。”

    而,遠(yuǎn)在嶺南的惠能收徒神會,并在廣納門徒,宣揚(yáng)頓悟之法,逐漸建立了影響力。那惠能入滅后,神會和尚往來于南陽、曹溪之間與朝中諸多達(dá)官顯貴交好,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聲望日隆。

    此時的大秦,禪宗已經(jīng)逐漸由此分為南北兩宗,北宗以神秀弟子普寂為首,講的是漸修念佛禪。而這神會老和尚掌南宗,弘揚(yáng)的是他師父惠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禪。

    近些年,一些朝臣修習(xí)普寂的念佛禪,一些則修習(xí)神會的頓悟禪。偏偏這種信仰又與政治陣營無關(guān),有時候不同陣營的人往往信同一種禪,而同一陣營的或信普寂,或信神會。神會和尚此番北來,乃是為了向天下證明南宗才是禪宗正統(tǒng),那神秀、普寂一門不過是非正統(tǒng)的旁門而已。

    以上便是牽扯廟堂、江湖近百年的佛家公案始末,其中暗流詭譎,也正是王離不愿被卷入其中的原因。

    既然這二人已經(jīng)在這亭中相見,無論如何也是躲不開去的。

    二人皆為當(dāng)世人杰,對于他們來說機(jī)鋒是打不完的。沒有什么寒暄,二人相對而坐,直接步入正題。

    “大師約在下是何事?”王離端坐,平靜的看著對面的老和尚問。

    “神秀、普寂偽造法統(tǒng),蠱惑世人。貧僧此次北上滑臺,乃為弘揚(yáng)大乘建立正法。只是朝臣之中,尚有很多人篤信漸悟,今日與五爺相見,乃是希望通過五爺,警醒朝堂諸公。”

    “雙管齊下,釜底抽薪。“王離雙眼一瞇,世人皆看著神會北上會與普寂等人有何等辯法。沒想到,這神會和尚,明處借北上與普寂辯法,暗中一路先行游說各方,行此釜底抽薪之計。這世人矚目的辯法恐怕只是此行的一個完美終點(diǎn)而已。如此下去,神會抵達(dá)滑臺之時,也便是普寂次輪的敗落之際。

    當(dāng)然,若是普寂在辯法上面,能夠占得上風(fēng),還能稍稍扳回點(diǎn)局面。然而,這神會和尚在從師惠能之前,已經(jīng)通讀儒道兩家經(jīng)典,更聽神秀講經(jīng)數(shù)年,可謂學(xué)貫儒釋道三家,對神秀普寂一脈也算知根知底,那普寂要想在辯法上占得上風(fēng),殊為不易。

    “我只是好奇,大師為什么篤信我能夠支持您?”神會和尚醒來后,主動聯(lián)系王離,這王離便已猜到幾分。王離也是猶豫許久,才允諾一見,于是便有了今日這小園中兼山亭的密會。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此亭“兼山”二字,氣度非常,該是出自五爺手筆吧。”神會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幾步踱出亭外,抬頭看著亭上匾額道,“各止其所,不出其位。兼山,本意乃是安于當(dāng)下之位,只是五爺這兼山二字,筆力破匾而出,隱隱有欲飛之像,貧僧在這匾上未看到絲毫安于當(dāng)下之意。如此這般當(dāng)與五爺共謀。”

    “早知大師佛學(xué)淵博,沒想到大師對《易》也多有研究。只是,這天下,不安于其位的人很多,我還是不懂大師為何獨(dú)找在下?”

    “因?yàn)椋鍫斒翘煜麻g,最有機(jī)會成為下一個宗師的人......”神會一語,亭中俱靜。王離眉頭微皺,面無表情;王珪欣喜仰慕的望著王離。

    對于神會和尚的這句解釋,王離想了一下,欲言又止,竟似默認(rèn)了一般。

    “此事......”王離沉思許久,淡然道,“王離有心,王家無益。”

    大秦李氏崇尚道家為國教,到女皇武則天時卻崇尚佛家,神龍年間,佛教日益繁榮,影響越發(fā)盛大,牽連愈廣。便是太原王家的數(shù)百年底蘊(yùn),五爺王離睥睨天下英雄的氣概,也不想卷入佛家的南北之爭。只因?qū)嵲跓o甚好處。于王家無益之事,王離斷然是不肯使一分力氣的。如此堅定的語氣,也算是很明白的拒絕了。

    剛剛王珪加入的炭火此刻正旺,釜中的茶湯氣泡如騰波鼓浪。

    “益處,自然是有的。”神會神色不變,沉吟徐徐道,眼睛輕輕的掃了一眼旁邊煎茶的王珪。

    “珪兒,退下。”

    王珪把茶湯分至兩個茶盞中,躬身而退。

    王珪遠(yuǎn)遠(yuǎn)的站在假山下,看著亭上二人。只見那神會和尚,起身而談。初始時,王離只是坐而聽之,到后來也是起身與神會討論的激烈。

    此番一談,便一直說到日近中午。

    站在花木之下的王珪,看著微風(fēng)吹動的小院,突然有種明悟,在這一刻終于明白五叔帶自己今日來與神會相見的緣由和帶自己南下的目的。此次與五叔南來,他開始面對的不再只是王家的無限風(fēng)光,更多是要面對無限風(fēng)光背后的冷酷與殺戮。想來這才是五叔此次帶領(lǐng)自己南來的目的。相比太原、長安和洛陽的自己的仍舊活在王家無限榮光里的眾多兄長,自己要肩負(fù)起更多。此刻,王珪只感覺胸中熱血沸騰,和無盡的豪情,自己終于要和五叔一樣的視線,去審視和爭取這個家族無限的未來了。

    一霎間,亭下,王珪劍意沖而起。

    亭上討論的二人感受到王珪劍意,皆露出贊賞的表情。沒想到,以殘病之軀,便是在亭下候著的功夫,此子劍意竟能夠再攀一層。

    待劍意逐漸消退,王珪雙目回復(fù)清明,劍意已然精純數(shù)分,便是當(dāng)日手術(shù)帶來的身體虛弱也是消除很多。眼見日頭過午,亭下的二人已經(jīng)坐回石凳,靜靜相對正在聊著什么。

    王離一招手,示意王珪上去。

    二人盞中茶水早盡,王珪躬身為二人再次煎茶。

    伸手去拿木炭時,旁邊神會和尚制止道:“小施主傷口未痊愈,不必勞煩,貧僧馬上離開了。”

    若是以往,王珪定然住手悄立一旁,而此刻,王珪抬頭,向神會笑道,大師遠(yuǎn)來,便是停留一份,王珪自是盡一份地主之誼。

    “那便有勞小施主。”神會點(diǎn)頭謝道,“......那等金堂之事,貧僧便謝過五爺。”

    “此事無須謝我,只要大師不傳外耳便好。相信以大師的無上機(jī)辯,雖不能讓等金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讓他們安安靜靜坐下來與大師談判還是能夠的。”

    “最后一件事嘛。”神會和尚目光轉(zhuǎn)向一邊的王珪,“吾有一方外小友,名曰李憑;另有一人乃是詩仙李白......“

    眼見王珪目露驚喜之色,神會心中暗了一下,徑直說了下去,“那李憑于老和尚有活命之恩,雖是這臭皮囊無用,然而貧僧北上還是用得著的。此子此刻生死不知,希望五爺施以援手。”

    “此二人在襄陽大牢之中,在下也無能為力呀。”事關(guān)鄭潛之死,鄭家人的態(tài)度王離是知道的。

    “若是我說此乃協(xié)議一部分呢?”

    “此二人能得大師厚愛,也算是他幾世修來的福分。”王離暫緩了一口氣,猶豫了片刻,“大師既然將此納入?yún)f(xié)議,王離定然去救出那兩人,只是,剛才王離所說的最后一條,也望大師考慮。”這便是赤裸裸的交換了。

    “不是厚愛,是貧僧要救,若是連自己的救命恩人都能不搭救,貧僧又怎么能拯救蒼生脫離紅塵之苦呢。”神會微笑看著王離,“只是五爺說的不夠,那少年李憑在襄陽無甚根基,便是連棲身的小鎮(zhèn)也被屠殺殆盡,五爺只是救那少年出牢獄是僅僅不夠的,那少年無處容身,恐怕要不了一個時辰,又被那鄭家捉回大牢了。“

    王離與神會相視片刻,“也算此子福緣深厚,罷了罷了,大師放心,在襄陽,我保他平安。”王離一笑,傲然允諾道。

    “一會兒別過之后,在下便去救那二李出襄陽大牢。”

    “神會在此謝過,最后一條貧僧答應(yīng)便是。”神會和尚知道,這王離的許諾完全是建立在看好北上與普寂辯論大勝的結(jié)果。若是北上無果,今日之約定,也不是為笑談了。

    “若來日,貧僧身死北地,王家人可以持此念珠,去南岳衡山找懷讓和尚。”神會從懷中掏出一串黃楊木的佛珠,遞向王離,“他自然會履行貧僧未竟之諾言。”

    “那便,如此?”王離一笑,起身接過念珠,向神會和尚問道。

    “如此。”神會和尚點(diǎn)頭,起身輕輕答道,迎著王離,伸出枯蒼老的右掌,張開五指。

    兼山亭之中,二人相視一笑,雙掌相擊,認(rèn)可了這秋日的約盟。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fēng)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xué)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北| 彭州市| 开封县| 延寿县| 虹口区| 新巴尔虎右旗| 宣恩县| 株洲市| 无为县| 建湖县| 泽库县| 桦南县| 湖南省| 绥化市| 吴川市| 绥化市| 铅山县| 怀集县| 醴陵市| 鲁甸县| 普安县| 芦溪县| 莆田市| 成安县| 哈巴河县| 沁阳市| 江陵县| 嘉义县| 三原县| 营山县| 龙泉市| 兰州市| 东乌| 郧西县| 镇赉县| 突泉县| 华坪县| 平遥县| 永寿县| 灯塔市|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