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再有兩天就是中秋佳節之際了,安慶的天氣依舊有些溫熱之感,樹木依舊蒼翠綠油,沒有秋色之態,安慶兵變的事情已經結束了,從廖應登發難,到伏誅的日子,前后不過六天而已,來的那么突然,平靜的也那么突兀,安慶的百姓都還沒有反應過來,事情就已經過去了,廖應登死了,算是交手稱快的好事,但是曹變蛟的大殺一通,卻讓百姓們感到了震驚和畏懼,所以才給他“曹閻王”的稱號。
從南京匆匆趕來的安慶新任巡撫徐世蔭也是一臉的懵圈、錯愕,當他還沒有趕達安慶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消息,安慶的事情解決了,是曹變蛟所為,但是當他聽到曹變蛟接下來的事情之時,那就有些震驚和不滿了,曹變蛟太狠毒了。
“曹將軍,安慶的事情已經得以解決,本撫自會向朝廷稟明原委經過,曹將軍是不是也該回鳳陽駐地了,畢竟那是太祖先人陵寢之所在,現在李自成在河南鬧的是天翻地覆,只怕會隨時有可能進犯鳳陽啊!”
徐世蔭這是在下逐客令,他并不是不感激曹變蛟平叛的義舉,也不是不理解曹變蛟處死那些人的用意之所在,但是曹變蛟殺那么多人,跟他這個安慶巡撫連個招呼都不打,他心里還是有些芥蒂的,而且明朝中后期的文官輕視武將,那種與身俱來的傲氣,讓他也是心內不平衡,論職權,曹變蛟是他的上官,但是論品秩,他們卻是不相上下的。
“徐巡撫,守衛鳳陽,乃是本帥職責所在,自然是義不容辭的事情,安慶兵變,也是本帥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其實對于徐巡撫,本帥還是頗為敬重的,但是本帥要講的是,現在天下大亂,首在人心不安,江北之地,雖說不如江東富庶,但是乃拱衛南京之屏障,萬不可有失,若是不以霹靂雷霆手段鎮壓,一旦從輕的話,以后免不了會有繼而效仿之人,江北亂,江南難安,希望徐巡撫能夠體諒本帥的難處,本帥奉旨總督江北軍務,就是要確保江北穩如泰山,絕不容許有宵小之輩橫行,安慶這個地方乃是兩江咽喉之所在,還望徐巡撫能夠明白這一點。”
“本撫并沒有其他意思,曹將軍誤會了……”徐世蔭也是連忙解釋起來,曹變蛟所為他是能夠諒解的,也不想因為這些事情,鬧出什么不合之事。
曹變蛟卻制止了他,說道:“好了!徐巡撫之意,本帥已經明白了,不必多說,后會有期,此番本帥殺了這么多人,這善后安撫的事情,還需要徐巡撫能夠妥當處置,有勞了!”
“豈敢!”
曹變蛟也沒在安慶停留太久,前后不過四天而已,就帶著兵馬返回鳳陽去了,現在北方戰事正是緊張的時候,他也沒有時間去為這些事情耽擱,整軍備戰,才是曹變蛟眼下最為迫切的事情。
“大哥,安慶的事情這么快就解決了?”當曹變蛟回到鳳陽的時候,曹鼎蛟也是沒想到這么快就結束了,還以為曹變蛟要在那里耽擱上十天半個月的。
“不過是些宵小之輩鬧事罷了,何需費那么多功夫!”曹變蛟云淡風輕的回應了一句,并不將此事看得多么重大。
“還有一件事情,大哥,剛剛得到消息,左良玉在朱仙鎮大敗之后,率領殘部退往襄陽,在樊城設防,大規模地制造戰船,還驅使襄陽府的青壯百姓充實軍隊,大肆招攬附近的流寇,很多投降賊兵都是前往歸附,已經有十幾萬人馬了。”
“一群烏合之眾罷了,不足為懼,左良玉也是可憐吶!朱仙鎮一役,他率軍先行逃跑,本來是想保住自己的實力,但是沒想到中了李自成的埋伏,結果損失慘重,親兵愛將大都死掉了,現在他是想以數量來彌補戰力,虧他還是久經沙場之人,如此糊涂。”
曹變蛟其實還是比較同情左良玉的,也很佩服他,一個老兵油子,幾十年的摸爬滾打,從一名小卒當上了如今的平賊將軍,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曹變蛟也是感同身受,那都是拿命換來的,要不是楊嗣昌的混賬對策,也不會讓左良玉對朝廷是離心離德,朱仙鎮一戰,他本不愿意前往,但是念及督師侯恂是他的老上級,對他有舉薦之恩,他還是例行公事的去了,沒想到為了換恩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這些年好不容易折騰起來的幾萬兵馬,那都是精銳啊,可是朱仙鎮一役,幾乎是全軍覆沒,沒逃出來幾個,親信大將更是幾近全無,這個時候他內心的酸楚可想而知了。
“左良玉也是年紀大了,糊涂了,這個人還是明大義的,你派人去一趟襄陽,上一次不是繳獲了幾匹好馬嗎,給左良玉送去一匹,告訴他,我曹變蛟愿意與他做個朋友,若是他有什么需要,盡管開口,能幫忙的我一定鼎力相助!”
曹變蛟也是想在這個時候拉攏住左良玉,左良玉的年紀大了,年過五旬,經過這么多次的打擊之后,也沒有多少時日了,曹變蛟這個時候伸出友善的手,也是為了將來能夠與他做些大買賣。
“大哥,何必對他如此客氣,那些馬可都是好馬啊,價值百金,這不是浪費嗎?”曹鼎蛟有些不舍,也不知道曹變蛟的意圖,一方面在說左良玉無能,一方面又去結好他,曹鼎蛟也是糊涂了。
曹變蛟瞪了他一眼,耐著性子說道:“你懂什么,左良玉現在雖然落敗,但是他可是老兵了,咱們跟他結好,將來的好處多著呢,別廢話,去辦就是了!”
被曹變蛟如此一說,曹鼎蛟也是點點頭,應了一聲遵命,便去準備去了,曹變蛟的話,他可不敢不聽,如今的曹變蛟已經不是早些年的曹變蛟了,除了驍勇之外,更是多了一份深沉,曹鼎蛟自然看得出來其中的變化,也是更加敬畏曹變蛟這個兄長了。
曹變蛟長嘆一聲,自己身邊能打仗的人已經不少了,但是能為他謀劃的人卻是沒有一個,當下也是很苦惱,自科舉制以后,你想要尋找可堪一用謀臣,那真的是難于登天,尤其是明朝,文人的目標就是一個,當官,為了這個目標,他們苦讀四書五經,哪里還有多少人知兵知政的,太少了。若是有一個能為他分擔一下,他也不至于這么辛苦,什么事情都要操心,也是甚為疲倦。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