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齊默還等在宿舍里的時候,郗鈺、常寬還有姜梅梅,一個個早早地趕了過來。**√****.********.CoM
在齊默一個電話的召喚下,大家紛紛中斷了原本的節假安排,臨時組成了這一次山寨之旅的隊伍。
齊默看著精氣神都良好的郗鈺、常寬和姜梅梅,加上自己,這“西游四人組”就真是湊齊了!齊默心里碎碎念著,如果再加上姬憐兒和諦聽,還有等在那里的曹胖子一起,那應該叫什么?難道要叫做“七龍珠”?
一行人坐著曹二胖派來的奔馳牌高檔商務車,往曹胖子現在所在的地方趕去。
經過都江堰后,汽車駛上了都汶公路,經過汶川后,又分道向北直至茂縣,就到了這一次曹胖子正迎候大家的地方。
茂縣位于s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地跨岷江和涪江上游高山河谷地帶。
自殷商時期以來,茂縣就是岷江上游古氐羌族群“蜀山氐”的主要聚居區。
氐羌族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民族。甲骨文中有一個文字“羌”,是唯一一個關于民族稱號的文字,也是中國人類族號最早的記載。
上古時期黃河中游出現了炎、黃兩大部落。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羌族具有部分黃帝部落的血統,而姜、羌本一字之分化,姜、羌均像頭戴羊角頭飾之人,在甲骨文中亦常互用。
在后來的戰爭中,炎帝部落大部分與黃帝部落互相融合,成為今漢族的先民華夏族。
另一部分則西行或南下,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成為漢族、羌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先民,如藏族、彝族、納西族等等。
史記記載: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
公元前約2oo年,善于治水的古羌后裔大禹,繼任華夏族人部落聯盟總領,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國家,歷傳5oo多年。
羌族自身也尊稱周武王,為滅商復羌的大英雄,而周武王是黃帝姬姓的直系后代,這也進一步證明了羌族是黃帝的后裔。而大禹也是黃帝的直系后代,因此可以說漢、羌同源,羌族也正是黃帝的后裔。
今天的羌族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人民”,其聚居區正位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這里山巒重重、地勢陡峭,因而羌族也被稱為“云朵中的民族”。
羌族現有人口3o余萬人,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稱,以及部分傳統文化的一支。部分羌族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萬物有靈,多種信仰的靈物崇拜。
近2oo公里的路程,這個時候還沒有通高公路。沿途走在夾江兩岸,翻山越嶺。雖然是國道,可路況也是夠嗆!
慶幸的是這個時候私家出行的車并不多,雖然仍是春節期間,卻并沒有造成擁堵的現象。
一行人的興奮勁兒早就過了,除了坐在副駕駛的齊默和開車的師傅,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其他的人都昏昏欲睡。
下午四點的時候,一行人經過7個多小時才趕到茂縣縣城,這個時候的胖子,早已經在茂縣縣城的出入口等著了。
這一次胖子出行,開的是一輛顯得有些破舊的7版桑塔納,看來這胖子深諳財不外露的道理。
胖子的身邊站著的一個彪形大漢,看起來是胖子的司機兼保鏢的角色。
這大漢一臉剛毅的模樣,這個時候正站在胖子側后方一個身量的位置,看起來很是老實本分的樣子。
齊默不經意地看了這大漢兩眼,五官端正的面龐上,似乎還有些刻意掩藏起來的笑意。
好幾天不見胖子,齊默也十分高興,簡單地介紹了常寬和姜梅梅之后,胖子也介紹了身旁的大漢,姓劉,名彪,大家都叫他彪子。
兩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了!據說,彪子是從軍隊某部的退役特種兵,剛剛退役就碰到了在c市已經起家的胖子。
當時的胖子正得瑟著,結果兩人就杠上了。最后的結果,當然是胖子以兩片舌燦蓮花的肥厚嘴唇,成功說服了孔武有力的彪子。
就這樣,彪子跟著胖子一直干到現在,也差不多有三年時間了,算是胖子最信任的人。每一次外出淘貨,胖子總會帶著彪子一起。
簡單寒喧之后,胖子帶大家去了當時縣城最好的一家酒樓。
胖子已經訂好了席面,準備以最熱情的招待,為大家接風洗塵。
酒席上,生性活泛的常寬,和天生就好交朋友的胖子,很快就聊開了。看來這兩人的脾性還真是對路!
吃過了晚飯,胖子送大家到早已預訂好的酒店。
齊默和常寬一個房間,郗鈺和姜梅梅一個房間,而姬憐兒和諦聽,當然是賴在郗鈺的房間里玩耍。
安頓好了一切,胖子才單獨來到了齊默的房間,把這一次的情況,給齊默做起了詳細的介紹。
原來,這一次胖子到這一帶來淘貨,碰巧遇到了當地一位羌族老阿媽,手中有古時候傳下來的成套玉琮。
玉琮,古人謂之“六瑞”,后世又稱“網頭”,是我國古代祭祀天地的重要禮器之一,也被列為古代“六器”之。
玉琮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共六種禮器,成為我國古代祭祀天地的“六器”。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這就是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禮制。
雖然關于玉琮的具體功能,還有使用方法都有待考證,學術界也眾說不一,至今也無定論,但種種現象說明,玉琮和原始宗教以及祭祀禮儀密切相關。
因為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普遍的說法是,琮外方象征地,內圓象征天,中孔穿的柱子為天地柱,象征天地之間的貫穿。
玉琮是原始部落領和古代巫師,為了連接天地、溝通人神的一種法器,帶有強烈的原始巫術色彩。
玉琮的主人必屬部族酋長、大祭司、巫師之類的上層人物。正因為如此,玉琮也成為了上古時權勢和財富的象征,也是墓葬中部落酋長身份的證據。
最早的玉琮見于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oo年前。
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最多。
浙江杭州反山遺址出土的神獸紋玉琮,是迄今為止現的最大玉琮,也是制作最精、紋飾最美的史前玉琮,因而也有“玉琮王”之稱。
玉琮一直到商周還常見,其用途也被納入儒家的禮儀系統中,成為禮器或葬器。在戰國兩漢以后,玉琮漸漸少見諸于世。
“胖子,你看到的那一套玉琮屬什么玉材?色澤又是什么樣子的?”
聽完胖子的介紹,齊默一邊思襯著頭腦中關于玉琮的知識,一邊向胖子問道。
只見胖子拿出了一張彩色照片,照片里有一個打開著的,看起來卻并非原配的盒子。盒子里正有六枚玉琮,井然有序地擺放在里面。
看來,這幾天胖子的工作做得十分細致。
胖子把照片遞給了齊默,又一臉認真地向齊默補充說道:
“我大致測量過了,這六只玉琮,最大一枚通高約5厘米,寬約厘米,孔徑約6.厘米!”
“如果只看款型,應該是商周時期的素面矮體玉琮!”
根據照片進行分析,齊默淡然說出了自己的初步判斷。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