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可惜啊......
他的靈機圓滿無漏, 神魂清澈明凈, 正是進入筑基期的最好時候。倘若真像他剛才設想的那樣,自己給自己來個強行壓制,就為了推延突破時機。成了還好說, 待到他求得凈涪同意, 那就是兩全其美?商热粢粋不小心, 別說是想要推延突破, 他就是想要一直待在煉氣期永遠不突破都可以。
白凌自己掐著手指想了又想,權衡權衡再權衡, 終于還是在凈涪與他分別的那個岔路口下定了決心。
他站在凈涪面前,什么話也沒說, 合十彎身一拜,轉身就走。
凈涪看著他動作,見此點了點頭, 合十還得一禮,自己邁步就往藏經閣里去。
靜檀寺, 是一座已經沒有了修行僧侶的山寺。
它甚至沒有了香客, 沒有了游人。
除了一日日生長的青苔、雜草、山藤, 除了在這些青苔、雜草、山藤中棲息的蛇蟲蟻獸, 這里,再無生氣。
它人跡全無,門戶閉合,沉默而安靜地隱在這一片不大不小的土山上。
在這被遺忘了的百年千年時間里,在旁的佛門寺廟日復一日的晨鐘暮鼓的時候, 它卻是完全的沉默。
青苔攀上階磚,雜草長滿角落,山藤攀過大半個堂屋,塵埃覆上香案,便連寺中供奉著的佛陀、菩薩都是灰暗無光的。
它就像死去了一般。
可是,當凈涪砍去階梯上的一切封鎖,推開合上的門戶,踩上長滿青苔的土地,這座山寺又從永眠中醒來,敞開了懷抱擁他入懷。
凈涪可以隨意地在靜檀寺中游走,可以去往任何他想要到達的地方,可以動用這靜檀寺里的每一樣東西。
哪怕這靜檀寺里的一切陣法禁制還在運轉,哪怕他其實沒有屬于靜檀寺弟子的身份銘牌。
凈涪在這靜檀寺是自由的。
比在莫國山寺那個同樣沒有人煙的清慈禪師的道場還要自由。
說起來,凈涪所見過的寺廟很多,停留過的寺廟也不少,可靜檀寺卻是最獨特的那一個。
雖然都是沒有了人煙,靜檀寺卻不比莫國山寺。莫國山寺那是一個大德和尚的道場,它是有主的。靜檀寺卻不然,它沒有主人?伤徐`性。
凈涪甚至覺得它有生命。
但經過一番仔細研究之后,凈涪又發現,它沒有靈智。
它介于生與死之間。
如果它能得到大機緣,有朝一日它或許就能真正的化生出靈智,成為靈器一樣的存在。
如果它能有這個機緣的話。
左右、前后的轉過一圈之后,了解了情況的凈涪便失去了興趣,再不在這寺中轉悠,而是徑直找到了藏經閣去。
靜檀寺的藏經閣比起天靜寺、妙音寺、莫國山寺甚至是靜禮寺、靜和寺的藏經閣來,是要小很多,可相對于寺里的其他建筑而言,不論是占地面積,還是設在這里的種種布置,都已經算是靜檀寺里最出眾的地方了。
最明顯的,在凈涪第一次推門入屋的那會兒,這靜檀寺其他地方甚至包括各處供奉著的佛陀、菩薩、羅漢、金剛等的塑像、雕刻都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層塵埃。還是凈涪和白凌兩個忙活了大半天,才讓它們一身清爽地重見天日。
可這藏經閣......
凈涪就站在藏經閣院門外,都還沒有往里踏入一步,只看那院門,卻愣沒在那扇閉合了百年千年的門扉上找到一丁點歲月留下的痕跡。
沒有青苔、沒有雜草、沒有山藤,甚至連丁點塵埃都找不到。
這就是一個與靜檀寺其他建筑分處在不同時空的閣樓。
凈涪不相信那些舍棄了靜檀寺的僧侶們會有那份心思特意布設這樣嚴絲密縫的陣法禁制守護藏經閣。
既然已經選擇舍棄,那么藏經閣與這靜檀寺里的鼓樓、法堂、云房等等建筑又有什么區別?
不都是舍棄了么?
所以,這設下守護著藏經閣的重重布置的,該是另有其人。
凈涪心有所感,在閉合的門戶前停下,往那門戶上看了一眼,不伸手,而是雙手合十,微微腰身行了一禮。
這一禮之后,凈涪才走到門前,雙手搭上了鎖眼,像他昨天推開山門那樣,一個用力,推開了他面前這扇同樣只是虛虛閉合著的門戶。
“吱呀!
凈涪往里看了一眼。
門戶之后,便是兩條不長不寬僅用一塊塊土磚鋪出的過道,過道交叉成十字,連接了東西廂房和主屋的同時,也將這個庭院分成了四塊幾乎同等大小草地。
草地上有低矮不及寸指長的碧綠絲草生長,在這初冬的時節里,這絲草仍舊翠綠如同碧玉一樣的流蘇,吞吐著獨屬于春天和生命的氣息。
而除了這一片片生長的碧綠絲草外,這四塊草地上還各栽種了一株娑羅樹。娑羅樹樹身低矮,但枝葉也是與樹下絲草一樣的碧綠生脆。
凈涪團團掃過一眼,再不往那東、西廂房分出一點視線,跨步邁過門檻后,徑直踩過過道,一路往主屋去。
他推開主屋,抬眼便看見了那該是值守僧侶鎮守的柜臺后坐了一個人。
那是一個收拾得特別光鮮的年輕僧侶。
那人不似尋常僧侶日常作息那般只穿僧袍,而是極莊嚴肅穆地在簇新的僧袍外又套了一件光亮的□□,胸前掛了一串長佛珠,搭放在膝上的雙手還捻定了一串小佛珠。
他腰背挺直,眉眼低垂,眉目宛然,似乎下一刻就會睜開眼睛來,笑著招呼凈涪。
可是,他已經死了。
這年輕的僧侶身上皮·肉再緊實,表情再生動,他也已經死了。
死了百年千年。
若換了人來,推門入屋冷不丁就瞧見這么一個人,怕是再怎么樣也得被驚一下。但站在這藏經閣主屋門前的卻是凈涪,以凈涪的見識,想要嚇到他還得再換一換。更何況,凈涪對此早已心有預感,又何需再去想驚不驚嚇不嚇的問題?
凈涪跨步入屋,走到柜臺前面,禮貌地向著這已經涅槃圓寂的比丘合十一拜。
拜過之后,凈涪便和他每一次進入藏經閣一樣,從他袖袋里摸出一塊弟子銘牌,放到了柜臺上,推向了那比丘面前。
他拿出來的這一份弟子銘牌,是他作為妙音寺藏經閣弟子的身份銘牌,這會兒拿出來,其實不怎么符合規矩。
按照規矩,入寺那會兒他該先去雜事堂掛單,換上這靜檀寺的身份銘牌,然后才拿那個身份銘牌來藏經閣翻閱閣中藏書。
就像他之前在靜禮寺做過的那樣。
可凈涪卻是恍然未覺。
他將他的那個身份銘牌推到那比丘面前放了一會兒后,像是給這比丘時間讓他確認,才將那身份銘牌收了回來。
收好了身份銘牌后,他又是合十一拜,這才轉身走向了整整齊齊排列擺放著書典的書架。
這靜檀寺雖然千百年沒有了人跡,但因為這藏經閣里曾經仔細布置下來的重重禁制,這閣里的藏書也才成功避過了歲月的侵蝕,規整簇新,和靜禮寺那些日日被人細心整理的藏書相差無幾。
凈涪也不急著去找那份藏在這里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他徑直來到第一個書架前,取了書架最頂層最靠近墻壁的那一部《佛說阿彌陀經》。
這一部《佛說阿彌陀經》的內容和他以往翻閱過的那些《佛說阿彌陀經》原該沒什么不同?蓛舾⒉艑⑦@部佛經從書架上抽出,都還沒有翻開書頁去看經書里的內容,便先看見了佛經封面書頁上勾勒的“佛說阿彌陀經”六字。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卻讓凈涪猜到了這靜檀寺的根底。
這“佛說阿彌陀經”與凈涪見過的其他任何僧侶謄抄書寫出來的“佛說阿彌陀經”最大的不同,便在于這里的六個“佛說阿彌陀經”沒有修士或者說是修行者特有的氣息。
修士所寫的字,或許各有各的特色,但哪怕再是不同,其實也還是有一點相同之處。
他們的文字字里行間,總有一股氣機勾纏天地靈機,顯化自身道妙。
當然,如果沒留心的話,這一點相同處便是存在,也不會有人注意到。
但凈涪,或者說當年的天圣魔君皇甫成,就是那樣一個有心人。
因為他注意到了,所以每每在偽造信件、留言的時候,都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憑著這一手,當時的天圣魔君可是狠狠地坑了左天行好幾次。
也就是左天行吃虧吃多了,后來也留了心,才沒再在這上頭繼續栽跟頭。
這些都是當年的事了,后來沒效果了之后,當時的他也就興致缺缺地收了手。但收手是收手了,他的這一份眼力卻還在,甚至延續到了如今。
既然這封面的“佛說阿彌陀經”六字就沒有了那份修士的氣息,那便很明顯了,這部《佛說阿彌陀經》,并不是出自修士的手。
不是修士,又在這佛寺中,凈涪只是略略一猜,便知他手上拿著的這部《佛說阿彌陀經》的真正抄錄者,其實該是佛門里極少見的凡俗僧侶。
想明白這一點之后,凈涪并沒有覺得這部《佛說阿彌陀經》如何廉價無用。他甚至來了興趣,也不另找地兒,當下就一手捧住了這部佛經,一手懸在半空,伸出手指隔著一小段距離順著筆畫伸展的角度方向慢慢描摹。
邊描摹,他邊還閉上了眼睛,細細體會那附著在文字上的意境。
凈涪靈魂強大,靈魄壯闊,而他對于自身心神的控制更是強到了巔峰。所以他才剛剛將心神沉入了其中,便覺眼前一亮,他落在了一間僧舍里。
凈涪不去看僧舍周圍的環境,也沒去打量這僧舍里的布置,他的視線從他落在這里的那一刻,便找到了僧舍中央,在那一盞油燈前方伏案提筆的老僧。
老僧面容黝黑枯槁,雙眼渾濁,手腳虛軟無力,便是那提著筆的手,也都是顫顫巍巍的?伤难劬﹄m渾濁,卻也有光;他提著筆的手顫巍,落筆卻穩;他的身體雖佝僂,靠著案桌卻很平。
他雖老衰體邁,但現在卻就著那一盞幾近燃盡的燭火,書寫著他一生中最珍貴的體悟。
凈涪邁步走到近前,悄然無聲地落在老僧的對面,目光落在那攤開的紙張上,看著那老僧提著筆,蘸著墨,一筆一筆地在白紙上寫下文字。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老僧專注地提筆寫字,全不在意外事。不知道此時夜雪飄落,在屋檐上壓下一層細薄的積雪;不知道此時夜風凜冽,呼嘯卷夾著雪花飛舞;不知道案前燭火搖曳,在他身前的紙張上拖拽出一層細長的暗影;不知道什么時候,在他的對面,坐落了一個人。
他只提著筆,慢而專注地寫。
凈涪也沒打擾他,也只專注地看。
漸漸地,周遭虛影黯淡,扭曲成一片金光。
金光里,有一個身影虔誠跪拜。
這一個身影前,一尊金身佛陀端坐在十二品功德金蓮之上,慈悲俯視下方身影,還有一句句經文在耳邊回蕩。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凈涪聽得一陣,便已知曉,這會兒在他耳邊說法的,并不是哪一位佛陀、菩薩,而是剛才他所見的那位老僧。但他也沒覺得如何,仍舊安靜專注地聽經。
這一聽,凈涪漸漸地就品出些味道來了。
這一位老僧所謄抄出來的這部《佛說阿彌陀經》,如今在凈涪耳邊所說的《佛說阿彌陀經》,主旨在一個“誠”字。
通篇《佛說阿彌陀經》,也都只在說一個“誠”。
拋開種種雜念,斬去諸般凡思,只拜一尊佛,只敬一尊佛。
凈涪漸漸聽得索味,便也就只是聽著,再不入神。
許是因為這位老僧只是一個凡俗僧侶,他沒有靈根,在佛門中找不到超脫的希望,但他又對世事壓抑,對凡塵絕望,想求一個解脫,所以寄希望于在景浩界中最廣為人知最神通廣大的世尊阿彌陀。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
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鹫f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勉強聽完這一部經文之后,還沒等那周遭的環境自然退去,凈涪便自睜開了眼睛,望入了這一個世間。
他眨眨眼睛,隨手便將手里拿著的那部《佛說阿彌陀經》又給放回了原位,然后,他便再也不看旁的,徑自往那處呼喚他的地方尋去。
在凈涪看來,這藏經閣里收藏著的第一部佛經都已經是這般模樣,那剩下的那些,也不需要看了。看了也是在浪費時間白耗心力,還壞了他的心情,那他還要看來干什么?
堵自己的心么?
須知,這藏經閣里擺放的佛經位置也是很講究的。一般而言,放在第一座書架的第一部佛經,都是各寺的根本佛經,是各寺立寺的根本理論所在。那是各寺藏經閣里最有代表性的藏經所在。
擺放在那個位置的經書或許不貴重,不稀奇,但卻是最寶貴的那一部。
這靜檀寺的根本佛經都是這個模樣的,其他的佛經也就不用再看了。
凈涪甩袖,轉過一個個整齊擺放的書架,在一處書架前停留。
他也沒多想,更沒有分毫猶豫遲疑,抬手就從那書架上抽出一部經書來,翻開幾頁,找到其中夾雜著的充當著書簽的空白貝葉。
凈涪取過貝葉,便將那部經書原位放了回去。
待到他捧起那片貝葉,目光落下的那一瞬,便有一片璀璨的金光升騰而起。
隨著金光的升起,凈涪的眉心處同時亮起一線金色的佛光。
這線金色的佛光與貝葉上升起的那片金光相互呼應,不過兩個呼吸間,便將凈涪的心神拖拽入了那一片他極熟悉的園林。
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凈涪熟門熟路地在草地上落座,定神聽著上方的世尊與眾人講說佛經。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待到這一段經文講完,凈涪心神一動,便抬了頭去,望向上首高坐蒲團的世尊。
世尊坐在菩提樹前,手結法印,眉眼溫和慈悲,正孜孜不倦地與座下眾人講說經文。
可因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下一分凈涪還沒有收集到,所以這會兒世尊所說的那些佛理經義,凈涪卻是半點沒有聽到。
世尊似乎也察覺到了凈涪的視線,他竟停下了講經,轉頭往凈涪這邊看了過來。
凈涪見得世尊這般動作,心下一驚,竟久違地提起了一顆心來。
不但是他,便連隱在識海世界中的佛身和身在景浩界無邊暗土世界里的魔身,也都突兀地睜開眼來。
那形狀一般模樣卻眸色各異的瞳孔里,一時有驚疑、畏懼沉浮起伏。
不論是此時的佛門比丘凈涪,還是當年的天圣魔君皇甫成,他都是第一次直面世尊這樣的強者。
哪怕現在出現在他面前的世尊非是本尊,而只是一尊法身,也由不得凈涪不驚懼。
這不是膽小與否的問題。
而是直面強者時,那一種無法自已的震驚、恐怖感覺。
遍數前世今生,他一身實力最為強橫的時候,其實還要數當年天圣魔君皇甫成突破的那時候。可那個時候的他,僅僅是對上天魔童子,也未能在他手上走過一招,最后甚至只能自爆來保存自己僅剩的尊嚴。
但現在,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天魔童子,而是比天魔童子強了不知多少,甩了天魔童子不知多遠的佛門世尊阿彌陀。
面對這樣知曉自己來歷卻還是給予他庇佑,甚至給予他傳承的世尊阿彌陀,面對他甚至都察覺不到實力差距的世尊阿彌陀,凈涪如何還能不為所動?
他現在這般模樣,都已經是他定力、心性足夠的體現了。
魔身自無邊暗土世界本源里顯出了身形,但他不坐皇座,自站在一片本源中央,抬頭望著靜檀寺的方向。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背負在身后的雙手,手指深陷在掌心里。
佛身也自識海世界里顯化出了身形。他甚至脫出了那一片佛光,坐到了凈涪本尊的身側。
凈涪三身,本尊、佛身、魔身齊齊顯出身形,也都直直抬頭望著世尊阿彌陀,不閃不避不退,等待著上首那位尊者的判決。
是的,判決。
在凈涪自己想來,這就是判決。
哪怕此前這位世尊的態度都極為軟和,但到了這個時候,真正直面這位世尊,凈涪還是緊張了。
但這份緊張和凈涪當年還是天圣魔君皇甫成面對天魔童子的那會兒不太相同,甚至可以說是截然相反。
當年他面對天魔童子,他是要拼。
拼盡自己這一切,拼掉所有,怎么都不能讓他如愿!
可這會兒,他卻只是忐忑,只是驚懼,只是敬畏,但就是沒有反抗的念頭。
作者有話要說:就不分章了,各位親們晚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