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風云錄
第一卷 遼東驚變
第五章 收兵勵志問前程
第十二節 路在何方
萬歷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四月初,遼陽。
劉云威在作出了返回四川的決定之后,便與陸英等人一同開始整編漢威營。經過此次大戰,漢威營一連幾番血戰建奴,全營出去負傷殘疾不得不解甲歸田的將士之外,就只剩下了兩千余將士,如果按照朝廷的意思縮編成一個千總營的話兵力上也算合適。
于是,經過劉云威與陸英、吳興、李天昊、趙開山、溫破虜幾人仔細商議之后,決定縮減漢威營的建制,由五個千總營合編為一個加強千總營,并編撰除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劉云威降職為千總后,便將陸英、吳興、溫破虜、趙開山、李天昊五人重新任命為把總。此時,漢威營的戰兵尚有兩千一百零五人。劉云威便對漢威營的編制做出了一些調整:
五人為一伍,內設伍長一名,一伍共五人;
四伍為一隊,設隊長一名,一隊共二十一人;
四隊為一哨,設百總一名,一哨共八十五人;
四哨為一總,由陸英等五人任各總把總,一總共三百四十一人;
劉云威自轄親衛依舊是五百人。
根據調整后的建制,漢威營全營兩千一百零五名將士共分為五個把總部,但是保留了之前五個千總部的劃分,依舊稱為前、后、左、右、騎兵五把總部。
與之前一樣,陸英任前部把總;吳興任后部把總,統領千總部重步兵及一哨的滅虜陣;趙開山任左部把總;李天昊任右部把總;溫破虜任騎兵部把總,統領騎兵及一哨馬槊騎兵,兼顧夜不收。
按照這份縮編方案,劉云威與陸英等人花了近十天的時間對全營進行了整編,重新整合了各部兵力。之后,又考慮到漢威營離開之后遼陽防務比較空虛,劉云威便將東路軍剩下的兩千余民夫全部轉成了衛所兵,并與之前的衛所兵進行了混編、嚴加訓練,充實了遼陽城的防守力量。
處理完這些事情后,漢威營南下回四川的準備工作就只剩下一件事了:大軍南下路線的制定。
于是,劉云威將袁明軒、陸英、吳興、李天昊、趙開山、溫破虜幾人叫到了總兵府,一同商議南下路線問題。
趙開山、李天昊和溫破虜三人都是有些奇怪,都問道:“大哥,咱們南下去四川的話,直接進山海關,然后一路朝著四川行軍不就行了嗎?這有什么好討論的?”
面對三人的疑惑,陸英和吳興也是有同感,但二人都是心思比較細膩的,并沒有說什么,只是低頭思考著什么。
劉云威一聽恍然想到:“大家都沒有領兵長途行軍、跨省越界的經驗,當然不曉得其中的門道。”
于是,劉云威解釋道:“當然要討論了。咱們漢威營南下四川,途中要經過大明數個省份,要橫穿京畿之地、中原腹地,兩千余人的軍隊行軍數千里是要向朝廷報備行軍路線的。你們以為跟在遼東一樣,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嗎?”
趙開山、李天昊好像聽說了什么新奇事物一樣,顯得十分新奇;而溫破虜想了想,好像明白了什么,說道:“大哥,我好像是明白了。咱們南下的話就是客軍過境了,需要朝廷發下開撥銀和相關過境文書是吧?”
劉云威點了點頭,說道:“破虜說的沒錯,而且沿途的州府還有義務為咱們提供糧草輜重的。”
說到這里,眾人才算徹底明白了,心里都暗道:“大軍穿州過府還有這么多學問,難怪大哥要召集大家好好商議一下。”
“大家都說說吧,咱們考慮下行軍的路線,最好規劃出幾條路線來,讓兵部自己去挑選,省的那些朝中的大老爺挑三揀四的耽誤事。”劉云威說道。
于是眾人便都討論了起來。
趙開山和溫破虜提議漢威營南下山海關,走京畿、河南、陜西回四川;而陸英和吳興則認為大軍應該走京畿、河南、湖廣回四川;李天昊因為從小就在遼東生活,從沒離開過遼東,所以便一直聽其他人討論,并沒有發表什么意見。
劉云威說道:“大家都認為應該先走京畿、河南一線,只是在過了河南之后有所分歧。那你們都說說自己的理由吧,咱們大家一起比較一下。”
趙開山和溫破虜互相看了看,趙開山便一努嘴示意溫破虜說一下。
溫破虜白了趙開山一眼,說道:“大哥,我們提出過了河南走陜西回四川,是認為那邊道路比較好走。大家都知道進川的路非常不好走,自古就有入川難于上青天之說,而從陜西入川的話,道路比較好走利于大軍行進。所以我和開山提議走陜西。”
劉云威點了點頭,又看向陸英和吳興問道:“那陸英你們的理由呢?”
陸英說道:“大哥,要說路途好走確實是從陜西那邊進川好走些。但是大家別忘了,早在大戰之前西北大旱、農田絕收之類的消息就已經傳遍了遼東。咱們漢威營要是走陜西的話,沿途的州府可有能力供應咱們糧草?與其擔心糧草出問題,不如直接走湖廣保險些。”
劉云威聽完覺得雙方說的各有利弊,一時間無法判斷那條路線更好一些。于是就想問問袁明軒的意見,看看是不是將這兩條路線都上報兵部備選。
這時,劉云威忽然想起來袁明軒自始至終都在一旁聽大家討論,始終都沒說過一句話,便問道:“袁大人,對于南下路線您有什么意見?”
袁明軒搖了搖頭,說道:“小將軍,幾位將軍的意見我都聽到了,大家說的都十分有道理。但是我認為咱們規劃行軍路線時想得有些簡單了,咱們沒有站在朝廷的角度來想這些問題,或者說是沒有站在朝中大臣的角度去想問題。”
劉云威一時聽得有些糊涂,看看其他幾人也都是一臉的迷茫,便說道:“袁大人的意思是?”
袁明軒說道:“小將軍、幾位將軍,你們認為咱們現在是什么身份?”
眾人再一次糊涂了,什么身份?這與南下路線有什么聯系嗎?
劉云威說道:“咱們什么身份?當然是大明官軍了。這有什么疑問的?”
只見袁明軒搖了搖頭,說道:“咱們是敗軍,是從遼東戰場撤下來的一支敗軍。”
眾人聽完臉色都不是很好,趙開山和溫破虜二人更是一臉的怒氣,而劉云威則是非常悲痛。
袁明軒繼續說道:“難道不是嗎?在那些朝中大臣的眼中,乃至在沿途州府官員的眼中,咱們就是一支打了敗仗的敗兵。試問,朝中大臣會讓一支敗兵南下山海關,從京畿之地的北直隸經過嗎?他們絕對不會的!那朝中大臣會讓你們從湖廣穿過回四川嗎?也不會的,湖廣可是天下糧倉,要知道有多一半的高官大員都在那邊買有財產的,他們怎么會容忍湖廣出血來供應一支敗兵的糧草?”
眾人一聽,袁明軒這是一下子把兩條路線全給否定了。不能南下走山海關,漢威營這兩千多人難道飛回四川去嗎?
劉云威說道:“袁大人,既然咱們不能走山海關,那怎么才能回四川?”
袁明軒說道:“走海路,渡海直接去山東,從山東走河南、陜西回四川。”
此話一出,包括劉云威在內,屋內幾人全都是目瞪口呆,誰也沒想到袁明軒竟然會提出讓漢威營乘船出海。
趙開山說道:“我說袁大人啊,你可別忘了咱們漢威營可是有兩千多將士啊,那得需要多少艘船才能運到山東去啊。”
袁明軒笑了笑,說道:“沒問題的,咱們先去海州衛,我在哪里有個好友叫程世勇,是個百總。他在旅順有相熟的海商,能夠幫咱們找到足夠的海船。”
這時,李天昊擔心地說道:“袁大人,這乘船出海會不會有什么風險啊,要是遇到風浪怎么辦?”
“從遼東到山東,坐海船的話也就是三兩天的事,況且沿途不會有什么大的風浪,不用擔心有什么意外的。”袁明軒安慰道。
眾人見袁明軒說的十分有道理,便都沒有什么異議。
劉云威認真的考慮了一下袁明軒的建議,過了一會說道:“那好吧,就按袁大人的意見寫成文書報送給兵部,看看兵部有什么意見吧。”
袁明軒說道:“這文書就由我來寫吧,想必兵部一定會批準的。”
劉云威說道:“那就好。對了,既然袁大人這么有信心,那就麻煩袁大人再給海州衛的朋友去封書信,將此事提前告知一下,也好讓人家提前有個準備。”
“好的,我一并寫好就是了。”袁明軒說道。
見路線之事稍稍告一段落,陸英便拽了拽劉云威,輕聲問道:“大哥,那老將軍他們的后事如何處理?”
劉云威的神情黯淡了幾分,說道:“我岳父是遼陽人,就在遼陽安葬吧,過幾日就給我岳父辦理后事。”
眾人點了點頭,陸英又問道:“那老將軍呢?”
劉云威神色堅定的說道:“我祖父、父親和婉芯都要回四川安葬,我要帶他們回家!”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