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風云錄
第五卷 臥薪嘗膽
第五章 戰遼沈英雄悲歌
第三節 血戰渾河(一)
努爾哈赤帶著皇太極、代善等八旗旗主在沈陽城內策馬慢行,一路看著各旗的建奴士兵肆意屠殺、劫掠著城中的百姓,只見到處都是驚慌逃竄的百姓、凄慘哭嚎的婦女、狂怒大罵的男人;然而更多的,還是建奴士兵肆無忌憚的笑聲和城內百姓臨死前絕望的慘叫聲。
“哈哈,真是想不到啊,我大金鐵騎也能有今天,也能攻進明國的沈陽城!”努爾哈赤看著周圍的情景,志得意滿的說道。
代善連忙恭維了一番,說道:“汗阿瑪英明神武,明國自然不是對手。依兒臣看來,我大金鐵騎橫掃遼東之機就在今朝!”
努爾哈赤笑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這時,皇太極問道:“汗阿瑪,此戰我大金勇士俘虜的明軍共有四萬余人,已經全部集中到了城中校場那邊。請汗阿瑪示下,該如何處置這些俘虜。”
努爾哈赤想了一下,然后冷冷的說道:“現在遼陽尚未攻下,明國的援軍又即將趕到,朕沒有時間來理會這些俘虜!”
皇太極聞言一愣,接著雙眼便露出了陣陣兇光,躬身應道:“兒臣領旨!”說完,便對一旁的手下吩咐了幾句。
沒過一會兒,沈陽城內校場便傳來了猶如地獄一般滲人心魄的慘叫聲,四萬余名手無寸鐵的明軍俘虜,在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里,便被壕無人性的建奴屠殺一空,無盡的鮮血匯成了無數條河流,將校場四周染成了刺目的血紅色。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代善又在城內轉了一會兒,便想要回到城內的總兵府休息一下。就在這時,努爾哈赤等人突然見到一隊斥候從東門方向策馬趕來,神色十分的驚慌。努爾哈赤的心中頓時涌起了一陣非常不好的預感。
皇太極也是心頭直跳,待那隊斥候來到近前之后,便大聲問道:“出了什么事?”
一名馬甲慌忙滾落下馬,跪在地上說道:“啟稟陛下、啟稟各位旗主,明國派來支援沈陽的白桿兵和戚家軍,已經抵達了沈陽以南的渾河南岸,現在正在休整,用不了多久就會渡河北上了!”
聽到這里,別說是皇太極和代善一臉的驚恐,就是努爾哈赤也是面色慘白、有些慌亂了。原本以為這支明國援軍要從遼陽趕到沈陽,最快也要等到明天才能到,而且那就已經是努爾哈赤在非常高估這兩支明國的精銳的情況下,做出的最為駭人的判斷了;誰能想到,現在還不到一天的時間,這支完全由步兵組成的明國援軍,就走完了將近兩天的路程!這說明什么?說明這支明國的川、浙聯軍是一支極其精銳的虎狼之師,甚至要比曾經給大金勇士造成重創的漢威營還要強悍許多!
這一仗還打不打?要怎么打?打完這一仗之后,大金的勇士要損失多少?是否還有實力攻打遼陽、抵御正在趕來的漢威軍?
努爾哈赤的心中在極速盤算著,臉上陰晴不定。
旁邊的皇太極想了一下,對那名馬甲問道:“這支明國援軍有多少人?領軍主將是誰?”
“啟稟四貝勒,明國援軍約有七千人左右,川軍的領軍主將姓秦,浙兵主將姓戚。同時還有一面陳姓總兵大旗,和一面童姓總兵大旗。”
皇太極思索了一下,便對努爾哈赤說道:“汗阿瑪,兒臣在開戰之前曾經詳細調查過這兩支明軍的情況,如果兒臣沒有猜錯的話,這兩名明軍的統軍將領,應該就是石柱府總兵秦良玉的兄長秦邦屏,以及戚繼光的侄子戚金。看來明國這回是下了血本了,這一仗可不好打了,這就是一場血戰啊。”
努爾哈赤苦苦思索著,面容已經幾近猙獰了,過了好一會兒,狠狠的說道:“我大金勇士帶甲十余萬,面對區區數千明軍精銳難道還不敢迎戰嗎?傳朕旨意!正黃旗留守沈陽城,其余七旗大軍馬上出南門集結,一個時辰之后開赴渾河北岸迎擊明國援軍!”
皇太極和代善一齊躬身領命,但是二人的臉色都非常的不好看。
與此同時,渾河南岸。
渾河之畔,一支由三千忠州石柱府白桿兵、四千浙江戚家軍組成的赴遼援軍正在做著短暫的休整,一連數日的高強度行軍給將士們增添了不少的疲憊,但是在眾將士的臉上,看不到任何埋怨、膽怯的神色;反之,將士們的臉上滿是即將迎戰強敵的興奮、即將征戰沙場的榮耀,七千將士面對即將開始的大戰全都躍躍欲試、士氣高漲。
石柱府秦良玉所部的土司兵久經沙場、戰無不勝,由于該部將士的主要兵器都是一根白蠟木制成的長槍,所以該部便號稱白桿兵,素為西南各族土司所忌憚。這次出兵赴遼,秦良玉派遣其兄秦邦屏統帶此勁旅出征,這支白桿兵皆強悍能戰,裝備了許多川東少數民族特有的利劍、大刀和鋒利的長柄標槍,將士們除了身披鐵甲之外又再套一層厚棉甲,刀、箭不入,軍容壯整、意氣昂然。
而與之同行的戚家軍就更不必說了,自從戚繼光建立戚家軍以來,從東南各省抗擊倭寇開始,到鎮守薊鎮征伐蒙古諸部,再到出征朝鮮鏖戰三千里江山,戚家軍一共經歷了大小戰役數百戰,從無敗績!十幾年的征戰,戚家軍一共斬獲敵軍首級三十余萬級以上(還不包括陣斬,但是沒搶到首級的敵軍人數),而自身損失只有區區的不足兩千人,堪稱恐怖!
這支由白桿兵和戚家軍組成的援遼大軍在總兵童仲揆、總兵陳策的率領下,一路疾行推進到了渾河南岸,正準備與沈陽城內的明軍一同對建奴進行夾擊。
眼看將士們已經休息得差不多了,總兵童仲揆、總兵陳策便召集了全軍將領陣前議事。沒過一會兒,游擊將軍周敦吉、副總兵四川石柱府都司僉書秦邦屏,以及副將戚金、參將張明世便來到了中軍大帳。
童仲揆、陳策二人看著滿帳的將官,心中都是豪情萬丈,畢竟手中握著大明最為精銳的兩支大軍,立下戰功也只是等閑之事。
二人先是相互謙讓了一番,接著陳策便拱拱手,率先說了幾句鼓舞士氣的話,然后繼續說道:“諸位,國朝自三年前薩爾滸之戰大敗以來,不斷失城丟土、將士們士氣低迷、國威淪喪!今日,我川、浙聯軍七千將士奉皇命出征遼東、馳援沈陽,正是大破建奴、建功立業之時,萬望諸君能夠齊心協力、報效國恩,重振我大明軍威!”
話音剛落,副總兵秦邦屏、副將戚金、參將張明世、游擊將軍周敦吉四人便一齊起身應道:“末將愿隨兩位總鎮同生共死、揚我國威!”
見眾人士氣高昂,童仲揆、陳策二人都是十分高興,童仲揆正要布置一下下一步的軍務,突然一名夜不收突入帳中稟報道:“啟稟童總鎮、陳總鎮,剛剛得到了夜不收的急報,沈陽已經被建奴大軍攻破了!現在奴酋努爾哈赤已經率領七旗十萬大軍出城南下,距離渾河已經不足五里了!”
帳中眾人聞言都是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按說白桿兵和戚家軍的行軍速度不可謂不迅速,將士們光憑自己的兩條腿,就已經跑出了鐵騎的行軍速度了,可謂是兵行神速了!而且,眾將都以為沈陽守軍最不濟也能堅守個三五天的時間,到時候就能內外夾擊擊敗建奴。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號稱遼東堅城、守軍七萬的沈陽城,竟然連一天都沒有堅持下來!
戚家軍主將戚金憤怒的問道:“建奴是怎么攻下沈陽的?沈陽城中的七萬守軍都是廢物嗎!”
那名夜不收一臉悲憤的說道:“啟稟將軍,總兵賀世賢、副將尤世功先后被建奴引誘出城、接連兵敗戰死;而后,就在建奴大舉攻城的時候,沈陽城中的蒙古災民和兵丁趁機打開了城門,建奴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攻進了沈陽!”
眾將聞言無不憤慨,總兵童仲揆更是大罵遼東經略袁應泰昏聵無能,憤恨的說道:“袁應泰準備招降那些蒙古韃子的時候,我就上書勸其不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袁應泰此舉簡直就是禍國殃民!”
事到如今,川、浙聯軍面臨的處境非常的危險,沈陽已經失陷,建奴十萬大軍正在殺來,七千將士已經是進無可進了。
于是,童仲揆和陳策緊急商議了一下,便決定先行率軍后撤、返回遼陽,等到漢威軍抵達之后再行進兵。
陳策剛要下令班師,游擊將軍周敦吉等人便極力勸阻、一再請戰,諸將激動地說道:"我輩不能救援沈陽,在此何為!況且沈陽已經失守,面對兵鋒正盛的建奴大軍,遼陽就是刀案上的肥肉,如何堅守待援?不如我等再次決戰建奴、將其重創,以便穩定局勢!"
面對現在的情形,童仲揆和陳策也是滿心的不甘,見諸將全都憤然請戰,二人只覺得熱血沸騰、不能自已。陳策更是叫道:“我川、浙大軍橫行天下從無敗績,今日豈能不戰而退!全軍即刻集結,迎戰建奴!”
于是,川、浙大軍隨即分為兩營,游擊將軍周敦吉與副總兵四川石柱都司僉書秦邦屏先率領三千白桿兵渡過渾河,在橋北立營,準備阻擊建奴大軍;而總兵童仲揆、總兵陳策及副將戚金、參將張明世則率領四千戚家軍在橋南立營。兩支兵馬隔河相望,互為犄角之勢。
就在七千明軍將士剛剛列陣、扎營完畢之后,渾河北面便揚起了遮天的塵土,大地也隨之微微震動了起來,十萬建奴大軍趕到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