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府雖然有位強勢的老太太,但實則規(guī)矩也不是那么的大,畢竟這世風放開已久,燕老太太好歹也是從小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長起來的,因而燕家的請安不必天天有,三日一次表到孝心就行了。
因著今兒是孩子們“開學”的日子,怎么也得全家聚在一起吃個早飯,再由一家之主燕老太爺教誨幾句,也算走個儀式意思意思,所以燕七姐弟倆從坐夏居出來就先奔著老太爺夫婦的四季居去。
給燕九少爺背書匣子的是二門外的小廝,官家子女們上學都要帶著書童書婢,方便隨時伺候,小廝水墨和丫頭煮雨就是要跟著主子們一起去上學伺候的人。
主仆幾個從坐夏居里出來,邁下白云石砌的臺磯,沿著院外竹林夾道的白石小徑前行。這坐夏居被抱擁在竹林里,院子里則遍植梧桐芭蕉與海棠,里里外外皆是配雨之物,逢夏最好,幽涼清靜,聽取雨聲琳瑯。
白石小徑蜿蜒曲折通向林外,出了竹林,眼前豁然開朗,亭臺樓榭、山館湖閣,宏朗不失精致,典型的京式建筑風格。本朝的皇帝是一個賽著一個的土豪氣十足,精于享樂還好面兒,硬性規(guī)定下屬們的宅子不得小于多少面積,等級越高,你宅子就得越大,免得人說我做皇帝的摳門兒虐待臣子,再說這京中又時常有外邦使臣前來朝見,更有外邦商賈開了店鋪做生意,你們做臣子的住得若是寒酸了,讓皇帝我的臉往哪兒擱?
所以燕家三品官的府邸大得堪比一座省級公園,連人工湖都有,就在竹林外,府里頭光負責清理湖中垃圾的人員就養(yǎng)了十名。
沿著湖堤往南去,繞假山穿回廊,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抬眼就到了四季居。
四季居也是五進的院子,一層一層穿過去,直入第四進院,上房門楣匾書“百祉堂”,正是老太爺夫婦的起居之處,院角種了一棵上了年頭的菩提樹,使得這院子帶了幾分古靜的禪意。
丫頭打了簾子將燕七姐弟倆請入房中,見燕三太太帶著燕十少爺和燕八姑娘已經(jīng)先到了,正坐在下首同燕老太太說話,也不知說到了什么,引得老太太一陣笑。
說是“老”太太,實則燕老太太還不到五十,不過是結(jié)婚早生娃也早,十六歲時生了燕大老爺,燕大老爺十六歲時得了長子,長子如今尚未滿十六,但燕老太太預計待自己五十歲上家里就能四世同堂了。
燕老太太一口氣生了四個兒子,老太爺早年房里的幾個妾室早逝的早逝發(fā)賣的發(fā)賣,沒有留下半個庶子給她添惡心,這輩子可謂是順風順水心想事成,人難免就滋潤了起來,養(yǎng)出一張圓白的臉,倒把皺紋撐沒了,頭發(fā)保養(yǎng)得也好,偶有白發(fā)冒出來也讓人給輕輕拔了,體態(tài)微豐,好聽了說是富態(tài),雖然性格略嚴肅了些,也不影響她飴兒弄孫享受天倫。
“給祖母請安。”燕七和燕九少爺中規(guī)中矩地上前行禮。
燕老太太髻上簪了幾朵今晨才摘下來的帶露迎春花——年紀再大也是女人啊,哪有女人不愛美的,頭插鮮花是時尚,偏過頭來拿眼打量這姐弟倆,見穿得整整齊齊沒什么紕漏,也就放了心,待這兩人又同燕三太太和燕八燕十行禮招呼過了,便微微頜首示意兩人就坐,仍舊轉(zhuǎn)回頭去聽燕三太太繼續(xù)方才的說話,“……結(jié)果我上前一看小十寫的那字呀,竟是將那‘昆’字下面的‘比’字的兩個勾給寫反了!原該向右挑,結(jié)果都挑到左面去了!可把我們笑的……”
燕老太太也聽樂了,道:“小十還未到六歲,能握筆已是不錯了,何況‘昆’字又復雜,也就是小十聰明,還記得那字的模樣,能畫得像就是好的。”
三房的十少爺是燕家第三代迄今最小的孩子,粉團子似的在燕七對面坐著,烏黑的大眼珠子滴溜亂轉(zhuǎn),看著分外機靈。
燕七就不由瞥了坐在自己旁邊的燕九少爺一眼:這貨不到六歲的時候可是連“唧唧復唧唧,一日理萬基”的句子都已經(jīng)會寫了好么。
燕九少爺?shù)话沧^續(xù)深藏功與名。
“祖母,聽說我父親三歲時便能捉筆寫字了,是真的么?”燕八姑娘只比燕七小五個月,一雙眼睛像了她的生母趙姨娘,汪汪地含著春水。
沒有哪個母親不喜歡夸自己兒子的,燕八姑娘這一問正合了燕老太太的心意,不由笑道:“確乎如此,你父親三歲時便已識得百字,百家姓寫得一字不錯,至十歲時便已能七步成詩,十二歲時被當世大儒梅溪先生收做了關門弟子,人都道你父親是文曲星轉(zhuǎn)世,十城八鄉(xiāng)也找不出這么一個來……”
燕老太太在上面,燕七在下面又開始神游了。燕老太爺燕康泰是文人出身,向來最喜愛自己那位“文曲星轉(zhuǎn)世”的三兒子,而燕老太太呢,最疼的是燕四老爺,她的老來子,那真是無限溺愛縱容,恨不能把整座京城都承包給她家老幺。
如果說燕三老爺算做兒子們里面的才智擔當,四老爺是疼寵擔當?shù)脑挘敲囱啻罄蠣敶蟾啪蛯儆诙卧獡敾蚴巧呔斒裁吹牧耍喽蠣斈兀垦嗥吣俏槐阋说鶑乃h道而來的時候就已經(jīng)去了邊關鎮(zhèn)守了,二房夫婦兩個燕七都不曾見過,好歹燕二太太每月都有書信來往,燕二老爺至今連個屁也沒捎回來給自己家倆孩子過,燕老太太平時自然沒少提起這個二兒子,但也都是些擔心與掛念,至于燕二老爺這個人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性格、是鬼畜是弱受是猛男還是精分,燕七卻是一點都不知道了。
爹娘不在身邊的孩子,連祖母慈愛的眼神都無法多得到幾個。
好在燕七姐弟倆早就習慣了,誰讓他倆成長的過程正好趕上燕老太太更年期到外加新婦進門爭權(quán)利爭兒子(丈夫)最激烈最緊張的那段時候呢?燕老太太并沒有看顧過姐弟倆幾次,即便是親情也要靠朝夕相處慢慢積累,沒有積累,這情分自然就差了一些。
說著話的功夫,門簾又被丫頭打起來,抬眼一看,見是長房的人組團進得門來,為首的是燕大太太,一身珊瑚紅繡了金絲梅的裙衫,典雅不失風情的傾髻,金累絲嵌紅寶的頭面,映得膚如凝脂五官姣美,未曾開口已是滿面春風,令人心生好感,然而若肯細看,那雙頗具神彩的眸子里卻掩著幾分淡漠與嘲諷。
“母親。”燕大太太帶著長房的孩子們溫笑著上前行禮。
燕老太太不冷不熱地“嗯”了一聲,轉(zhuǎn)頭過去繼續(xù)同燕三太太說話,掩不住那幾分刻意。
燕老太太與燕大太太是典型的面和心不和的婆媳關系,其中的愛恨糾葛燕七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她一來未自帶主角光環(huán),不具備是個人都想暗算迫害的宅斗女主屬性,二來她身上也實在沒有什么可供別人圖謀的東西,只有一點子私房錢,那還是從月例里攢下來的,衣服首飾都是公中份例按季發(fā)的,只要她不主動招惹別人,別人又不是閑得咪咪疼非要跟她這個不受寵的二房閨女過不去。
她們斗她們的,燕七連戲都懶得看,發(fā)呆裝傻扮離線,愛誰誰。
燕大太太身后跟著的是燕一二三四五六,三男三女,整齊對稱,其中一二四五是嫡出的,三六是庶出的,年紀最長的燕大少爺今年也不過十六,還在讀書中,所以按年齡結(jié)構(gòu)來看,燕府實則是一個很年輕的家庭。
眼下這一屋子里除了孩子就是女眷,燕老太爺通常這個時候都在外書房里寫字,老人家?guī)资耆缫蝗盏牧晳T,每天早上必要練一篇字才會回來用早飯。燕大老爺自不必說,天沒亮就已經(jīng)上班去了,三老爺也有工作在身,早早就出了門,四老爺賴床中,做為合府受寵值最高的人哪怕一連十天半月不來請早安也毫無壓力,這個誰也比不了,誰也不敢同他比。
眾人坐下來說話,實則多半是燕三太太和燕老太太在說,燕八姑娘湊趣,其余人旁聽。燕三太太是燕老太太的娘家侄女,嫁與了燕三老爺親上做親,燕老太太自然更偏著她,兼之與燕大太太不對付,時常故意捧著燕三太太打壓燕大太太。
燕大太太倒是淡然得很,坐在那里微微笑著,并不介意婆婆的冷落,燕七覺得她是個聰明人,她是燕家長媳,這個家將來總會是由燕大老爺做主,中饋大權(quán)也遲早會完全盡落在她的手中,她壓根兒就不必著急,除非一不小心死在燕老太太前頭。
長房的幾個孩子看起來也被燕大太太教養(yǎng)得不錯,即便此時燕老太太冷落他們母親的意圖很明顯,幾個孩子仍都很沉得住氣,哪怕是嬌嬌小姐燕五姑娘,盡管正忿忿地盯著正在那里極力討好老太太的燕八姑娘,一向沒什么把門兒的嘴還是閉得牢牢,沒有憤起亂噴。
燕三太太與燕老太太姑侄一心,此刻更是順著老太太的意思,愈發(fā)起勁兒地搜羅著關于燕十少爺日常可愛好笑之事說給燕老太太聽,逗得燕老太太笑個不住,婆媳一團和氣。
這樣的戲碼幾乎每次請安日都要上演幾回,燕七已經(jīng)自動免疫了,只管半垂了頭坐在那里回味昨晚看的話本子上精彩的橋段,正回味到李二狗一根鐵槍連挑十三座匪寨未傷毫毛,便聽坐在旁邊的燕五姑娘壓低了聲音同她說話:“今兒便要入女學去了,你給我好生著,甭給我們燕家丟臉!”
這是仇恨轉(zhuǎn)移嗎?
“哦。”燕七老實巴交地應道。
一拳打在棉花里,燕五姑娘不是頭一次,好在這么些年來她也習慣了,瞪了燕七一眼沒再說話。
李二狗繼續(xù)單挑第十四座匪寨。
挑到第十八座的時候,有丫頭進來報說老太爺已經(jīng)練完了字,準備往前廳去了,一屋子人便跟著燕老太太起身,從房里出來往前頭去,至前廳略等了等,見燕老太爺從外書房回來,穿了件家常夾棉的袍子,道古仙風地跨進屋來,和顏悅色道:“都坐罷。”比起燕老太太的嚴肅,燕老太爺為人就和藹得多了,還沖著燕九少爺笑了笑。
眾人這才圍桌坐下,一共兩桌,孫子們同老太爺一桌,媳婦帶著孫女們同老太太一桌,食不言寢不語的教條雖然已經(jīng)不流行了,然而大家也實在沒什么話可說的,都餓著肚子呢,一會兒還要上學,就都埋著頭吃。
一時飯罷,燕老太爺囑咐了幾個新入學的孫女幾句,無非就是讓在學校里遵守紀律友愛同學別給家里抹黑什么的,大家一一恭聲應了,早上這一套流程至此才算完,從四季居出來,各人叫上各人的丫鬟小廝,一起往府門處去。
門外共停了四輛大馬車,供少爺小姐及其隨侍們乘坐,目的地卻都是一個——錦繡書院。
風傳京中最有名氣的女學有三家,一家乃皇家所辦,只收皇親國戚,一家為官家所辦,只收官家女眷,另一家是平民所辦,什么人都收。當然,皇室和官眷也絕不可能去讀平民書院就是了,有失身份啊,這個時代風氣再開放,等級尊卑的觀念也是深入骨髓的。
皇家辦的書院,全天下僅有一家,官辦和民辦的書院,那就多得很了,只京都這一座城內(nèi)就有幾十家,官辦書院多,是因為京中官兒多,大大小小數(shù)以千計,官員娶妻納妾生兒育女,除非因為個人原因而子嗣艱難的,哪個當官兒的家里沒有十幾個兒女的?譬如武玥他們家,京都大街上隨便扔塊磚都能砸瘸兩個有官銜的,官二代更是多如牛虻,官辦書院自然也就跟著競相鵲起,百家爭鳴了。
這里頭最有名、教學質(zhì)量最好的一家,就是燕七要進的“錦繡書院”,從這家書院里出去的女子,無一不成為令人交口稱贊的官夫人,甚至很有幾個還嫁進了皇家圈子,就連當今的皇后娘娘及寵冠后宮的閔貴妃都是從這家書院“畢業(yè)”的,這無疑令錦繡書院名聲大漲,許多高官權(quán)貴人家挑媳婦,首選都是錦繡書院的女學生。
有了盛名在身,錦繡書院不愁生源了,可是京都成千上萬的官眷都想跑這兒來讀書咱也盛不下啊,怎么辦呢?設個門檻兒吧,想入學,先考試,把學校所有開設的科目做成簽,然后讓你抽,抽取其中的六門進行入門考試,成績分為甲乙丙丁四等,六門平均成績在七十五分以上的方能被錄取——別問甲乙丙丁和分數(shù)之間是怎么換算的,說你是幾分你就是幾分,名校就是這么任性。
經(jīng)過入門考試這么一海選,錦繡書院的學生素質(zhì)整體都拔高了一個檔次,名聲更大了,慕名請求入學的學生也就更多了,入學的門檻越調(diào)越高,燕七要是真用正當方式入學的話,指定是沒希望的,關鍵這位是用非正當手段進去的——燕三老爺就在錦繡書院任教書先生,錦繡書院給予正式員工的一大福利就是:員工家屬可以免試入學。
文曲星轉(zhuǎn)世的燕三老爺沒興趣做官,好在燕老太爺對兒子做官這種事也不是特別執(zhí)迷,家里已經(jīng)有兩個做官的兒子了,小三兒不喜歡做就不做吧,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為朝廷培養(yǎng)人才,一樣是為國效力,挺好,燕老太爺就曾是錦繡書院的先生,現(xiàn)在退休在家修身養(yǎng)性,對于愿意子承父業(yè)的三兒子,也是樂見其成的。
順便提一句,錦繡書院旗下有男學也有女學,男學叫做“錦院”,女學叫做“繡院”。
燕府一家子,從燕大老爺開始,到第三代年紀最小的在讀學生燕九少爺,全都是或曾是錦繡書院的學生。
一聲鞭響,馬車魚貫開動,迎著春天清晨的陽光,駕向新一天的鮮活人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