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ug 17 16:58:33 cst 2014
許宣平是新安歙縣人。
唐睿宗景云年間,他隱居在城陽山的南塢,蓋了一所小草房居住。
不知他是否服食什么東西,只知道他不吃飯。他的面容像四十來歲的人,走起路來像奔跑的馬一樣快。他有時候擔著柴到城里來賣,柴擔上常常掛著一只花葫蘆和一根彎曲的竹杖,常常醉后騰騰地拄著竹杖回山,獨自吟唱道:“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路人莫問歸何處,穿入白云行翠微。”
三十多年來,有時候他救人于危難,有時候他救人于疾病。
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訪他,都不見,只見到他住的小草房的墻壁上題詩說:“隱居三十載,石室南山巔。靜夜玩明月,明朝飲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鳥戲巖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許多好事者都誦讀他的詩,使他的詩在長安盛行一時。
在官道上從洛陽到同華之間的傳舍里,到處題著他的詩。
天寶年間,李白從翰林院出來,向東游歷路過傳舍,看了他的詩吟詠之后,感嘆地說:“這是神仙的詩啊!”
于是李白就向別人打聽這是誰寫的詩,知道了許宣平的情況。
李白于是就到新安游歷,越嶺翻山,多次求訪也沒有找到許宣平,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墻壁上題詩道:“我吟傳舍詩,來訪真人居。煙嶺迷高跡,云林隔太虛。窺庭但蕭索,倚柱空躊躇。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余。”
這年冬天,野火燒了這所小草房。不知道許宣平的行蹤。
一百多年以后,咸通七年,郡中人許明奴家有一位老婦人,曾經結伴進山打柴,獨自在南山中見到一個人坐在石頭上,正在吃桃。桃子很大。那人問老婦人說:“你是許明奴家的人吧?我是許明奴的祖先許宣平。”
老婦人說她曾經聽說他已經成仙了,他說:“你回去,替我對許明奴說,我在這山里頭。我給你一個桃吃,不能拿出去。這山里虎狼很多,山神很珍惜這桃子。”老婦人就把桃子吃了。味道很美,不一會兒就吃光了。
許宣平打發老婦人和打柴的人們一起回家說了此事。
許明奴的家族非常驚異,全郡的人都傳聞此事。
后來老婦人就不愛吃飯,一天天變得年輕,比平常輕捷健壯。
中和年以后,連連發生兵亂,百姓不安。
許明奴搬家避難,老婦人進山就不再回來。
現在有人進山打柴,有見到那位老婦人的。
她身穿藤葉,行走如飛。追趕她,她就升到林木之上離去。
【原文】許宣平,新安歙人也。唐睿宗景云中,隱于城陽山南塢,結庵以居。不知其服餌,但見不食。顏色若四十許人,行如奔馬。時或負薪以賣,擔常掛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騰騰拄之以歸。獨吟曰:“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路人莫問歸何處,穿入白云行翠微。”爾來三十余年,或拯人懸危,或救人疾苦。城市人多訪之,不見,但覽庵壁題詩云:“隱居三十載,石室南山巔。靜夜玩明月,明朝飲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鳥戲巖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好事者多詠其詩。有時行長安,于驛路洛陽同華間傳舍是處題之。天寶中,李白自翰林出,東游經傳舍,覽詩吟之,嗟嘆曰:“此仙詩也。”及詰之于人,得宣平之實。白
于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累訪之不得。乃題其庵壁曰:我吟傳舍詩,來訪真人居。煙嶺迷高跡,云林隔太虛。窺庭但蕭索,倚柱空躊躇。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余。”是冬野火燎其庵,莫知宣平蹤跡。百余年后,咸通七年。郡人許明奴家有嫗。常逐伴入山采樵,獨于南山中見一人坐石上,方食桃,甚大。問嫗曰:“汝許明奴家人也?我明奴之祖宣平。”嫗言:“常聞已得仙矣!”曰:“汝歸,為我語明奴,言我在此山中。與汝一桃食之,不可將出。山虎狼甚多,山神惜此桃。”嫗乃食桃,甚美,頃之而盡。宣平遣嫗隨樵人歸家言之,明奴之族甚異之,傳聞于郡人。其后嫗卻食,日漸童顏,輕健愈常。中和年已后,兵荒相繼,居人不安,明奴徙家避難,嫗入山不歸。今人采樵,或有見其嫗,身衣藤葉,行疾如飛。逐
之,升林木而去。(出《續仙傳》)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