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jan 29 21:39:09 cst 2015
盱(xu一聲)母是豫章人。
她在外混跡于世俗之中,而在心中卻在修習玄真要訣。
她常說:“我在一千年前曾住在西山,世上的牽累稍稍平息,應該在那里回歸真境。”
她的兒子叫盱烈,字道微。
道微小時候失去了父親,奉侍母親,以孝順出名。
他家里貧窮,然而他置辦的侍奉母親的香甜食品,從不曾有過短缺。
鄉里之人很推重他。
西晉武帝時,與她同郡的吳猛、許遜精誠修煉,感動上天,道化盛行。
住在洪崖山,筑造玄壇,設立靜室。吳猛去世之后,許遜就用寶符、真箓拯救世俗的百姓,遠近的人都很尊崇他。
許遜做官任某州的記室。后來每當舊歷初一和十五,他便回家朝拜。
有人看見他乘著龍,往來徑直迅速,象近在咫尺一般。盱君淳樸誠信忠厚,許遜雇用他,他就與母親一起在許遜宅院東北八十余步的地方居住以報恩,從早到晚侍奉著,神情鄭重,態度恭敬嚴肅,不曾有過倦怠。
盱母還經常在山下采摘花果,用來奉送許遜。
許遜憐惜她誠懇的心志,常常想拯救度引她。
元康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太上老君命玉真上公崔文子、太玄真鄉瑕丘仲,憑冊書下令征召許君,拜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白日升天。
許遜對道微及盱母說:“我奉太帝的命令,不能久留。你們可以隨仙輿之后,期待將來成仙。”
母子悲傷得不能自禁,拜了又拜,哀告請求,愿隨許遜而去侍奉于云輦左右。
許遜答應了他們母子的請求,就賜給他們靈藥讓他們服下,親自傳授真訣,于是在午時跟著許遜升天而去。
如今壇井還在,鄉人不敢修繕得太華麗,原因是盱君母子儉樸的緣故。世人稱壇井為盱母井。
【原文】盱母者,豫章人也。外混世俗,而內修真要。常云:“我千年之前,曾居西山,世累稍息,當歸真于彼。”其子名烈,字道微。少喪父,事母以孝聞。家貧,而營侍甘旨,未嘗有闕,鄉里推之。西晉武帝時,同郡吳猛、許遜,精修通感,道化宣行。居洪崖山,筑壇立靜。猛既去世,遜即以寶符、真箓拯俗救民。遠近宗之。遜仕b州為記室,后每朔望還家朝拜。人或見其乘龍,往來徑速,如咫尺耳。盱君淳篤忠厚,遜委用之,即與母結草于遜宅東北八十余步,旦夕侍奉,謹愿恭肅,未嘗有怠。母常于山下采擷花果,以奉許君。君惜其誠志,常欲拯度之。元康(康原作慶,據墉城《集仙錄》改)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太上命玉真上公崔文子、太玄真鄉瑕丘仲,冊命征拜許君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白日升天。許謂道微及母曰:“我承太帝之命,不得久留。汝可后隨仙輿,期于異日。母子悲不自勝,再拜告請,愿侍云輦。君許之,即賜靈藥服之,躬稟真訣,于是午時從許君升天。今壇井存焉。鄉人不敢華繕,蓋盱君母子儉約故也。世號為盱母井焉。(出《集仙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