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nov 08 18:00:00 cst 2015
獻縣縣令明晟,應山人。
他曾經要想申雪一件冤獄,而耽心上司不答應,因而猶疑不決。
縣學公差有個叫王半仙的,交了一個狐友,談論些小的吉兇,多半有應驗。
縣令就派他前去詢問,狐精正色說:“他尊駕做百姓的父母官,只應當論案件冤與不冤,不應當問上司答應不答應。難道不記得總督李公的話嗎?”
公差回報,明晟為此感到驚懼。
因而談起總督李公衛沒有顯達時,曾經同一個道士渡江,恰巧有人同船夫爭罵,道士嘆息說:“性命在頃刻之間,還計較幾文錢嗎?”
隨即那人被船帆的尾部所掃中,落江而死。
李公心里感到驚奇。
船到江中間,刮起了風,眼看將要傾覆。
道士跛著腳念誦咒語,風停止了,終于渡過了江。
李公再三拜謝道士的重生之恩。
道士說:“剛才落江的,這是命運,我不能救;您是貴人,遇到困厄得以渡江,也是命運,我不能不救,何必要道謝呢?”
李公又下拜說:“領受老師這個訓戒,我終者安于命運了。”
道士說:“這也不全然如此。一身的困窮顯達,應當安于命運,不安于命運就要奔走爭斗、排擠傾軋,無所不至。不知道李林甫、秦檜就是不傾軋陷害好人,也要做宰相,他們作惡,只是枉然給自己增加罪狀罷了。至于國計民生的利和害,就不可以談命運。天地的降生人才,朝廷的設置官員,是用來補救氣數和運會的。如果一身掌握著事業權力,卻袖手聽憑命運的安排,那么天地何必降生這個人才,朝廷何必設置這個官職呢?《論語》里看守城門的人說:“知道不可以而卻要去做。諸葛武侯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敗利鈍,不是能夠預料的。這是圣賢立身安命的學問,您請記住它。”
李公恭敬地接受教訓,拜問他的姓名,道士說:“說了恐怕您驚怕。”
下船走了幾十步,隱滅不見形跡。
過去在省城,李公曾經講起過這件事,不知這個狐精怎么能夠得知。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