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jan 31 21:00:00 cst 2016
趙郡的李希仲在天寶初年當上了偃師縣令,他有個女兒叫閑儀,剛剛九歲。
一天,閑儀在花欄里玩耍,忽然有一個人招呼她,對她說:“我有一個懇求,想要托付給你一件事,你聽了我說的話不要驚慌害怕。”
然后又說:“我是崔家的媳婦,有兩個男孩,一個女孩。最小的男孩,小名叫琴臺子,尤其使我掛念。他剛生下來六十天,我就死了。你以后會成為崔家的續弦,孩子的繼母。我把孩子托付給你,請你以仁慈的心腸好好對待他。”說完悲傷地
哽咽著,一轉身就沒有了。
閑儀也處于昏迷狀態,家里人妥善地照顧她,十多天以后就好了。
李希仲任期滿了之后,將家搬到洛京。
天寶末年,幽州和薊州興起戰事,李希仲帶領全家往東遷移,以逃避戰亂。
走到臨淮,拜見縣尹崔祈,見面后交談得十分融洽,各自敘述自己的祖宗家譜,知道了崔祈還是李希仲的遠親。
這時崔祈喪妻才半年,沒有婦女在家主持飲食家務,孩子年幼無人照顧,崔祈懇求李希仲將女兒嫁給他。
李希仲正趕上遭難,全家又要遠行,女兒已經長大,就同意了這門親事。
女兒有了歸宿,他們一家準備繼續往南走。
閑儀幼時在偃師所遇到的事情一開始已經毫無記憶了。
有一天忽然聽到崔祈的家里有人大哭,派人過去一問,原來閑儀在哭。
李希仲趕忙過去詢問女兒,閑儀領出來一個一歲的男孩說:“這就是花欄中我遇到的那個人所說的琴臺子,從這以后,閑儀對琴臺子備加愛護,為他起個名字,叫“靈遇”。
靈遇長大以后,做了陳郡太守。
【原文】趙郡李希仲,天寶初,宰偃師。有女曰閑儀,生九歲,嬉戲于廨署之花欄內。忽有人遽招閑儀曰:“鄙有懇誠,愿托賢淑,幸畢詞,勿甚驚駭。”乃曰:“鄙為崔氏妻,有二男一女。男名琴臺子,鄙尤鐘念。生六十日,鄙則謝去。夫人當為崔之繼室,敢以念子為托。實仁愍之。”因悲慟怨咽,俄失所在。閑儀亦沉迷無所覺知矣。家人善養之,旬日無恙。希仲秩滿,因家洛京。天寶末,幽薊起戎,希仲則挈家東邁,以避兵亂。行至臨淮,謁縣尹崔祈。既相見,情款依然。各敘祖(“祖”原作“相”,據明抄本改)姻。崔乃內外三從之昆仲也。時崔喪妻半歲,中饋無主,幼稚零丁。因求娶于希仲。希仲家貧時危,方為遠適,女況成立,遂許成親。女既有歸,將謀南度。偃師故事,初不省記。一日,忽聞崔氏中堂,沉痛大哭。即令詢問,乃閑儀耳。希仲遇自詢問,則出一年孤孩曰:“此花欄所謂琴臺子者也。”因是倍加撫育,名之靈遇,及長,官至陳郡太守。(出《續玄怪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