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oct 27 20:00:00 cst 2015
唐開元年間,河南采訪使汴州刺史齊浣,因為徐城水情險急,奏請朝庭同意掘開十八里河,將河水引入青水,平定長淮一帶的水險。
那河隨著州縣分工開掘。
亳州真源縣縣令崔延祎集合縣府人等,掘開幾千步,挖到一個龍堂。
剛挖開的時候說是古墓,但是樣子很像新建的,里面很潔凈。
往四處一看,此壁下有一條五色的龍蟄伏在那里,一丈多長,頭邊有五六條鯉魚,魚各一尺多長。還有兩只靈龜,各長一尺二寸,眼長九分,像平常的龜。
崔延祎把這事向開河御史鄔元昌報告了,鄔元昌又報告給齊浣。
齊浣命他們把龍移入淮水,把龜放入汴水。
崔延祎把龍和魚運出二百多里,到了淮水岸邊,河里的幾百萬條白龜跳躍著向龍奔來,水都沸騰了。
龍進入淮水之后往上噴水,云霧朦朧昏暗,就看不見它了。
起初要轉運這條龍的時候,御史員錫拔了它一根須子。
鄔元昌派人用網把龜送到宋地,路上遇到水泊,大龜屢次伸著脖子向著水,那人可憐它,就把它暫時放到水里。
水面只幾尺寬,深不過五寸,但是大龜不知怎么就不見了。
把水淘干了找它,也沒有找到,白送了一趟龜。
【原文】唐開元中,河南采訪使汴州刺(“刺”原作“敕”,據明抄本改,)使齊浣以徐城險急,奏開十八里河,達于青水,平長淮之險。其河隨州縣分掘。亳州真源縣丞崔延祎糾其縣徒,開數千步,中得龍堂。初開謂是古墓,然狀如新筑凈潔。周視,北壁下有五色蟄龍長丈余,頭邊鯉魚五六枚,各長尺余。又有靈龜兩頭,長一尺二寸,眸長(“眸長”原“作毛”,據明抄本改)九分(“分”原作“寸”。據本書卷四六七“齊浣”條改),如常龜。祎以白開河御史鄔元昌,狀上齊浣。浣命移龍入淮,取龜入汴。祎移龍及魚二百余里,至淮岸,白魚數百萬跳躍赴龍,水為之沸。龍入淮噴水,云霧杳冥,遂不復見。初將移之也,御史員(“員”原作“貢”。據本書卷四六七“齊浣”條改)錫拔其一須。元昌差網送龜至宋,遇水泊,大龜屢引頸向水。網戶憐之,暫放水中。水闊數尺,深不過五寸,遂失大龜所在。涸水求之,亦不獲。空致龜焉。(出《廣異記》)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