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mar 23 10:00:00 cst 2016
寒山子這個人,不知道他的名姓。
大歷年間,隱居在天臺縣翠屏山。
那里山很深邃,正當暑天還有雪,因此也叫寒巖,隱居者于是自己起個號,叫寒山子。
寒山子喜好作詩,每得一篇一句,就題寫在樹間石頭上。
有好事的人隨即把它記錄下來,共三百多首,多數是敘述他幽隱的雅興,有的是譏諷世態,能警醒勸戒世俗之人。
桐柏征君徐靈府,把這些詩搜集起來并且作了序,分為三卷,流傳于人間。
十余年后,寒山子忽然不再出現。
咸通十二年,有個昆陵道士叫李褐,性情偏激急躁,喜好**別人。
忽然有個貧士拜見李褐討吃的,李褐不給他,又加以叱責,貧士唯唯而去。
幾天以后,有人騎著白馬帶著六七個白衣人來拜訪李褐,李褐以禮接待他們。
來客就問李褐:“還記得我嗎?”
李褐看看他的形體相貌,乃是前些天來過的貧士。
他遲遲疑疑地想要向客人道歉,但心里慚愧沒說出來。
來客忽然對李褐說:“你修道還不知道它的門路,而又喜歡**俗人,什么道能有指望?你略知有寒山子嗎?”
李褐說:“知道。”
來客說:“就是我呀。我當初認為你可以傳授,現在知道不可。修生之道,除去嗜好和欲念,嗇神抱和,所以沒有牽累之事;對內抑制自己的私心,在外檢點自己本身,所以沒有過錯;先人后己,懂得柔和安守謙讓,是用來安身的辦法;好事推給別人,不好的事歸于自身,是用來積德的辦法;功不在大,立之不懈,過不在小,改掉它不遲疑,是用來積功的辦法。這樣做了以后,內心修行充實而又外有丹藥到來,所期望的道就在仿佛之間。你的三毒沒有翦除,雖然用冠簪作為裝飾,可以說是虎狼之皮而豬狗之質。”
出門乘馬而去,終于沒再見到他。
【原文】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歷中,隱居天臺翠屏山。其山深邃,當暑有雪,亦名寒巖,因自號寒山子。好為詩,每得一篇一句,輒題于樹間石上。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隱之興,或譏諷時態,能警勵流俗。桐柏征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于人間。十余年忽不復見,咸通十二年,毗陵道士李褐,性褊急,好凌侮人。忽有貧士詣褐乞食,褐不之與,加以叱責。貧者唯唯而去。數日,有白馬從白衣者六七人詣褐,褐禮接之。因問褐曰:“頗相記乎?”褐視其狀貌,乃前之貧士也。逡巡欲謝之,慚未發言。忽語褐曰:“子修道未知其門,而好凌人侮俗,何道可冀?子頗知有寒山子邪?”答曰:“知。”曰:“即吾是矣。吾始謂汝可教,今不可也。修生之道,除嗜去欲,嗇神抱和,所以無累也;內抑其心,外檢其身,所以無過也;先人后己,知柔守謙,所以安身也;善推于人,不善歸諸身,所以積德也;功不在小,立之無怠,過不在大,去而不貳,所以積功也。然后內行充而外丹至,可以冀道于仿佛耳。子之三毒未剪,以冠簪為飾,可謂虎豹之鞟,而犬豕之質也。”出門乘馬而去,竟不復見。(出《仙傳拾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