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mar 24 10:00:00 cst 2016
軒轅彌明,不知是哪里人,在衡湘一帶來來往往九十多年,善于捕捉驅(qū)逐鬼物,能夠拘住囚禁蛟螭虎豹,沒有人知道他的年齡。
進(jìn)士劉師服,常在湘南遇到他。
元和七年壬辰十二月四日,將從衡山去游太白,回京城時(shí),與劉師服相遇,師服招他一起歇宿。
有個(gè)校書郎叫侯喜,剛有詩名,夜里圍著爐子坐著,與劉師服談?wù)撛姟?br />
彌明在他的身邊,相貌極丑,白鬢角黑臉孔,脖子長而喉結(jié)又突出,又說楚方言,侯喜把他在身邊看作沒有這個(gè)人一樣。
彌明忽然掀起衣襟揚(yáng)起眉毛,指著爐子中的古鼎對侯喜說:“你說能作詩,和我一起吟詠這個(gè)吧!”
劉師服因?yàn)樗呛庀媾f相識,看他年老的樣子,很尊重他,卻不知道他有文學(xué)才能,聽到這句話很高興,拿起筆來題寫了詩的頭兩句:“巧匠琢山骨,刳中事煎烹。”
按次序把筆傳給侯喜。
侯喜踴躍地在劉師服詩句下接著寫道:“外苞乾蘚文,中有暗浪驚。”
題寫完了又把它吟誦一遍。
彌明啞然失笑說:“你的詩如此而已嗎?”
就袖著手聳聳肩,倚著北墻坐著,對劉師服說:“我不明白世俗上的字,你替我寫。”
于是高聲吟誦道:“龍頭縮菌蠢,豕腹脹彭亨。”
開始不象有意的,詩的意思有點(diǎn)象譏諷侯喜。
兩個(gè)人互相看了看,慚愧而又驚駭,然而又想靠多寫來難倒他,就賦寫兩句又交給侯喜,寫得是“大若烈士膽,圓如戴馬纓。”
侯喜又寫成兩句是“在冷足自安,遭焚意彌貞。”
彌明又讓師服替他寫道:“秋瓜未落蒂,凍芋強(qiáng)抽萌。”
師服又吟詠說:“磨礱去圭角,浮潤著光精。”
寫完,又交給侯喜。侯喜思索得更苦,一心要壓倒彌明,每當(dāng)思考著要說出句,吟聲就更悲,拿起筆來想寫,將下筆又停下來,也到底沒能寫出奇句。
寫得是“旁有雙耳穿,上為孤髻撐。”吟誦完畢,彌明吟道:“時(shí)于蚯蚓竅,微作蒼蠅聲。”
他象開頭那樣不用意,但說出的詩更奇,不能曲解,語句都是譏諷兩個(gè)文人的。
夜將殘,兩個(gè)人起身辭謝說:“大師不是平常人,我們都服了,愿作您的弟子,不敢再寫詩了。”
彌明大聲說:“不能這樣。這首詩不能不寫成。”
對劉師服說:“拿筆拿筆,我給你寫成它。”
就又連聲吟唱道:“何當(dāng)出灰灺,無計(jì)離瓶罌。謬居鼎鼐間,長使水火爭。形模婦女笑,度量兒童輕。徒爾堅(jiān)貞性,不過升合盛。寧依暖熱敝,不與寒涼并。忽罹翻溢愆,實(shí)負(fù)任使誠。陋質(zhì)荷斟酌,狹中愧提擎。豈能道仙藥,但未污羊羹。區(qū)區(qū)徒自效,瑣瑣安足呈。難比俎豆用,不為手所隥。愿君勿嘲誚,此物方施行。”
師服寫完,彌明就讓他把詩讀一遍。
讀完,彌明對二人說:“這都不值得跟你們說,這難道算做文章嗎?我是就你們所能而作罷了,不是我向師父學(xué)到而能做的。我能做到的,你們都不能聽到,難道唯獨(dú)寫文章嗎?我閑口了。”
二人自覺沒趣,都起來到床下站著,下拜說:“我們不敢問別的,希望問一句就行了,先生聲稱‘我不明白人間的書’冒昧相問您明白什么書,請讓我們聽聽這個(gè)答案吧。”
他們問了幾次也沒見彌明答應(yīng),二人不自得,就退回去坐下,彌明倚著墻已經(jīng)睡著了,鼾聲如雷鳴。
二人只是恐懼失色,不敢喘息。
過了一會兒,聽到更鼓咚咚報(bào)曉,兩個(gè)人也困了,就坐著睡了。
等到醒來吃驚四顧,已失去彌明的蹤影。
問童奴,童奴說:“天快亮的時(shí)候,道士起來出了門,好象打算馬上回來的樣子,很久沒回來,尋找他已經(jīng)不見了。”
兩個(gè)人驚疑惋惜而又自責(zé),就帶著詩去拜見昌黎韓愈。
他們問韓愈:“這是什么人呢?”
韓愈說:“我聽說有個(gè)隱居的君子叫彌明,難道是那個(gè)人嗎?”
于是給石鼎連句寫了序,在代州流傳。
【原文】軒轅彌明者,不知何許人。在衡湘間來往九十余年,善捕逐鬼物,能囚拘蛟螭虎豹,人莫知其壽。進(jìn)士劉師服,常于湘南遇之。元和七年壬辰十二月四日,將自衡山游太白,還(明鈔本還作過。)京師,與師服相值,師服招其止宿。有校書郎侯喜,新有詩名,擁爐夜坐,與劉說詩。彌明在其側(cè),貌極丑,白鬢黑面,長頸而高結(jié)喉。中又作楚語,喜視之若無人。彌明忽掀衣張眉,指爐中古鼎謂喜曰:“子云能詩,與我賦此乎!”師服以衡湘舊識,見其老貌,頗敬之,不知其有文也,聞此說大喜,即援筆而題其首兩句曰:“巧匠琢山骨,刳中事煎烹。”次傳喜與。喜踴躍而綴其下曰:“外苞乾蘚文,中有暗浪驚。”題訖吟之。彌明啞然笑曰:“子詩如是而已乎?”即袖手竦肩,倚北墻坐,謂劉曰:“吾不解世俗書,子為吾書之。”因高吟曰:“龍頭縮菌蠢,豕腹脹彭亨。”初不似經(jīng)意,詩旨有似訊喜。二子相顧愧駭,然欲以多窮之,即賦兩句以援喜曰:“大若烈士膽,圓如戴馬纓。”喜又成兩句曰:“在冷足自安,遭焚意彌貞。”彌明又令師服書曰:“秋瓜來落蒂,凍芋強(qiáng)抽萌。”師服又吟曰:“磨礱去圭角,浮潤著光精。”訖,又授喜。喜思益苦,務(wù)欲壓彌明,每營度欲出口吻,吟聲益悲,操筆欲書,將下復(fù)止,亦竟不能奇。曰:“旁有雙耳穿,上為孤髻撐。”吟竟,彌明曰:“時(shí)于蚯蚓竅,微作蒼蠅聲。”其不用意如初,所言益奇,不可附說,語皆侵二子。夜將闌,二子起謝曰:“尊師非常人也,某等伏矣,愿為弟子,不敢更詩。”彌明奮曰:“不然。此章不可以不成也。”謂劉曰:“把筆把筆,吾與汝就之。”即又連唱曰:“何當(dāng)出灰燭灺,無計(jì)離瓶罌。謬居鼎鼐間,長使水火爭。形模婦女笑,度量兒童輕。徒爾堅(jiān)貞性,不過升合盛。寧依暖熱敝,不與寒冷并。忽罹翻溢愆,實(shí)負(fù)任使誠。陋質(zhì)荷斟酌,狹中愧提擎。豈能道仙藥,但未污羊羹。區(qū)區(qū)徒自效,瑣瑣安足呈。難比俎豆用,不為手所隥。愿君勿嘲誚,此物方施行。”師服書訖,即使讀之,畢。謂二子曰:“此皆不足與語,此寧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學(xué)于師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聞也,豈獨(dú)文乎哉。吾閉口矣。”二子大懼,皆起立床下,拜曰:“不敢他有問也,愿一言而已,先生稱‘吾不解人間書。’敢問解何書,請聞此而已?”累問不應(yīng),二子不自得,即退就坐。彌明倚墻睡,鼻息如雷鳴,二子但恐失色。不敢喘息。斯須,曙鼓冬冬。二子亦困,遂坐睡,及覺驚顧,已失彌明所在。問童奴,曰:“天且明,道士起出門,若將便旋然,久不返,覓之已不見矣。”二子驚惋自責(zé),因攜詩詣昌黎韓愈:“問此何人也?”愈曰:“余聞?dòng)须[君子彌明,豈其人耶。”遂為石鼎聯(lián)句序,行于代焉。(出《仙傳拾遺》)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dòng)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