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們當然不肯干了,吃飽你一個,餓死我們全家是吧?豈有此理!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于是,就在竹之宮波太郎小心翼翼的診治明智小五郎的時候,瀨尾大輔和這些個和尚發生了爭吵。
吵到后來,和尚們揚言,要在寺廟里面詛咒瀨尾大輔,并且要到明智小五郎那里去告狀。
對待前一個威脅,瀨尾大輔表示無所謂,反正鬼什么的,虛無縹緲。
但是當這件事情一旦被明智小五郎知道,自己在假借他的名義辦事兒,肯定會吃不了兜著走。
雖然明智小五郎那個時候還沒有清醒過來,但是心急如焚的瀨尾大輔卻是什么都顧不得了,而且,最嚴重的是..
在討價還價中,因為氣急敗壞的關系,他隨手推搡了一個老和尚,結果后者頭撞到了地面,死了。
事情至此,算是鬧大了。
..
【你自己闖出的禍你自己解決!我還沒有跟你算別的賬呢?!】
明智小五郎本就對瀨尾大輔有意見,在知道他在盜用自己名義之后,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明智小五郎對名譽非常看重,早在前世的時候,他的侄子曾經借用他的名義去借錢,不僅如此,借的還是七分利的高利貸,結果差點把他自己一家子都給逼的家破人亡,所以..他對于這種事情,是絕對不會原諒的。
眼看明智小五郎是不會收回成名的,瀨尾大輔一急。竟然說道:
【大人啊,您可不能這樣啊。我是尾張的舊族,您就算不給我面子。也要給將軍大人面子啊。】
【..】
【..】
【..】
所有人都被驚住了,而明智小五郎,也蒙了,隨即,一股怒火占據了他的身體――――
【你這是在拿將軍大人來壓我是吧..好!既然是這樣,我就..】
【大人息怒,我只是隨口一說,并沒有惡意,我..】
瀨尾大輔也后悔不已。這時候干嘛要提織田信長?不等于就是在否定明智小五郎在軍中的權威嗎?
他想說些什么,明智小五郎卻不打算給他這個機會。
【尾張人!你給我滾出去!】
【大..】
【我不想再見到你!滾!】
【..是。】
一股屈辱感從心臟擴散至瀨尾大輔身體中的每個角落。
為尾張的舊族,他向來自命不凡,一心總想飛黃騰達,青云直上。
一個人有理想有抱負是值得表揚的然而,一方面,我們得承認,一個有志氣的人,是了不起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明白,一個有志氣的人,在拿出高大的志氣的同時。他一次需要具備相應的才能,這兩者是必須要同步的,如果志向超過才能。那就不會再得到人們的表揚,相反的。他們會嘲笑此人是【志大才疏】。
很可惜,瀨尾大輔秀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有著出將入相的高大理想,但卻沒有擔任人上人的才華。
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在侍大將的位子上待了那么多年,一直沒有提升。
不過這一刻,他知道,自己的仕途算是完了。
他恨恨地看了明智小五郎一眼,這一刻,他要是還不明白后者是什么心思,那基本上就不用混了。
【大人請好好休息,小的這就走。】
這幾個字,幾乎是從牙縫里面硬生生擠出來的。
現在不能一味地胡攪蠻纏,否則自己終究是要吃虧的。
但是不管怎么說,這個梁子算是結下了。
從這一刻開始,瀨尾大輔在心里,開始對明智小五郎產生恨意。
見到瀨尾大輔遠去的背影,山崎幕一狠狠地啐了一口。
【什么玩意兒啊!仗著自己是將軍大人地親兵,了不起啊,主公你還是將軍大人的愛婿呢..】
【好了,幕一,你也不要說太多話,讓我睡一會兒吧。】
【好的,小的告退。】
明智小五郎的傷勢一天天好起來,而外面的世界,也因為沒有他的參與,而顯得更加精彩。
到了八月,迫于東北聯軍的攻勢,兩站都感到吃緊的伊達輝宗,終于放下身段,佐久間盛政所在的熊邸城,向后者求和。
后者當然很樂意看到這個結果了,于是談判會議很快就開了起來。
當然,這一切,都沒有有傷在身的明智小五郎什么事兒,盡管論戰爭的勝利。此君當排首功。
談判進行得很不順利,期間反反復復,最后一直持續到九月下旬,終于,在天正十二年的九月二十七日,雙方簽下了談判協議,內容如下――――
第一,幕府與伊達雙方均承認上杉家族對于會津與仙道北部地區的完全管轄權,但指定的特殊地點除外,即小手森城與二本松城。街道七家與東北諸大名,于條約簽訂日起,必須撤出仙道。
第二,伊達家族承認上杉家族對東北地區諸豪族【政治軍事經濟上均享有卓絕的利益,如指導、保護、監理】的權利。
第三,凡是上杉家族認為必要的措置,伊達家族【不得阻礙干涉】,反之亦然。【上杉家族以伊達家族之允】。
第四,將伊達家族從會津和仙道攫取的一百萬石領地及其附屬的一切權益均轉讓給上杉家族。
第五,伊達家族將從會津至仙道及其所屬的一切權力、財產,包括各地礦產,均移讓給上杉家族,但伊上兩家,可在各自占據的家境沿線駐軍甚至屯軍。
第六,伊達家族宣布取消在東北的一切違背武士道行為規范的權益。
第七,伊達家族長子美守藤次郎政宗性情暴戾,缺乏器量,不適合為大名,必須令其潛伏蟄居,以謝天下。
第八,伊達家族次子小次郎政道,聰慧異常,彬彬有禮,頗有【賢侯】器量,令其赴京讀書,習武修文,將來必成大器。
很難想象,人到中年的伊達輝宗,是在怎樣一種心態之下,簽下了這樣一份帶走喪權辱國性質的【不平等條約】的,本來這幾年,伊達家的事兒,已經輪不到他來管,這場彌天大禍,始俑者是他的兒子伊達輝宗,要負責任,也應該是由伊達政宗來負。
做父親的,一把年紀了,卻還要為兒子的錯誤買單,實在是太可憐了,做兒子的,實在是太過分了。
家中擁戴伊達輝宗的老臣,其中有幾個非常激進,他們直接就喊出了,要遠在米澤城資福寺的伊達政宗切腹謝罪的言論。
對此,伊達輝宗笑了笑,阻止了之后,對自己的兄弟,留守政景說道:
【就算藤次郎闖出再大的禍,我也會為他善后的,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呀,做父親的,哪有不愛惜兒子的?】
這言論不知道是真是假,明智小五郎聽到之后,很有感慨的說道:
【不管怎么說,伊達輝宗的存在,為這個冷酷冰冷的戰家時代,增添了一絲脈脈溫情。】
這八條約定,合稱為《熊邸八條誓約》,它的產生,對日后東北的布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幕府和上杉家在戰場上以及在外交上的特大勝利,反映了十六世紀晚期,遍布于日本各個角落中的緊張的大名家的種種復雜關系。同時也打開了,幕府通過武力以及外交實力,干涉日本東北部的事務的大門。
另一方面,伊達家是剛剛崛起的新大名,卻遭到如此的外交屈辱。
因此,伊達家一直懷恨在心,謀求【臥薪嘗膽】,家臣團內部,大力鼓吹發展軍事力量的勢力,也就是日后以伊達成實為首的少壯派,開始慢慢崛起,期待報仇的機會。
其實,與與伊達家相比,上杉家也是這場【特大勝利】中的輸家,因為伊達家的入侵,上杉謙信時代所積蓄的大量黃金以及其他財富,全在軍事花費以及外交打點上被消耗殆盡,財政上陷入了極其窘迫的境地。
另外,因為移封的關系,許多家臣沒有跟隨主家前行,就留在了越后。也使得上杉家的人才資源,變得困難起來。
總之一句話,上杉謙信時代所擴張的國力,現在基本上全部玩完,移封到會津的上杉家,雖然擁有百萬石的領地,卻淪落成了一介二流大名。
三家之戰,仍是大名為了擴張征服,獲得更大的權力,而引起的典型紛爭。?
唯一的贏家便是幕府,以逼迫伊達軍投降有功,成功的將觸手伸到了東北。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的時間里,陸續在東北設立了七八處【藏入地】,架橋修路,開設礦場,擴大在東北的勢力范圍,實行繼續向東北擴張的野心。
后來,上杉景虎和織田信長相繼去世,東北勢力格局發生變化,上杉家出于種種考慮,決定疏遠重掌權勢的明智小五郎。
反倒是伊達家,在伊達政宗【二進宮】之后,伊達家和惟任明智家,在最上家的牽線搭橋之下,逐漸和解并結為姻親。
在天下大戰中,伊達家重整旗鼓,在明智小五郎的鼓動慫恿之下,偷襲上杉家在仙道的屯軍,引致東北戰爭。
這些都是后話,暫且不表。(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