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書記,您這話我不敢完全認同!睆埨ら_口道。
“就像您說的,我們國家建國才六十年,對一個人來說,六十年也許就是一個人人生的一輩子,但是對一個國家來說,六十年卻是轉瞬即逝!
“但,就是這六十年,讓我們中國,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發(fā)展到現(xiàn)在,聯(lián)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讓我們人民從只有貧困和饑餓,發(fā)展到現(xiàn)在,只要肯做肯干,不說發(fā)家致富,但起碼衣食無憂!
“那時候,別說現(xiàn)在的大魚大肉了,就是一碗白米飯,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只有生日那天才能吃到,那時候的主食是土豆,紅薯,玉米,南瓜。至于肉,那是只有過年過節(jié),也許才能嘗上一塊!
“短短六十年,國家能有這么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還能有什么不滿足的地方。”
“而且就像杜書記您說的那樣,人力有窮盡時,國家亦是。一些偏遠山區(qū),因為一些地理限制,所以暫時無法被國家照顧到,依舊在貧困線上掙扎!
“但是我相信,只要再給我們六十年,不,三十年,甚至二十年,我們國家一定能達到全面小康的目標,讓我們國家所有人都能過上只要肯做肯干,就衣食無憂的生活!
“而現(xiàn)在,我所做的,只不過是在國家暫時無法照顧到的地方,盡自己努力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小事,真的是小事。就像我想做的兩件事,我所想的只是給我們南湖省內,中小學生,贈送一份僅有一個雞蛋一袋牛奶的營養(yǎng)早餐,而國家要操心的卻是十四億人口的生計!
“我想的只是給我們南湖省內一些危房學校修繕重建一下,國家要想的卻是建造一座一座供大家生活的城市。”
“說實話,我無法想象要養(yǎng)活我們十四億同胞有多辛苦!
“杜書記您說我是千億富豪,全國都是有數(shù)的,我挺有錢吧。”
“可是一千億能養(yǎng)活全國人民幾天?假設每一個人一天吃十塊錢,那十四億人就是一百四十億,一千億,也就七天!
“好,我就當每個人吃五塊錢一天,那也就十四天!
“杜書記您看,我一個全國都數(shù)得著的千億富豪,想要請全國人民吃個飯,也就夠請幾天!
“而我們國家,卻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努力維持著大家的生計到現(xiàn)在,從饑餓貧窮到現(xiàn)在衣食無憂,從每天吃紅薯土豆,玉米南瓜,到現(xiàn)在大魚大肉吃膩!
“當然,這里面的發(fā)展離不開全國人民自己的努力,但是,蛇無頭不行,沒有一個好的掌舵人,一個上下一心的行政體制,是絕對沒辦法做到的!
“而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打算做的給中小學生送一些營養(yǎng)早餐,只是授人以魚。但是若想要達到授人以漁,讓每一個家庭能夠給孩子每天吃上雞蛋和牛奶,卻是只有國家才能做到!
“而我相信,那一天一定不遠了!
杜書記有點“傻眼”的看著張坤,直到張坤最后一句話說完,杜書記似乎才恍然回過神來,然后一臉哭笑不得的模樣。
“行了張坤,我們就別在這互吹了,你這話說的比我這官宣還要官宣了。”
張坤卻是一本正經(jīng)的道:“杜書記,這確實是我自己的所思所想,千真萬確。”
杜書記卻是笑著搖了搖頭:“行了行了,這個話題咱們到此為止,我們繼續(xù)說基金會。”
“基金會的成立,還有未來發(fā)展,都是在對我國青少年的教育向著有力的方向前進,于國于民都是好事,所以基金會我肯定是要大力支持的。”
“對于你提出來的那些擔憂和要求,我一定全力滿足你。”
“在基金會成立后,推行那些項目的時候,在你們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前提下,如果有政府官員以任何理由借口拖延阻礙,吃卡拿要,那就是在和國家做斗爭,和人民群眾做斗爭!
“而敢于和人民群眾做斗爭的人,我就讓他回到人民群眾中去。這種人,不配為人民服務!
杜書記話說完,張坤卻一時沒有明白其意思,過了良久才似乎轉過彎來。
杜書記這說的是,撤職查辦?
張坤抬起頭望向杜書記,正要開口詢問,卻又陡然咽了回去。
嗯,這話不能問,問了的話豈不是顯得自己很沒水平?
而且,如果自己理解沒出問題的話,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實在不行就回去再問問葉老爺子就是了,葉老爺子是省長,這些云里霧里的話他肯定懂。
而如果自己沒想錯的話,那么杜書記說的支持可就真不是嘴上說說了啊。
對一個官員來說什么最重要,自然是自己頭上的帽子最重要啊,最起碼,對那些會吃卡拿要的官員來說是這樣。
官帽子是他們吃卡拿要的基礎,官帽子要是沒了,他們還怎么吃卡拿要,沒官職,沒實權的,誰給他們吃卡拿要。
所以,如果張坤想的沒錯的話,那杜書記這支持力度可就真的大了。
杜書記說完,望了張坤一眼,然后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潤了潤喉嚨。
張坤想的錯了嗎?
沒錯,杜書記確實是這個意思。
可是杜書記為什么會對這么一個,還沒有成立,甚至可以說還在設想中的基金會,給與這么大的支持力度呢。
畢竟現(xiàn)在張坤給他看的完全就是一些紙面上的東西。
所謂的一個億啟動資金,十個億追加預算,以后每年二十個億的投入,全都是一些空口白話,完全是畫的大餅而已。
為什么呢?
很簡單,因為杜書記相信張坤,相信他說的這些話。
前面說過,張坤千億富豪的身份,在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上來說,其實完全不遜色于一位省委書記。
而到了他們這種地位的人來說,信譽兩個字是十分重要的。
對他們而言,說出的話不敢說和古代皇帝的金口玉言相比,但起碼也是一個唾沫一個坑。
有些話要么別說,說出去了那就會認。
對他們來說,有時候一些口頭約定甚至比其他人簽下的合約還要有保障。
簽訂好的合約還有違約的時候呢,但是他們只要說出去的話,那是肯定會認的。
所以,雖然現(xiàn)在張坤口中的基金會甚至連影子都沒有一個,唯一有的就只有一份簡單的文字資料,剩下的全是張坤空口白話。
但是,杜書記確信基金會一定會立起來的,而且也一定會朝著張坤預設的方向前進。
然后第二,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基金會的成立,完全可以說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杜書記沒道理不大力支持。
第三,基金會如果真的能在他的推動下成立的話,那么就像葉濤說的那樣,這就是政績,實打實的政績,將成為他簡歷上不可磨滅的濃重一筆。
甚至說不得他還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再進一步。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一個未來投入可能達到三五百億的慈善基金會,在南湖省內,在他的任期內,在他的推動下成立。
這份政績完全可以說是實實在在,推著他再進一步,不是沒有可能的。
最后,但凡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官員,在上任之初無一不想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個字,甚至“青史留名”四個字,而能夠爬上高位的更是如此。
而基金會的成立,還有后續(xù)項目,如果真的做成了,他作為基金會的推動人之一,“青史留名”也許不敢想,但是“造福一方”四個字,他絕對當?shù)钠稹?br />
等到以后他離開了南湖省委書記的職位后,幾年,十幾年,應該也還會有人會記得他,杜豪,曾經(jīng)在南湖做過省委書記,而且無愧于這個書記職位。
這就是名。
所以,基金會的成立,不管是于國于民,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他都沒有理由不大力支持,所以他直接拿出了官帽子這個最終殺器。
既然基金會的成立有可能影響到他以后的進步,他要是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誰要是敢阻礙基金會,那誰就是阻礙他上進的步伐,那也就別怪他拿了誰的烏紗帽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