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賢的話不假,此時奉詔入宮陪侍的大臣、王公等都已聚在武德殿前,為即將舉行的射禮做準備。
射禮對于皇家來說是一項重要禮儀,它依禮經制定,講究的是立德正己、禮樂相和,形式遠遠大于內容,一般由皇帝初射,依次為眾皇子,群官射中者皆有賞賜。
天子李治今日身著繁復花紋的黑色大袖外袍,腰佩劍綬,一派帝王風儀,卻有恙在身,又擔心初射不中丟了顏面,于是交代監國太子李賢第一個上場。
李賢和其他幾位皇子早已由下人伺候著換了武弁,個個年華正茂,英姿颯爽。
只見李賢先朝帝后行了一禮,氣定神閑踏上層層石階,在指定位置站定,順手從侍者躬身高舉的托盤中取出弓箭,并未做太多校準,嗖嗖數箭射出,只聽得遠處報靶的兵士高聲喊道:“四箭全獲”。
這精彩的表現贏得滿堂喝彩,文臣武將紛紛稱贊太子文武雙全、堪當大任。
婉兒呆在一個極不起眼的地方,并未表現出和眾人一般的驚喜,她似乎早就知道這對于太子來說根本不算什么。
御座一側的武后沖李治說:“陛下,妾身這個兒子可還中用?”
“問的什么話,太子乃是國之大器。”李治眉眼皆開,一臉悅色,大聲道:“請太子前來聽賞。”
李賢來到御前,行禮謝恩。
“賢兒的箭術愈發高明了。”武后用溫和的聲調夸獎著。
李賢卻沒有用同樣的聲調去應和,“兒臣不才,兒這箭術是弘兄所授,還遠遠沒有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程度。”
李治心上“咯噔”一聲,拿眼去瞟武后,武后儀態端正,面上莊重的神情與往日無異,這才安下心來。
武后笑著說:“監國太子對社稷有功,為天下表率,賜突厥青騅。”
李賢面無表情:“謝天后娘娘。”
李治只得出來圓場,因此笑意并不自然,他引經據典道:“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后發。太子自監國以來,留心政務,撫愛百姓,細察刑法所施,政務之余,精研圣人經典,好善正直,朕深感欣慰,特賜絹帛五百段。”
“謝父皇恩典。”李賢朗朗而答,抽身退出。
“該顯兒和旦兒了,陛下不妨看看妾身另外兩個不中用的兒子身手如何。”武后的話是對丈夫李治說的,目光卻緊盯著翩然離去的李賢,黑白分明的眼眸中精光一閃。
太子李賢并沒有因為帝后的褒獎和賞賜得到一絲慰藉,相反腹中的憤懣之情積壓得更深,因沒有發泄的渠道,側身斥責一路小跑尾隨著他的侍從,“你們也見不得本宮清靜清靜嗎?都給我滾開!”
幾個隨侍太監只得乖乖地站在原地,大氣不敢出一聲。
李賢疾步走到就近一處回廊,極目遠眺,這才心情稍稍舒暢了一些。
此時的射臺,英王李顯和相王李旦相繼上場,因太子首射在先,故而都共射四箭,李顯心上緊張、站步不穩,只射中了兩箭,遺憾得只搖頭;李旦一向喜愛習武多于好文,平日對于騎射之術頗為在行,琢磨著適可而止、絕不能搶了太子的風光,于是不著痕跡動了動手腳,故意只射中三箭。
帝后笑著觀看皇子的表現,照例都給了賞賜。
接著侍射的一眾大臣則各有姿態,武將們自是身手不凡,卻瞻前顧后,不肯使出全部實力,文臣們則大多出糗,漏洞百出、令人捧腹,卻是引得帝后大笑不止,將整個射禮推向了高潮。
奉旨前來侍射的人數不少,帝后難免審美疲勞,因此下令眾人暫歇半個時辰。
李顯幾兄妹逮好這個時機又聚在了一起,相互調笑,好不歡快。
婉兒雖不是太平公主宮中的侍婢,可太平卻習慣了在這樣的場合將婉兒帶在身邊。在她眼里,婉兒和別的宮女大不一樣,除了辦事得力、守口如瓶以外,還是維系他們兄妹關系的特殊紐帶。
太平早就看出了,英王李顯對婉兒十分有好感,然而郎有情、妾無意,婉兒的心怕是高過了天,而太子李賢能在今日重陽適時出現,這其中必有一番精確的計量,什么晨起目眩、延醫問藥之類的話都當不得真,李賢之所以會遲到,一方面是重陽節在宮中的意義非比尋常,尤其是射禮,事關國運,太子倘若不能親射,必然授人話柄,如此一來李賢的處境將更為艱難;另一方面則多半與婉兒相關,太平雖然不知婉兒那日在東宮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她也故意不去問,可她知道婉兒膽子大又有計謀,李賢不可能無動于衷。
“婉兒,去給太子送一盞茱萸酒。”太平吩咐說,她要用她旁觀者的身份窺探到更多東西。
婉兒對這個指令既忐忑又興奮,但表現在臉上的卻是小心謹慎:“奴婢遵命。”
李顯冒冒失:“不如我去把六哥拉了過來,省的婉兒去送了。”
還是李旦機警,拉了一把躍躍欲試的李顯:“六哥想散散心,你就別煩他了。”
太平一臉無辜:“旦哥哥說的對,我也這么想,所以才特意差婉兒去送酒。”
婉兒沖皇子和公主曲曲膝,端了酒杯朝太子發呆的地方走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