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另外說明的一件事是:在二蛇妖毀橋的時候,正有一條運香油的木船行到橋前,親眼目睹了毀橋的全過程,把船上的老板嚇了個半死。
原來這是一只由邯鄲市館陶縣出發,開往天津靜海縣,運送香油的貨船。跟船的就是油店的掌柜,姓故,名耿直。又因為干的是榨油、賣油的生意,人稱油故。
油故一看牛骨橋斷了,船只無法過去。而路程已經走了二分之一,家里還等著這批貨款辦事情。
油故心里著急,急火攻心,一口氣沒上來,死了過去。
圍觀的人一看出了人命,知道亓曉婷是神醫,能治病救人,忙告訴了她。
亓曉婷趕過來,給油故灌了一手捻葫蘆龍涎草藥水。待油故緩過來,把他交給跟船的小廝照顧,便急忙忙修橋事宜去了。
油故醒過來以后,心想:這橋毀成這樣,就是立馬修,沒個個數月也通不了船。
家里又正等著用錢,如果能就近賣出去,哪怕少買個錢兒,也能解決燃眉之急。
心里這么一想,便拖著虛弱的身子下了船,對圍觀的人們說:“各位叔叔大伯,嬸子大娘,我是開船往天津靜海送香油的,這橋還不知什么時候才能修好。不知這附近有沒有賣油的鋪子,家里等著用錢,我想把油躉賣出去,也好早日返回。”
一個中年男人說:“附近沒有油鋪,我們吃油得跑十來里地去金子鄉打。這樣吧,看你出門在外又有病,我給你號召號召,讓老百姓都來買你的香油。你也少賺個兒,按批發價賣給人們,如何?”
油故兩手抱拳作揖道:“如此甚好。我往外躉賣,也是批發價。我再讓一分利,就勞大叔給抄斂抄斂,幫我把油賣出去。”
中年男人向人群里招了招手,立時過來四個男人。中年男人對他們說明了油故的想法,一個男人說:“出門在外病倒了,這個忙咱得幫。把油賣了,回去空船還走的快些。”
隨即向圍觀的人群喊道:“大家別看了,再看橋也是斷塌了。大家都回家拿香油瓶去,買香油支援掌柜的早些回家。”
人們聞聽,都紛紛議論起來:
“一個香油,能吃多少,打上二兩就能吃半年。”
“是啊,我家油瓶里還有點兒哩,不打算買。”
“香油不比炒菜油,有也可,沒有也可。”
“………………”
中年男人擺擺手,站在高()崗兒上對大家說:“我知道香油不比炒菜油用的多,大家日子緊巴,有也可沒有也可。但這次是為了幫助油掌柜的。
“油掌柜的也是急等著錢用,忽然遇見橋出事,過不去了,這才急火攻心,犯了毛病。
“他要不等錢用,也不至于急成這樣。出門在外,誰也有災著難著的時候,就算大家發善心,救搭他一步吧!”
“這么說,買油是在行好事呀?”人群中有人說道。
中年男人:“就算是吧,你看他剛從閻王殿里走了一遭,病病殃殃的,夜晚江面風涼,別再加重病情。”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香油,我們打了。”
人們說著,都紛紛回家拿油瓶去了。
一個五十來歲的老者說:“我是前牛骨村的村長,我們村離著這里最遠,人們來的不多。我想把你的油簍推到我們村里去賣,賣完了,連油簍待油錢一并給你送來。你可信得過我?”
油故見人們說的誠懇,想也沒想,便答應了,
一個要這樣做,其他四個人也都跟著效仿,說這樣既能節省時間,還能讓人們多買些。
油故點頭答應。于是,五個人把船上的油簍分了分,一塊兒都弄走了。
艄公看不上了,提醒油故說:“你與這里人生地不熟,連個名字也沒留下。真要不回來了,你去哪里找人算賬去?”
油故聞聽,心里也打起了小鼓兒,七上八下的,很不踏實。但油簍都被弄走了,也只有聽天由命了。
提心吊膽中過了一個多時辰,五個村長陸續來了,每個人都如數歸還了油簍和油錢,一文都不帶少的。
油故感激不盡,千恩萬謝。在村長們的催促下,一步三回頭地開船往回趕。
油故回到老家,對父親——老掌柜的把情況一說,老掌柜很是感動,對兒子說:“兒啊,你這條命,是牛骨村的人們給的。要不是他們喊來神醫,咱父子今生就見不到面了。
“經你這么一說,我認為,那里的人心田好,民風純正,才救了你的一條命。但咱也不能有恩不報。眼下你母親有病,咱的錢上答謝不了。
“為了報答那里的人們對你的救命之恩,我想,不如在牛骨村開一個香油坊,咱按成本價賣給人們香油,以這種方式,報答人們對你的恩情。”
油故聞聽忙說:“父親,孩兒也正有此意。這不正打算給你說哩嘛,沒想到咱父子不謀而合,想到一塊兒去了。
“我還想,為了報答人們對我的救命之恩,除了按成本賣給人們香油外,我還打算把磨香油的手藝傳給他們,在幾個牛骨村里,都搞起油坊來。
“我們不為別的,就為了推廣這項技術,讓那里的人們富裕起來,報答他們的恩情。還有那個神醫,我也不知道是哪村的,總歸是棘津州的。
“在那里開油坊,遇見她的機會還會大些。如果再見了她,也給母親要一支神藥水,讓母親盡快好起來。”
老掌柜的:“這個主意好!我們靜海縣有銷路,他們磨出的香油,當地賣不了的,我們就收起來,運到靜海縣去賣。
“在這里咱按批發價收,靜海那里油少價格高,咱只賺取中間差價。數量多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進項。”
油故:“只是母親面前,孩兒不能天天守著盡孝了!”
老掌柜:“只要你活著,就是盡孝哩。這次如果你回不來,你母親還不得追了你去。好男兒志在四方,你只要闖出一番事業來,你母親一準高興的沒法,說不定病情就能好轉。”
父子倆都是務實之人,急性子,只要認準了的事,就立馬行動。
油故很快在東牛骨村開起了香油坊。
油故的手藝好,他打的香油,一是清亮,二是純香,夏天澆在小菜上,光聞那香味,就能增加食欲。
他在東牛骨村干了不到一年,方圓十多里的人們都認準他家的油,加之他人緣好,買賣做的又精,生意十分火紅。
站穩腳跟打開市場以后,油故開始招收徒弟,把自己的榨油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只要學會了,就鼓勵他回家開油坊。
人們見磨香油盈利,油故又肯教,紛紛到他的作坊里來學徒,學會了就自己另起爐灶。很快,五個牛骨村都建起了香油作坊。
除了當地人買的外,剩余的全部交給油故,再有油故運往天津靜海縣,躉賣給批發商。
由于銷路好,來錢快,五個牛骨村的村民,幾乎家家開油坊,五個村漸漸富裕起來。
再說油故:
就在他家一墻之隔,有個做雜貨生意的店鋪,掌柜姓烏,名子來。烏子來講話有點沖,好抬死杠子,還愛好沾個小便宜,人們背地里便把他的名字倒過來,叫成了烏賴子。
烏掌柜人緣也不太好,生意做得也小,家境不算寬裕。
因和油故掌柜是近鄰,兩家相處的也還算好。油故掌柜便供著烏老板香油吃。烏掌柜也偶然回敬一些針頭線腦的常用東西給油故掌柜。
1111烏掌柜有一個三歲的女兒,長得很是乖巧伶俐。油故掌柜很喜歡,便認做干女兒,扯了兩丈花布給干女兒做了春、夏、秋、冬四套花衣服,烏掌柜也回敬了四壇酒。兩家就“干親家”的你來我往了。
這年冬天,油故掌柜老家送來信,說是老太太不行了。油故掌柜臨行前,要把二十壇香油暫時放在烏掌柜家,說是等老太太過世后過了“五七”就回來。
因每個壇子都是封了口的,也不怕風吹雨淋,就放在烏掌柜家后院,順墻根擺著。
烏掌柜還弄了兩樣小菜請油故老板喝了兩杯,算是送行。兩個干親家就此道了別,油故掌柜第二天一早就走了。
1111話說這天,烏掌柜在后院鋪了兩張席子曬豆子,不知是誰家幾只雞從墻洞里鉆進來了,連吃帶刨,豆子滾的到處都是。
烏掌柜看見了,氣得抓起一只小板凳就砸,這一板凳飛出去卻砸在了油故掌柜的香油壇上。
烏掌柜不由得叫了聲“不好”,心想這下要賠人家一壇香油了。豈料壇子砸碎后,卻不見一滴香油流出。而是壇底有兩錠銀子,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甚是耀眼。
烏掌柜急忙跑過去,一手抓起一只銀錠掂了掂:“乖乖,都是二十兩的銀元寶”。
烏掌柜又打開其它壇子,每壇都有兩錠二十兩重的銀錠子。二十壇一共有四十錠——八百兩。
烏掌柜驚得目瞪口呆。心想:這么多銀子,別說有了,連看也沒看見過。乖乖,這油故掌柜還真能攢,平日還說打油利小,真是的,利小能攢下這么多銀子?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