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孫國都赤谷城建于公元前161年,建都伊始烏孫國力有限,無論是規模還是經濟發展都遠遠比不上大漢的長安城。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想要聯合大月氏攻打匈奴,任命張騫為使者遠赴西域打探當地情況,張騫穿越荒漠好不容易來到了大月氏,潛伏了一段時間打聽到不少有利情報,后來順道把康居、大夏和烏孫都轉了個遍。
張騫歷盡辛苦總算不辱使命,除了危機四伏的匈奴沒敢去,整個西域的情況幾乎都了解了。由于張騫實在是個人物,即使隱姓埋名也難掩鋒芒,藏在黃沙里也照樣綻放出金子的光輝,西域諸國的王侯貴族很快就發現了這個能人,都以與他結交為榮,將他奉為座上賓。
沒過多久,匈奴就注意到了張騫的存在,雖然還沒搞清楚他的底細,但以匈奴的作風,不管是友是敵都要先抓過來再說。孤立無援的張騫哪里是匈奴鷹爪的對手,被俘之后假意奉承借機逃脫,在逃回大漢的路上,又被那群鷹爪擒獲,這次他被直接帶回匈奴,匈奴單于還給他娶了當地人作妻子。但張騫依然堅持漢族風俗,即使妻子給他生了兒子,也沒有動搖他重回大漢的決心。
直到匈奴聯合獵驕靡攻打大月氏,張騫才有機會逃出來,回到大漢以后,他將西域的所見所聞原原本本告訴了漢武帝,并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張騫提出,西域地域遼闊發展潛力巨大,如果能將中原的先進技術傳輸過去,促進中原與西域諸國的交往,將漢文化傳播開來,勢必能為大漢帶來難以估計的收益。
大月氏潰敗,漢武帝攻打匈奴的計劃也就此擱淺,張騫的提議讓他重新看到了希望。雖說還料不到收益會有多少,但這個提議確實是可行的。
漢武帝是那種想到就做的人,如果沒有這點魄力,他也不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千古明君了。于是,漢武帝大筆一揮,不僅給張騫升了官,也成就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張騫帶領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出使,張騫掌握了西域諸國地理、物產以及風俗習慣的資料,為后來衛青大獲全勝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因著之前與諸國王侯的良好關系,張騫在大宛、康居、大夏、龜茲等國很吃得開,這些西域的小國家長期以來飽受匈奴欺壓,他們對國盛民強的大漢心存向往,如果能與大漢結盟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張騫說服這些小國家并不困難,但他更看重的是惟一能與匈奴抗衡的烏孫。可是,烏孫昆莫獵驕靡念及匈奴單于的恩情,對張騫的示好視而不見,三番幾次拒絕大漢使者的求見,始終不肯給張騫機會。
獵驕靡態度堅決,張騫也不是輕易放棄的普通人,他料定獵驕靡不甘心歸順匈奴,不然當初也不會重新興建烏孫了。只要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君主,都會全心全意致力于國家強盛,不能容忍百姓再受欺壓。
匈奴一直是西域的霸主,匈奴各地的奴隸主兇狠殘暴,尤其是對周邊這些小國家的人民,欺壓程度是相當殘酷的。
作為一國之君,獵驕靡能保障的只有國都赤谷城而已,其他部落還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隨時都有被匈奴吞并的可能。獵驕靡心里很清楚,匈奴老單于念著昔日情分不會將他趕盡殺絕,但匈奴王族卻對他怨念很深,他日若是老單于過世,恐怕就沒人能控制住這種局面了。
烏孫岌岌可危,獵驕靡自然是擔憂的,張騫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每次派去使者都以國富民強為主題,讓他們輪流給獵驕靡洗腦。
功夫不負有心人,獵驕靡開始松動了,他對百折不撓的張騫產生了興趣,終于答應跟他見面。
如何勸服獵驕靡,張騫已經想好了上百種方案,關鍵還是讓他看到烏孫強盛的希望,意識到只有自己強大起來,才有資本與人抗爭。
獵驕靡與張騫相見恨晚,張騫簡直就是他的知己,獵驕靡怕得罪匈奴,不敢明著來,暗地里派使者也去大漢走一趟。
張騫當時已是積勞成疾,為了促成烏孫與大漢聯姻,親自將烏孫的使者帶回長安城。烏孫使者受到了極為周到的招待,每天有好酒好菜享用,每晚有仙樂佳人相伴,長安城的繁華給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都不想回去了。
當然,這也只是想想,烏孫使者還是很盡職的,他回到烏孫之后,毫不吝惜溢美之詞,將大漢描繪成人間仙境,強過匈奴百余倍的超級強國。
獵驕靡很是心動,想象著張騫給他描繪的美好藍圖,同時又怕烏孫與大漢聯姻的舉動激怒了匈奴,惹來殺身之禍。
得知張騫病逝,獵驕靡不禁欷歔,志同道合的知己天人相隔,以后他連個說知心話的朋友都沒有了。
就這樣,和親這碼事也不提了,直到匈奴對烏孫邊境的挑釁逐漸升級,獵驕靡才下定了決心,以良馬千匹為聘禮向漢武帝求親,順利娶到了多才多藝的細君公主。
從那時起,獵驕靡就一心想著興盛烏孫擴建赤谷城,但他心愿未了就過世了,細君公主也依照傳統改嫁給獵驕靡的孫子軍須靡。
軍須靡繼承祖父的遺愿,廣為接受大漢方面的建議,發展農業和紡織,即使屢次遭到長老貴族的抗議,還是頂住壓力堅持了下來。也就是在這種局面下,翁歸靡站在了軍須靡這邊,每當有人提出異議,他就代軍須靡出面解決。
長此以往,軍須靡跟這個堂弟的關系越發密切,翁歸靡說的話他也能聽得進去,就算是須其格恨翁歸靡恨得要死,也不敢對他怎樣。
軍須靡籌備多年,終于將擴建赤谷城的方案擺到了臺面上,長老貴族們覺得他這么做有些操之過急,但這畢竟是先王的遺愿,他們也不好直接干涉。朝中支持與反對的勢力各占一半,軍須靡為這事頭都大了,經常找翁歸靡商量,一商量就是整晚。
朝中氣氛緊張,須其格再笨也不敢挑這種時候找事,劉燁著實輕松了好一陣子。山上的農業組和桑蠶組進展順利步入正軌,趙勝也培養了一批骨干分子,劉燁基本上不用每天都去看管了。
現在,她大半部分時間都用來照顧少夫,教她漢語和漢族習俗,也教她琴棋書畫,趁著馮嫽不在的時候,還教她說幾句簡單的英文,用作以后打暗號用。
少夫在劉燁的悉心呵護下成長得很快,比草原上的小孩子更聰明更活潑,她最好的玩伴就是趙勝的兒子趙子卿,兩人有事沒事就在一起背詩經。
趙子卿是個小才子,據他說五歲的時候就會背詩經了,劉燁不相信,《詩經》收集了三百多篇詩歌,別說是幾歲大的孩子,高智商的成年人也未必能全背出來。她剛進宮那會兒,李延年和師中讓她唱的那幾首曲子,配的就是里面的詩歌,劉燁成天“兮”啊“也”啊的,背的都快吐了。
不過趙子卿這孩子倒不像是吹牛的,什么大雅小雅國風頌,他說起來頭頭是道,聽著比百家講壇還過癮。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段誰不會啊,求愛經典嘛!劉燁得意地笑,正準備著給他們講講其中的含義,趙子卿就已經轉到“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了。
這段沒記錯的話應該是詩經第二篇《葛覃》,說的是女子干完活準備回娘家看望父母的事。劉燁剛要開口為少夫解釋喈喈是黃鸝在叫,趙子卿已經開始背下一段了。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呃,這是懷念征夫的《卷耳》吧!
“南有樛木,葛藟礨之,樂之君子,福履綏之……”
這是祝人幸福的《樛木》?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這是……
“朝躋于西,崇朝其雨……”
……
劉燁無語,這小男生也太牛叉了吧,這不是小才子,而是大天才!難道古代的小孩都這么牛叉?是不是隨便拉一個回到現代都能上春晚?
趙子卿已經不是在背書了,他拉著少夫的手,兩人一邊跳舞一邊唱曲,那本《詩經》就像是從他肚子里長出來的,想都不想脫口而出。
好吧,她認輸了,崇拜一下無數的穿越前輩,你們穿越的時候有沒有帶筆記本或者iPad啊!
~~~~~~~~~~~~~~~~~~~~~~~~~~~~~~~~~~~~~~~~~~~~~~~~~~~~~~~~~~~~~~~~~~~~~~~~~~~~~~~~~~~~~~~~~~~~~~~~~~~~~~~~~~~~~~~~~~~~~~
第一更,收藏啊收藏,紅票也賞張吧,謝謝各位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