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蓮與魂 正文 第一卷 山城歲月 第五十六章 千年魔都嘆金陵

作者/指冰涼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回到市龍組之后,嚴組把那個用木盒子裝起來的青銅器皿,慎重地交給一個衣服胸前繡有飛龍圖案的白發(fā)老者,不用說肯定是龍魂來的高人。而器皿里面肯定就是胖子他們的魂魄了。

    許旭東通知他先不要回去鄉(xiāng)下,說陳老已經(jīng)趕了過來,等上面商量之后再作打算。

    對于這樣的事,凌朗好像也習慣了。反正龍組的資料室,他已經(jīng)擁有很大的權(quán)限,除了一些絕秘文件,基本都能進去翻閱。正好心里也有許多的疑問,想要好好的查實核對。

    進了龍組資料室,他首先選了一本“華夏七星堆研究史實”,應(yīng)該是龍組內(nèi)部的人編撰的,并沒有作者署名,但是書皮已經(jīng)很古舊,想來不是近期出刊的東西。

    一星堆位于現(xiàn)在的陜秦石峁古城遺址,但是具體位置竟然注明不能透露。二星堆位于山晉陶寺古城。三星堆則廣為人知,位于川蜀雒城鴨子河南岸。四星堆在齊魯泉州大辛莊,五星堆在魔都皇甫林玉油坊遺址里,六星堆在荊楚的盤龍城,七星堆就是自己剛?cè)ミ^的江右瑞州。

    其中凌朗最關(guān)心的又是六星堆和五星堆了,陸遜軍魂曾提到那個黑衣蒙面人,手中有數(shù)個圓形銅鏡,不出意料,其中必然有一個是收奪了荊楚英豪之魂的,至于是不是也藏在五星堆里,就不得而知了。

    然后就是魔都的皇甫林玉油坊遺址,魔都亦曾是東吳治下,是否也埋藏了銅鏡呢?

    而提到魔都,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鄰近的金陵。作為華夏人,大概誰都忘不了當年日寇在金陵的大屠殺惡行,那是劃在現(xiàn)代華夏人心里最大的一塊傷疤,每次揭開都還是鮮血淋漓,永不磨滅。

    魔都和金陵兩個地方,在華夏國,除了帝都燕京之外,可謂是最多神異故事的地方。魔都有九龍柱鎮(zhèn)路,有龍華寺懾邪地、靜安寺鎮(zhèn)黃泉、玉佛寺離魂碑三大古寺院的傳說,還有三座大樓形成的雙塔鎮(zhèn)妖刀風水局,更有日寇當年狂呼占領(lǐng)魔都以“侍魔”之說等等。而金陵的詭異事件,更是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舉不勝舉。

    作為對照,凌朗又找出一本叫“魔都與金陵細說”的書,希望能從上面找到蛛絲馬跡。其中這本書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特別介紹了金陵。

    金陵曾號稱華夏國的最佳風水寶地,但為何建都的王朝都異常短命?書中竟有一篇文章直接用了這么一句反問句作為標題。并且列出了詳盡的史實。

    公元211年,東吳太祖孫權(quán)遷都金陵,建立東吳政權(quán),歷六十九年,為晉國所滅。

    公元318年,瑯琊王司馬睿在金陵建立東晉王朝。百余載為金陵歷代政權(quán)最長時間,后為劉宋所滅。

    公元549年,侯景之亂發(fā)生,兵圍臺城,梁武帝蕭衍活活餓死于皇宮之中,金陵城內(nèi)軍民遭受了第一次空前的劫難。

    公元589年,大隋平江南,陳亡。史載,金陵“城闉宮闕,平蕩耕墾”。

    公元937年,李昇建立南唐,定都金陵。975年,被宋攻滅。僅歷三十九載。

    公元1275年,蒙元大軍占領(lǐng)金陵(史稱建康府),四年后南宋滅亡。

    公元1368年,明太祖定都金陵,不久禍起蕭墻,燕王朱棣將大明朝國都從金陵遷往燕京。

    公元1645年,滿清大軍占領(lǐng)金陵,南明政權(quán)滅亡。

    公元1853年,太平天國占領(lǐng)金陵,建都天京,后為滿清所破。城建城破,金陵再遭屠戮。

    太平天國在金陵建都竟不足十年,就天不平,國亦亡了。

    金陵,十朝國都地,除了明太祖在位的三十一年時間里,基本上沒有做過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tǒng)號令天下的都城。王朝何其短命,偏安一隅,只留下段段悲歌。

    東漢末年,金陵就被視為“龍蟠虎踞”之地。理學大家朱熹更是認為,金陵山水形局嚴密,土地遼廣,四象俱備,是東南地區(qū)帝都的首選之地。

    但后人也指出鐘山雖有龍蟠之象,石頭山有虎踞之形,雞籠山有玄武之態(tài),但鐘山巨碩無比,是雞籠山和石頭山的幾十倍大,雞籠山又有個玄武湖,更加不足顯弱,金陵城建于中間,帝王底氣天生不夠充足厚大。

    而且歷史上,金陵又曾經(jīng)多次被歷代帝王忌憚有王氣,怕有反王出,對金陵風水屢加以破壞。更是讓金陵難以承載起一國之都的氣運。書中著重又提到,金陵歷史上最的大兩次風水破壞。

    第一次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的金陵還沒有建城,先是吳國的屬地,后來被越國占領(lǐng)。接著,楚威王又趕走越王。進城之日楚威王擎興游玩,登上獅子山,發(fā)現(xiàn)金陵王氣太盛,于是全國征召風水術(shù)士,后得提議在紫金山下埋金以鎮(zhèn)王氣,因此才有了金陵之名。而陵一字,取掩埋之意。

    第二次是始皇帝的“水破天心”。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也是最后的一次東巡。始皇帝當年浩浩蕩蕩巡游云夢,浮江東下之時,遠遠的就看見了陽光下王氣氤氳的金陵,始皇帝一眼便被這里鐘毓山秀的氣勢所吸引。

    始皇帝一生除了追尋一統(tǒng)六國外,更是苦苦追尋長生之術(shù),巡視之時,身旁必定有方仙術(shù)士陪伴一側(cè),而這些術(shù)士自然俱精通風水之術(shù)。

    其中的一位術(shù)士看出了金陵的與眾不同,遂向始皇帝建議道:金陵地形險峻,虎踞龍蟠,王氣極旺,乃龍脈地勢,五百年后會有天子坐鎮(zhèn)!

    始皇帝其時俾睨天下,何等高傲之人?他心認為,嬴姓家國理應(yīng)皇脈相續(xù),一姓帝國千年萬載,生生不息,豈能容忍還有別的天子出現(xiàn)?于是大怒,要隨行方術(shù)之士出良策解決。

    那剛提出建議的術(shù)士淡定從容,一指指向遠方方山,要求始皇帝截斷方山,他認為方山地處金陵東南,頂部平坦如官印,為天印之山。天印,亦即上天賞賜的官印,決定了金陵之地的王氣興衰和吉祥命運。斷了方山龍脈,就是阻隔了金陵的王氣。再引淮水貫穿金陵,通達長江,讓這條秦淮河沖盡王氣,異性天子再不得出。

    始皇帝對這個建議并不滿意,要求一次做絕,于是獅子山、馬鞍山都被一同截斷。此后,金陵改又被稱為秣陵。何為秣陵?飼馬的草料場矣。

    帝皇一聲令,軍民趨于行。一時間,方山斷裂,淮水貫穿,幽靜的秦淮河,從此默默地緩緩流淌,流出十里秦淮河,淌著六朝金粉地。

    而此后的君王,因為金陵的氣象萬千,依然有定都于斯,又被譽為“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十里秦淮有說不盡的盛世繁華和春媚,溫婉嬌柔和雅致的更成了它的代名詞。

    每一個進入金陵城的統(tǒng)治者,一開始都氣勢如虹,然而不久便開始腐敗墮落,是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脂粉氣十足的秦淮河,迷離了統(tǒng)治者的眼睛,溫軟了虎狼之師的斗志,給金陵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無邊劫難。千古以來,多少英雄人物醉死在了這溫柔之鄉(xiāng)。

    翻開金陵的歷史,可謂血淚充斥,戰(zhàn)亂不休——侯景之亂、湘軍屠城、日寇屠殺等都是尸骨無數(shù),冤魂不止。華夏歷史上,哪個都城遭遇過如金陵城這般的破城屠城?故就到如今,金陵的處處旅游景點,都讓人覺得帶著幾分濃郁陰氣。

    其中尤以中山陵龍脖子路、雨花臺、江東門、仙鶴門等最為詭異難言,龍脖子路為古戰(zhàn)場,陰森恐怖;雨花臺曾為亂葬崗及民國刑場,驚悚嚇人;江東門地區(qū)有大屠殺紀念館,白骨磷磷,陰氣逼人。仙鶴門為日寇坑殺華夏人的地點之一,更是尸骨遍地、血流成河、觸目驚心。這幾個地方陰氣之重,即使在炎炎夏日,依然能夠感受到絲絲寒氣,近代為了人民的安居定心,不得不在周圍以八卦陣的形式,建立了八所高校,望求用莘莘學子的陽剛之氣,鎮(zhèn)壓這些地方的怨氣邪氣。

    金陵雖然一再受到破壞,并且歷盡無盡的災(zāi)難,但當年日寇,依然特別重視魔都和金陵的風水布局。書中甚至提到,當年日寇戰(zhàn)敗后,回國時挖走金陵十斤紫金泥土,燒制了一尊菩薩。而安置菩薩位也是極其講究,露天而建,面朝金陵,還建了一座神社,于其中日夜參拜。此些番作為,又是為何?

    而這些和銅鏡收精銳戰(zhàn)魂,竊取國運,是否又有所關(guān)聯(lián)?

    在龍組的資料上,還提到過,金陵的地理位置,因為剛好處在下游長江和華夏三大干龍之一南方干龍盡頭的交匯之處,所謂“襟帶長江而為天下都會”。為了讓這得天地獨厚的古都,能成龍脈結(jié)穴,使得龍氣重聚,再盛華夏國運,龍魂歷年來,費盡心機,亦是作了許多補救的手段。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朗县| 裕民县| 金阳县| 镇赉县| 虎林市| 溧水县| 乌鲁木齐市| 河间市| 泽普县| 信宜市| 宁海县| 定日县| 新丰县| 高碑店市| 肇源县| 镇原县| 观塘区| 池州市| 苍山县| 东源县| 揭阳市| 绥阳县| 陕西省| 南京市| 青浦区| 淮南市| 前郭尔| 宁乡县| 金华市| 乌兰浩特市| 射阳县| 新民市| 西畴县| 磴口县| 汕头市| 西吉县| 平罗县| 奉贤区| 芦溪县| 岳阳县| 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