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怕高密王阻止,這番話馮老太爺說的非常快,卻字字誅心,幾乎全部敲打在盛老太爺的心坎上!
看著盛老太爺頃刻之間滿頭大汗,因著天人交戰,整個都在短短片刻仿佛老了十幾歲,高密王挑眉:“馮老爺子說的什么話?仿佛孤要你們謀害孤的兒子媳婦似的!孤只是……對桓公仰慕已久而已!”
聞言,室中有片刻的安靜,旋即三位老人異口同聲的問:“當真?!”
高密王淡淡說道:“三位,明人面前不說暗話,你們覺得,眼下這情況,孤就算覺得密貞不孝,還用得著自己為難他么?若果長安這邊迅速寧靖,孤還得設法接應他,免得他當真有什么三長兩短才是……怎么著也是孤的嫡親骨血不是?”
對于他說會接應容睡鶴這點,馮老太爺跟徐老侯爺是不太相信的。
但如果孟伯勤叛逃茹茹,西疆跟北疆接下來都沒安穩日子過,高密王倒確實不必急著對付容睡鶴。畢竟就算他這會兒就打下來上林苑,以兄終弟及承位,總也有許多善后的事情要處置,既然容睡鶴已經有茹茹幫懟了,他坐山觀虎斗,等著漁翁之利,何樂而不為?
所以,這位王爺,此番“請”他們過來的目的,真的只是,為了對付桓觀瀾?
三人彼此交換著眼色,都有些驚疑不定。
“桓觀瀾早就死了,這點是密貞親口說的,當時停靈島上時,蘭辭因為欽佩他的才學,還秘密去致奠過。”盛老太爺心下暗忖,“這事兒當時他沒告訴我,事后密貞的身世曝露,卻是全部交代了的。”
“后來密貞跟喬兒幾個孩子北上,經過碧水郡時特別停留,就是密貞秘密送桓觀瀾的靈柩歸返故里,由桓家的那位靜淑縣主接應。”
“現在高密王卻想方設法的要打聽他,忌憚之色,溢于言表,顯然桓觀瀾八成留下了什么手段在針對這位王爺……桓觀瀾是密貞的老師,且將密貞當成了衣缽傳人,如吉山盜之類的暗手都留給了密貞,既要針對高密王,八成是希望將天下留給密貞的……”
盛老太爺也認為,容睡鶴比高密王更適合登臨大寶,一來容睡鶴年輕,高密王卻已經垂老,面對隔壁惡鄰才換了一個對中土虎視眈眈的可汗這種情況,年輕而充滿朝氣的容睡鶴,比衰老的高密王看著都要可靠不少;
二來高密王選擇的繼承人容清酌,實在讓人不放心。
畢竟皇帝雖然口口聲聲是“天下萬民之表率”,實際上對于能力的要求比道德高多了。
容清酌這種道德遠遠高于能力的人,做閑王、做臣子都成,做皇帝,哪怕是無憂無慮的守成之君,也很容易給后世留下隱患。
特別是他還有個很能干很厲害的岳父戚見珣。
誰知道是不是孟氏第二?
問題是,這會兒容睡鶴人根本不在長安,短時間里也是無力謀取長安。
但孟伯勤的叛逃,北疆的爛攤子,茹茹的野心勃勃……說不得草原上就已經在厲兵秣馬的準備開戰了,中原朝廷卻還內斗的亂七八糟,這會兒高密王出面主持大局,顯然比容睡鶴繼承皇位更便捷、消耗更少……前提是容睡鶴愿意做出這個讓步。
然而銳氣十足、正冉冉上升的容睡鶴怎么可能同意做出這個讓步?
再說高密王口口聲聲“密貞怎么也是孤的嫡親骨血”,實際上容睡鶴如果落到他手里,會是什么下場真不好說。
容睡鶴如此,夫妻一體,密貞郡王妃盛惟喬,還有他們的孩子,難道還能有好結果?
盛老太爺心里亂七八糟的,早先他已經出賣過孫女孫女婿一次了,已經覺得沒法跟艾氏交代了,難道那件事情過去不幾日,又要來一回嗎?
可是如果不答應的話,自己會被高密王怎么樣他倒是無所謂,他擔心的是,大穆會怎么樣?
大穆要怎么辦?
“如果王爺答應,平定長安之后,立刻派人前往北疆接應草民的外孫女還有甥孫的話。”盛老太爺正天人交戰,忽聽馮老太爺沉聲說道,“王爺但有所問,草民但有所知,絕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且,草民還會立刻傳信南風郡,支援王爺一批糧草!不敢說太多,十萬石上下,總還是有的!”
國朝承襲前朝的度量衡,一石約為兩百斤,大穆因為連年風調雨順,米價低廉,就算去歲茹茹先后進攻北疆、西疆,導致物價略有上漲,然而南方距離遠,受到的影響不大。
這會兒一兩銀子,大概仍舊可以買到兩石大米。
十萬石大米,也就是五萬兩銀子。
此刻夏天將近,正逢秋收,說不定大肆采購價格還能再壓低點。
哪怕從南方運過來的損耗以及運輸費用加起來,對于豪富的馮家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但對于高密王來說,送上門的好處不要白不要,他雖然不怎么喜歡盛惟喬,可這兒媳婦左右威脅不了什么,關鍵還是容睡鶴。若是容睡鶴此番一敗涂地,看在王妃還有世子的面子上,對容睡鶴夫婦好一點也沒什么;若是容睡鶴居然還是撐了下來,那么將他的妻兒掌握在手里就更有必要了。
是以高密王略作思忖,便頷首:“不必等長安平定,孤等會兒就派人前往北疆,尋找康昭母子!”
馮老太爺就說:“桓觀瀾其實早就死了!”
這話說了出來,盛老太爺心情復雜,徐老侯爺則是拼命給他使眼色,示意他慎言,免得高密王知道桓觀瀾已死,沒了畏懼,對付起容睡鶴來更加不遺余力……而且容睡鶴許多狐假虎威的地方,說不得也要被揭露。
最要命的是,老師去世,做弟子的卻不曾張羅后事,反而秘不發喪,即使有著種種緣故,難免為人所詬病。
“……這消息老爺子從何得知?”高密王雖然早先也有這樣的猜測,但見馮老太爺這么干脆的承認,也有點吃驚,定了定神,問。
馮老太爺沒理會兩個同伴的臉色,自顧自的說道:“是密貞親口說的,而且草民也反復盤問過草民的女婿,就是王爺的親家。王爺曾經為了確認密貞的身世,派人前往南風郡秘密調查過盛家,想必應該知道,草民那女婿與玳瑁島公孫氏關系不壞,很早以前就在島上見過桓觀瀾。不過草民那女婿雖然曾經入過翰林院,到底入仕不久就歸鄉了,對于帝師的容貌并不熟悉!”
“而且在玳瑁島上的帝師,與叱咤朝堂時候的模樣也大不相同。所以草民那女婿壓根就沒想到……還是后來將密貞認作子嗣帶回盛府后,才漸漸知道的。那會兒草民的女婿其實有點后悔,因為王爺也知道,草民那女婿其實是知道密貞不是盛家血脈的。”
“之所以認他為子,無非是想著膝下沒有男嗣,怕草民的外孫女出閣之后會因此被婆家欺凌。”
“密貞才貌雙全,為人也是知恩圖報,草民的女婿對他十分滿意,只是草民那女婿既然是為女兒著想,自然希望密貞做了盛家子嗣之后,就清清白白的做個富家公子,跟往事一刀兩斷!”
“若果密貞只是同玳瑁島有些淵源,以我南風郡三家的地位,卻也不憷。公孫氏斷不敢糾纏不清的!”
“但是桓觀瀾,這位帝師么……”
“連王爺都對他如臨大敵,何況我們這種鄉野人家?”
“只不過草民的女婿正琢磨著這事兒要怎么辦時,誰也沒想到,草民那外孫女竟與密貞互生情愫!”
“當時草民所在的馮家,長女所在的宣于家,包括草民的小女兒小女婿,對于這門親事其實都是反對的。”
“密貞為此親自南下求親,當面說服我們。”
“草民那會兒就問過桓觀瀾之事……因為盛家在南風郡雖然算得上有頭有臉,擱長安那可是什么都不是!”
“誰知道密貞要娶草民那外孫女,是不是因為受了桓觀瀾的指點,打著讓我南風郡三家撒銀子給他鋪路,完了再過河拆橋將咱們踢走,甚至是對喬兒始亂終棄的主意?!”
馮老太爺淡淡說道,“草民出身的馮家,在南風郡算是老字號的勢家了。祖上積下來的教訓,自己這把年紀見過的無情無義之事,可以說是多了去了!涉及唯一外孫女的前程,草民當時能問的不能問的,反正只要想到的,一律都問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密貞也是反復說明,盡力解釋……后來還是草民的女婿都回憶起來,說是帝師的尸體他見過。”
“這么著,草民這幾個才放心……草民那女婿對女兒有多寵愛,王爺想必也有所耳聞。”
“其他事情上他都可能騙人,但在喬兒的事情上,他絕對不會掉以輕心……若果桓觀瀾還活著,草民那女婿,怎么可能讓掌上明珠摻合進玳瑁島那種亡命之徒都不敢摻合的漩渦里去?!”
高密王皺眉說道:“然而密貞本身牽涉的漩渦也不小。”
“但密貞畢竟是您的親生骨肉。”馮老太爺態度誠懇道,“父子之間縱然有隔閡有誤會,您還能真的殺了他不成?!至于孟氏,不瞞王爺,草民從來沒覺得他們能夠笑到最后,畢竟從開國到現在,大穆就沒出過大的亂子,可見福祚未衰,怎么可能輪得到外姓人鳩占鵲巢?!”
“如此盛家薄有產業,即使密貞落魄了,接濟些他們夫婦,讓他們錦衣玉食的過太平日子,總是沒問題的。”
“那么喬兒跟密貞兩情相悅,咱們這些做長輩的……又何必非要做惡人,拆散他們呢?”
“……”高密王沉默了會兒,說道,“既然桓觀瀾早就死了,那么會兒,隱藏幕后,操縱大局的……是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