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各國形勢
與深藏不露的相比,趙武反而有一種對當下形勢了解不及萊皇的感覺。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等羅天大國再次派兵征伐夜國,夜國將要面臨的形勢會更加嚴峻。當然放眼整個北域,不知道有多少國家的處境比夜國還早艱難。
拋開眼下的形勢不提,夜都之危已解,趙武要即刻回去復命,此次秘密率軍前往萊國擒下萊皇,在不威脅到萊皇性命的情況下,趙武的計劃非常成功。當然至始至終,趙武都沒有要殺了萊皇的念頭。
趙武早就想過一旦萊皇有個意外,他們的計劃將以失敗收尾,到時不僅與萊國結成深仇大恨,蒙、萊聯軍還會更快攻破夜都。一旦夜都淪陷,夜皇的結局好不到哪去,之后夜國會完全陷入混亂的局面,趙武與那五萬夜軍不僅要在萊國對抗一國勢力,還要提防萊國回防的大軍。
四面受敵之下,即便趙武的謀略超凡,最后也難以將那五萬夜軍毫無損傷的帶回夜國。假使趙武可以帶著一些殘兵敗將回到夜國,想必那時的夜國已經不是原來的夜國。基于以上緣由,趙武非但不能對萊皇動武,甚至不能觸犯萊皇的威嚴。
在萊軍撤離后這一點極其明顯,所以一直以來萊皇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被趙武軟禁,反而說是配合趙武更恰當一些。
說起來,之前趙武與萊皇前往先城的途中,趙武還是一直以下臣的姿態自居,并不曾冒犯過趙武。盡管如此,到了最后趙武還是不能確定其自身與五萬將士的性命如何,可以說掌控一切的還是萊皇才對。
另外,根據趙武對萊皇本人的了解,趙武很清楚若是萊皇不愿撤軍,即便殺了萊皇也不能讓萊皇改變決定,所以萊皇的確是給了夜國一次機會。越想趙武越覺得萊皇的用意意味深長,越有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
在感嘆萊皇英明神武的同時,趙武又想到了天下的形勢,紛爭不斷。事實上,現在整個北域許多地方一片混亂,戰爭造成的影響不斷擴大。
在北域南部,一眾邊域小國后是大奇公國,近來大奇公國與那隔著一片海的中央帝國來往甚密,各種物資不停地押運過來。戰爭已經在蔓延到大奇公國各地,大奇公國也是不惜財力要打贏各地戰爭。
與其他公國向外擴張不同的是大奇公國要應付的戰爭都在其境內或是邊境處,這一點與大奇公國的地理位置有一定關系。
從整個北域版圖來看,大奇公國東、西兩面與古玄、青元、北荒三大公國都有接壤區域,在那些接壤區域之間難免有一眾小國存立。如今大奇公國一邊要吞并南面的一眾小國,一邊還要應付來自三大公國邊境區域的威脅,縱使有再多的軍隊還顯得兵力不足。
現在真正讓大奇公國頭疼的不是與其接壤的三大公國,而是邊境周圍一些小國以及內部問題。大奇公國的面積之大在北域南部的五大公國中只有戰前最西面的羅天大國可比。
由于君權出現問題,戰亂初始,許多封地諸侯接連叛變,一個個占地為王,把各自封地從大奇公國原有的版圖里劃分出來。有的諸侯相互聯系組成同盟,勢力之大超乎想象,迫使大奇公國為平叛不得不動用大量兵力,以至于在征討諸多小國時經常出現兵力不足的情況,最終導致沒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出成果。
另一邊,大奇公國邊境的那些小國在知曉大奇公國內亂頻生的情況下,一個個自發地與其他國家組成聯盟,共同反抗大奇公國的征伐。那一眾小國聯合起來后整體力量自然不同小覷,致使大奇公國在南部以及其他區域的征戰一度失利。
在局勢得不到有效控制下,甚至之前大奇公國通過外交手段吞并的一些小國,近來因為看到大奇公國局勢嚴峻臨陣倒戈,加入反抗聯盟,一同對付大奇公國,那些小國的反叛更是讓大奇公國在邊境的兵力吃緊。
距離北域的混戰開始已經有將近一年時間,在國內局勢越發嚴峻后,現在大奇公國投入在邊境的兵力更是大大減少。花費那么多軍費至今卻一寸征地未得,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大奇公國的整體形勢越來越差。
現在東面的北荒公國,因為其他方位的領土擴增已到極限,又見大奇公國連番作戰失利自然而然地打起了大奇公國邊境的主意。
在北荒公國投入大量兵力后,大奇公國的東北區域更加熱鬧,幾乎到處都是戰亂,不管是什么險地、兇地,只要是有人住的地方,哪里就會有戰爭。原本許多隱世的勢力與平民都無端地攪入到戰火之中,飽受著戰火的摧殘。
隨著東境區域的戰事增多,以及南部反抗勢力不斷強大,大奇公國漸漸有種首尾不顧的趨勢。而在過去一年不到的時間里,大奇公國已經為各地戰事投入百分之八十的兵力。相較另外四大公國而言,大奇公國目前已有著難以估量的損失。
盡管如此,大奇公國依舊沒有挽回局面的趨勢,在形勢不斷下滑后,周圍越來越多的小國加入反抗,早晚有一天整個公國將陷入完全不利的局面。在這種形勢下,皇權所承受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事實上,大奇公國內部那些諸侯叛亂與皇權的不穩定有著很大關系,一直以來的皇位爭奪,不僅促使皇權對皇室宗親的誘惑更大,導致宮廷之中內斗不斷,還造成整個公國的局勢紊亂。
現在隨著形勢加劇,皇室宗親沒有凝聚一起,反而在皇權的爭斗方面愈演愈烈,更是導致形勢加劇。相較于夜國而言,如今的大奇公國內憂外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四面楚歌。如果皇權問題始終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可能做為北域七大公國之一的大奇公國將會率先毀滅。
拋開大奇公國的情況不提,在北域東部,青元大國像高山一樣聳立,巨大無比且固不可摧。在戰亂始初,青元大國第一時間向諸邊各國派出使節,利用各種政治手段,不斷地達成擴增領土的目的,從而讓青元大國的版圖不斷擴展。
極少想要反抗青元大國的小國家,不是一個個都有像趙武那樣的統帥,在青元大國征伐下一一歸降,一直到現在,青元大國吞并臨近小國的速度都非常之快。現在除了周邊幾個面積大一點公國以及夜國是難啃的骨頭外,其他小國不論遠近基本都已成為青元大國的爪牙。
現在北域東北部絕大多數公國都已經被青元大國納入領土范圍,當然單單是形式上的臣服還不能保證那些國家會盡力為青元大國效令,再加上青元大國南部邊境,那些小國聯合行為的影響,青元大國擴張勢頭已有所減弱。
目前為了使還在反抗的那些國家不策反已經降服的國家,青元大國不斷調遣那些小國的軍隊為他們東征西伐,去打那些難啃的骨頭,不限時間,青元大國似乎只圖那些歸降的國家不斷為他們效命。
在利用那些歸降國家的同時,本國的軍隊一直都在加緊訓練,但從未參加過戰爭,青元大國此舉的高明之處在于不管那些小國能起到多少作用,戰爭都會削弱參戰方的實力。如同現在的翼國般,翼國雖然輸了,但對于青元大國卻未必如此。
在青元大國看來,失去軍隊的翼國如同是對其他國家一種現成的物質獎勵,在夜國沒有能力占領的情況下,青元大國可以采取默認的方式將翼國的領土做為獎勵,分給那些即將為青元大國征討夜軍的國家,可謂是一舉多得。
當然這種隱含的政治意圖,青元大國不會表現的太過明顯,為了不寒人心,起初只是打著幌子派別國的軍隊到翼國入駐,以保衛翼國的說法占據翼國的一些領地。如此一來翼國的君主在失去軍隊的情況下無話可說,或者是沒話敢說。時間一長,翼國那些被占領的領土最終歸屬可以想象。總而言之,青元大國擴增領土的方式一直在手段上,而不像羅天大國表現在武力上。
做為五大國中軍事力量最為強悍的公國,羅天大國一直奉行著能打便不多言的原則,可以說在整個北域的名氣都極其強大。
羅天大國位于北域西北方位,地廣人多,在其后面是一些即便聯合起來都沒有力量抵抗羅天大國的一眾小國,再后面便是北荒山脈。多年以來,羅天大國之所以沒去吞并那些小國,不單是因為那些小國地廣人稀甚是貧瘠,還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羅天大國完全把那些小國當做是一道屏障,用于抵御來自北荒山脈的獸患問題。
在北荒山脈邊上的那些小國,獸患問題于他們而言如同家常便飯,他們常年疲于應付獸患問題,但正因為有那些小國在,多年以來,羅天大國根本沒有獸患方面的問題。
(補章)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