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開拓者的樂趣求全訂
人終究會活成自己討厭的模樣。
這是很久以前的真香定律。
這是一種人類對于世界規則的一種妥協和無奈。
就像是電影中這個殺手不太冷的經典臺詞。
人生總是這么痛苦么,還是只有童年痛苦?
總是這么痛苦
因為痛苦,是生活的常態與本質。
而這種痛苦的來源,有恐懼,有貪婪,還有一些作。
更無奈的是,不管身處什么位置,只要是在人世中,就難以逃脫這種痛苦。
在穿越來之前,王詡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感染上兩千多年前的痛苦。
王詡最初只是單純的想要活下去,尋找回去的路,在順便探索一下跟自己莫名其妙穿越有關的孤竹到底隱藏著什么。
所以他只有選擇成為孤竹大帝,帶領那群食不果腹的孤竹人,尋找活下去的方式,這是來源于他對于死亡的恐懼。
當孤竹國建立起來之后,人口越來越多,糧食越來越多,甚至還具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之后,王詡以為自己會輕松一些,因為他有了戰勝恐懼的資本。
但是當真正解決了生存的恐懼之后,又會有其他的問題和恐懼出現。
這讓王詡想起想起進化學中的一個論點。
人類的進化,就是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輪回。
解決了孤竹人的生存問題后,王詡不得不考慮他們的立足問題,于是王詡利用王離來試探秦國的動態,最后甚至還做出了出兵援助遼陽戰役的決定。
這個決定,看似是眾望所歸,所有人期待一場戰爭,不管是那些奴隸出身的,還是野人出身的,尤其是墨奎這些孤竹人。
他們需要一場戰爭,來降孤竹國的統治,徹底奠定。
但是沒人知道,王詡在下這個決定的時候,真的很痛苦。
作為一個長在紅旗下的后世人,對于生命的理解跟這些古人是不一樣的,戰爭就意味著死亡,不管王詡能夠提提供多么先進的武器裝備,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自己當初廢了那么大力氣和心機,才讓這些人活下來,然后現在要親手送他們走向死亡,即便這個死亡是有意義的,王詡依舊很難受。
第一次看到包裹著玄鳥旗幟的孤竹戰士尸體整齊的排列在平剛道的黃沙地時,沒有人能夠體會王詡當時的崩潰。
不過崩潰之后,王詡悟出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為什么千金之體,坐不垂堂,萬金之軀,不離高鑾。
大多數皇帝一輩子都很少走出過皇宮,不只是為了人身安全考慮,更重要的就是,讓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永遠都不了解什么叫做真正的人世。
這樣一來,皇帝就有絕對的理智來下達政令,錢糧,性命,土地這些東西,他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沒有基本的認知。
這樣就不會被其他情緒所左右了。
可能只有做到像機器一樣客觀,才適合做一個上位者。
王詡不想做一個上位者,但是他目前卻不能放下,所以他只能慢慢學習成為一個上位掌權者。
用烏青王,就是他的第一個課程。
原住民的問題,就交給原住民,自己只需要選擇一方,樂見其成就好了。
因為王詡現在已經失去了判斷好壞的能力。
他現在只想做到,眼不見為凈。
只留下翟仇和一萬孤竹軍,幫著烏青王防守昌縣。
王詡帶著剩下的人,以及所有扶余nn開始向西邊緩慢撤離,邊走邊修繕一下孤山峽谷,算是送給烏青王防守的最后禮物。
有人類活動的區域,和沒有人類活動區域,區別真的很明顯。
在往西向遼河遷徙的途中,王詡體會了一次開拓者的艱辛。
去年帶著孤竹人遷徙的時候,走的是祖山境內那條遷徙之路,算是開荒過的。
但是這次從鞍山往西走,是真正的開荒了,就算是按照指南針的指向走,也偏差了好幾次。
最后王詡只能選擇效仿王賁攻打遼陽城的方式,橫推出一條路。
不過開荒雖然艱辛,但是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比如王詡在這兒找到了大量野生的梨樹,還有其他果樹,以及已經馴化成功的野生香菇,還有野生的五味子。
每次發現這些大面積的野生動植物,王詡都十分開心。
因為這些野生的動植物意味著會給孤竹國的物產更加豐富。
孤竹國一直很缺少兩種主要物質,一種是紡織用的桑麻,另外一種就是農作物,黃豆雖然好,但是光吃黃豆還是有些單一。
這次遼陽之行,在燕國收集了大量的小麥種子,其他谷物還要經過改良才能在東北耕種。
而紡織用的桑麻,雖然一路上看到很多野生桑樹,但是沒有蠶種,所以桑蠶就只能先緩緩,以后要是跟秦國通商的話可以購買,但是麻料植物王詡一直沒有發現野生亞麻或纖維類植物。
這次發現野生的五味子,算是第一種野生纖維類植物了,雖然五味子的纖維比較粗糙,做衣服不太適合,但是卻是做繩索的最佳原材料。
孤竹國航運業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足夠的繩索,孤竹國的漁都是用動物腸子編制而成,不但重而且韌性差。
有了這些野生五味子,至少可以解決繩索和漁的問題,雖然麻制漁同樣不科學,但是想要造出尼龍繩根本不可能,只能湊合用了,畢竟麻制漁華夏也用了幾千年了。
否則也不會有三天打魚兩天曬這個俗語了。
做衣服的麻料,只能以后慢慢尋找了,不過聽抓來的扶余俘虜說,箕子朝鮮似乎種植了大量的麻,已經向扶余沃沮肅慎等國售賣很多年的麻布。
孤竹國整體都是穿著獸皮衣的,雖然獸皮防風又保暖,但是透氣性太差了,而且不好清洗,而且隨著人口增多,獸皮的供應也會出現問題。
畜牧畢竟不是青蛙,繁殖成熟的那么快,即便繁殖能力強的兔子,想要長成至少要一年多,而且王詡已經在控制國內的畜牧數量了。
所以日常服裝還是要以麻布為主。
若是箕子朝鮮真的種植大量的麻,那倒是省事了。
箕子朝鮮的具置雖然還沒確定,但是已經從扶余人口中得知了大概區域,王詡對比了一下,應該就是營口以西到錦州葫蘆島區域。
這個區域比王詡資料中的箕子朝鮮要小很多,不過這樣也好,距離山海關近了,就算打仗補給也十分方便。
林中的蚊蟲蛇蟻多到一種難以想象的地步,不過好在遍地艾草,有一定的驅蚊蟲效果,而且很香。
但是艾草能驅散蚊蟲,卻不能驅散馬蜂。
自從上次禺春險些栽在扶余野人手中之后,似乎就打消了他天天喊著打仗的心思,專心撿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砍樹練兵加狩獵。
昌縣周邊的獵物明顯要比山海關周邊豐富的多,這里的熊羆都是成群結隊的,十分壯觀。
于是禺春就帶著于夷族的巨人們天天在林中狩獵,但是對于孤竹戰士來說,森林中最大的危險從來都不是數以百計的狼群或者成群結隊剛過n期的母熊,還有各種野羚牛,麋鹿山羊等正處于n期的重型動物,而是看著不起眼的馬蜂。
樹草豐茂的地方,除了水源豐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蜜蜂的分布了,因為所有植物的授粉工作,都是由這些辛勤的地球園丁們執行的。
所以蜜蜂的數量,決定森林的昌盛。
昌縣周邊的森林自然昌盛無比,所以馬蜂窩也遍地都是,多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所以王詡千叮嚀萬囑咐,大軍如果在林中見到樹上掛著蜂窩的樹,盡量繞路走,或者提前燒毀消滅,畢竟馬蜂的毒性太強了,而且致死率很高。
但是偏偏禺春是個不怕死的,打著給王詡弄蜂蜜的名義,天天去捅馬蜂窩,導致他手下這兩天減員嚴重,不過也確實有些收獲,那就是對于捅馬蜂窩,禺春已經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套路,還有工具。
王詡給他下了死命令,捅馬蜂窩可以,但是不要引到大軍當中。
王詡沒有制止的愿意就是他看出來,上次在扶余人手中受挫讓禺春很忐忑,他見王詡對馬蜂如此慎重,所以希望通過戰勝馬蜂的方式,來向王詡傳達自己的價值。
不管是動機還是目的,都很蠢,但是王詡就任由他去了。
“烏青王昨天帶著人跟慕漱離在林中大戰了一場,損傷數千人。”朱家每天都會定時向王詡報告昌縣的動向。
“我們已經走了多少里了?”王詡放下手里的樓船模型,活動了下身子,最近幾天他都在研究造船,雖然有不少造船文獻資料,但是實踐起來問題還是很多。
“已經近百里了,前軍已經到達遼河岸邊了,估計咱們后天也能到達。”朱家回答道。
“第一批舫舟下水了嘛?”王詡問道。
“已經有兩批平板舟下水了,已經確認了前部分航道,但是遼河水域崎嶇,河道深淺不一,想要順流而下,還需要點時間。”朱家說道。
“陸路呢?”王詡撥弄了下樓船的零件。
“斥候沿著遼河南下兩百里,不見人煙,而且道路也難行,還是行舟便捷些,而且說不定,能趕上烏青王把那個扶余太子趕走。”朱家笑著說道。
“看來戰績不錯?”王詡瞇起眼。
“雖然昨天烏青王第一次出戰就折損數千人,但是斬獲同樣不少,已經占領了西邊森林中的有利地勢,慕漱離后退至少三里,失去了對昌縣城池區域的見識。”朱家拉開地圖說道。
王詡看了眼“對方有沒有可能繞行?”
“那么將會被翟仇的弩兵射穿。”朱家搖搖頭。
“這場仗打下來,烏青王還能剩下多少人?”王詡皺眉問道。
“烏青王已經放出大量的奸細去慕漱離的大軍中散播謠言了,我覺得可能會擴展到六萬人以上。”朱家咧嘴笑道“我想讓劇亢留在這兒,帶著烏青王摸到樂浪和玄菟兩地。”
“劇亢這兩天都不在,就是去忙這個了?”王詡輕笑道。
“這小子有幸受到大帝的教誨,但是卻絲毫沒有長進,難堪大任。”朱家笑了笑。
“劇亢挺機靈的。”王詡笑了笑“你不能指望著把一個機靈的孩子,教程跟你一樣迂腐。”11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