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王霸之論,這題超綱
王詡一直是以一個謙仁親和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的。
所以不管是在孤竹人眼中,還是在外邦人眼中,王詡都是一個形象正面的領導。
但是當平日形象正面的領導,突然變得狡詐起來是,這種反差是很讓人恐慌的。
但是恐慌之余,盧艾不知道為什么還有一絲莫名的興奮。
不過這點興奮跟求生欲比起來,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帝君請恕在下愚昧!在下只是個略通醫術的山野村夫,王道寰宇之術哪里懂得。”盧艾伏地而跪,顫聲說道。
“不懂沒關系,蓋華說你天資聰穎,從小有過目不忘之能,而且擅讀書,尤其是對史書見解非凡,說說你覺得千古之間,幾人為王,幾人稱霸?特點又有什么?”王詡搖搖頭,語氣大有些不依不饒的感覺。
盧艾嘴角抽搐了一下,抬眼瞄了下王詡,縮了縮肩膀“若是帝君真的不追究。”
“談條件?”王詡挑眉笑道。
盧艾深吸一口,沉聲道“臣以為,所謂王者,持鉞者為王,受命于天,名正言順,行則仁,臥則德,聚周天星辰加持于身,凝練天地之愿為其志,然其道永昌。”
“也就是,仁德為主,運氣加持的君王?”王詡笑了笑“也就是命好則成王道啊?”
聽不出王詡語氣中的喜怒,盧艾越發的緊張,聲音也變得軟糯起來“這是稷下學宮有位儒者,名為荀子,他說的。”
“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朝無幸位,民無幸生。那位?”王詡挑眉道。
盧艾一驚,詫異的抬頭看著王詡,眸子顫抖。
荀子這句話是稷下學宮的秘傳,非儒門嫡系弟子不得傳,可以說這句話沒有傳出過齊國,千里之遙的王詡怎么會聽說?
是有儒門叛徒還是這位羨門帝君,真的有詭異?
“荀子口中的王道,說是以德服人,好是好但是也不好。”王詡微微瞇起眼“我自認還算仁德,手下臣民吃飽穿暖,還有娛樂之閑,但是入這蠻荒以來,也見過不少蠻夷部落,小的不說,光是那烏青王,就狼子野心死性不改,莫非是我仁德不夠?”
“在下說過,帝君是過于仁德,帝君的仁德,已經超出了這凡俗時間的理解,縱觀亙古,在下從未聽聞,有不收臣民毫厘賦稅的君王。”盧艾認真的說道,然后又連忙解釋“在下絕無一絲恭維奉承!肺腑之言。”
王詡勾了勾嘴角,輕哼一聲“那你的意思是,我太仁德了,他們感受不到?”
“是的,愚昧凡俗不值得啊。”盧艾一本正經的說道。
“那依你之見,我應該收點稅?”王詡挑眉問道。
“這”似乎心情漸漸平復了,盧艾漸漸鎮定下來,眸子也回復了精明“在下沒有從政經歷,不敢妄言,不過在下倒是認識一人,或許能夠為帝君解憂。”
“哼。”王詡冷哼一聲。
盧艾屏住呼吸,狂眨眼睛。
“那你覺得,王道君王有誰?”王詡笑了笑。
盧艾長出一口氣,抿了抿唇“軒轅氏,可稱王道。”
“說說。”王詡饒有興致的問道。
“軒轅氏生而神靈,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衰,諸侯篡動,軒轅持戈而號四方,天下賢才慕名麾下,有力牧,風后,常鴻,奢龍,鬼臾區,倉頡六相澤萬民,祿天下,后服蚩尤以震蠻夷。”盧艾認真的說道。
王詡摸了摸下巴,盧艾提起的幾個人名,有幾個熟悉有幾個陌生,但是能夠確定都是黃帝時期的大臣,他知道的力牧,風后,奢龍,倉頡這些都是華夏文明的奠基者,他們完善了文字,制定了度量,發明了水井,傳授種植五谷,教導五藝于萬民。
幾乎上至天文,下至民生全部幫黃帝解決了。
“軒轅氏卻為天命王道者,不但說下有賢臣名將,而且娶的妻子也都很厲害,嫘祖桑蠶,女節造鼓,蒼林庖烹,嫫母琱鏡,這天下的好事兒,確實都被他一人占了。”王詡輕笑著說道。
盧艾有些發白的唇顫了顫,沒有出聲。
王詡是帝王之尊,調侃上古帝君雖然不太尊重,但是也沒有毛病,但是他一介庶民要是此時搭話,那可就是忤逆之罪了。
“不過軒轅氏畢竟也算是羨門人物,很多事情做不得數。”王詡緊接著又問道。
盧艾呼吸一滯,大腦飛速的運轉起來,琢磨王詡到底想要聽到什么答案“虞舜或許可為王道,虞舜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為人忠孝,素有賢名,唐堯年邁,得四岳公舉為賢,唐堯下嫁兩女給虞舜,得華夏隱士,八愷、八元相助,逐四兇,行厚德,遠佞人,安天下。”
“八愷,八元?”王詡微微皺眉。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庭堅則皋陶之字,其齊圣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又有賢者八人,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盧艾說道。
“也就是指天下賢臣,盡歸虞舜啊。”王詡瞇著眼數了數,輕笑著搖搖頭“所以,有賢臣相投,則是王道?”
盧艾眨了眨眼,感覺王詡似乎對這個回答也不滿意,再聯想一下,自己之前還使計策當投名狀的蠢事,要是此時點頭,那就相當于打了王詡的臉啊,心跳一滯,連忙改口“昔夏禹,父為罪臣,以身代父,治理大澤,三過家門而不入,與諸侯之子,伯益,后稷,閼伯共治洪水,最終以德服眾,持九鼎登基,可為王道。”
“嗯。”王詡點點頭“不過夏禹也有點遠,不如說點更近的。”
盧艾見王詡似乎若有所思,心思一動繼續說道“帝湯用奴伊尹,服九夷,以滅夏,可為王道。”
“那姬發用姜尚,大會諸侯克殷,也應是王道。”王詡笑吟吟的開口道。
盧艾臉色一白,開始坐立不安起來。
王詡看著盧艾局促如同籠中亂竄的松鼠一般,忍俊不禁的笑出聲“好了,說完了王道,你再說說霸道。”
盧艾聞言長出一口氣,而且聽出了王詡言語中的戲謔,忍不住偷偷哀怨的瞪了王詡一眼,放松身子“在下是真的不懂什么王霸之道,只是多讀了幾本閑書,才斗膽于帝君獻丑,若是帝君真的想要解惑,在下有一人可以推薦。”
“解惑不解惑無所謂,我就是想聽聽你閑扯。”王詡朗聲笑到。
盧艾一怔,茫然的看著突然開懷的王詡,越發的搞不懂他到底要做什么了。
難道,是那自己解悶子???
“辟田野,實倉廩,便備用,案謹募選閱材伎之士,然后漸慶賞以先之,嚴刑罰以糾之。存亡繼絕,衛弱禁暴,而無兼幷之心,則諸侯親之矣。修友敵之道,以敬接諸侯,則諸侯說之矣。所以親之者,以不幷也幷之見,則諸侯疏矣。所以說之者,以友敵也臣之見,則諸侯離矣。故明其不幷之行,信其友敵之道,天下無王霸主,則常勝矣。是知霸道者也。”王詡笑完繼續說道“這是你剛才說的王道論的下半卷,別說你沒聽過。”
盧艾已經沒有心思驚愕了,悶聲說道“帝君既然心有所物,為何還要調侃在下一個村魯之人。”
“昔蚩尤,兵強馬壯,與諸侯親,先于神農氏交戰,又與軒轅氏,可謂力服天下,但是敗于炎黃之手,而服軒轅,蚩尤可算霸道?”王詡笑著問道。
“兵主蚩尤,當然是霸道之君。”盧艾點頭道。
蚩尤的形象在先秦時期,一直都是很正面的,是到了西漢獨尊儒術后,才被儒家抓為典型黑抹黑的。
在先秦之前,蚩尤的地位并不低于炎黃,因為當時華夏的主體崇拜還是各自先祖,沒有合流共認一祖,所以在祭祀諸神中,兵主蚩尤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正面形象,尤其是大戰之前,秦楚這些國家都會祭祀蚩尤祈求勝利。
“那同樣,起兵抗軒轅的蚩尤,應該也算霸道之君吧。”王詡笑道。
“額,蚩尤是君王沒錯,但是刑天只是炎帝手下一名方侯而已吧。”盧艾小聲反駁道。
“啊?是嘛?”王詡挑眉笑道“看來刑天所流的故事有誤啊。”
“畢竟是上古時期的事情了,難免有所紕漏,而且在下能看到的也都是野籍,做不得數的。”盧艾兩眼發亮的說道“所以在下所言,都是妄論,毫無根據。”
“沒關系,考史這種事情,在沒有明確的文物資料出土佐證之前,大多數文獻都是孤證,集思廣益才能有更好的發現。”王詡笑著擺擺手“不說上古之時,說說近的,方才提到的夏禹,夏禹之子夏啟,可是霸道之君?”
盧艾微微蹙眉“夏啟,似乎并非賢君啊。”
“夏禹傳地位于伯益,夏啟妒,發兵以武擊伯益,最終奪得王位。”王詡說道“這么推來,若是夏禹為王道者,他所傳位的伯益也應該是王道者,但是卻被夏啟打敗,是不是能證明,夏禹也并非王道呢?”
盧艾瞪大眼睛,滿臉疑惑。
這題對他來說明顯有點超綱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