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人卻只能同著林小福出發,因為路上每天依然要治療,沒了仁安的郎中在,就只有她親自動手了。
不過袁樂善和林小春這些日子跟著方長學,也不是白學的,所有流程細節都熟記于心。
趙子誠也跟著林小福學了針法入門,恰是以袁義為的腿疾為例而學,路上自可在林小福的指點下,為袁義為施針。
一切準備就緒,五月初九這天傍晚,方長宇和林小祿拜別了私塾先生,就回了家。
余家和楊家兄弟們也都來了鎮上,當天在趙家食府吃飯。
林安泰和林郎中、林四爺爺也過來了,同來的還有林四爺爺家的林學方,林安泰家的林有興、林有發,林郎中家的林學志、林學良。
除了送別,林家這些人卻還要去方家打招呼,接收鑰匙,辦理衙門手續。
忙到很晚方散,各自回家。
第二天天剛亮,一輛輛馬車就來到鎮西,把方家和林家這邊的行李都裝上車,先行往楊湖而去。
余家人在鎮上住了一晚,做了早飯吃了,這才同著一起回村。
如今天氣雖好利于出行,到底帶著婦孺,趙子誠選擇走水路。
從楊湖出去走三江南下,到萬源縣上岸,再走馬車出北陽州經云華州,再擦著德安州三縣踏上往京城的官道。
一路若順風順水、天公作美,便能省下近半月時間。
這是趙子誠和師父、湛華早就商量好的路線。
此時剛過端午,但南方雨水漸起,北方還是干燥晴天,并不影響他們搭船走水路。
船也是歸云莊自己的大商船,一艘足矣。
上午,一行車馬就到了楊湖,再與余家人作別,就下湖埠登船。
余家人站在岸上看著,也不禁落淚。
誰會想到才一年時光,林家就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此時余家兩老對自家閨女的虧欠之心,才會溢于言表,余老爺子大聲喊著:“丫頭,安置下來后記得往家寫信!”
林余氏聽見不禁哭了起來,在船上朝岸上深施一禮,算是拜別父母。
她也不知有生之年何時能回鄉,畢竟此去茫茫她并不知道會如何,只是跟著兒女走罷了。
船開動時,趙子誠出來把船板上的人都喊進船艙里,怕他們暈船。
林小福見娘傷神,就將孩子塞給她,有了外孫要照顧,也能分些心神了。
方鄭氏也在一旁勸慰,說她當初也是跟著老大千里迢迢來到李橋,剛安定下來,又要跟著去京城。
為人父母,養兒子、隨兒子,不就是這個理兒?
兒子在哪里,他們就在哪里啊。
兩個當娘的坐在船艙里說話,趙辰安躺在搖床里劃動著手腳,不時張張嘴,似乎也想說話。
林小福卻是抱著趙子誠的手臂站在甲板上看著外面的景色。
方長宇也帶著林小祿和袁樂善扒著船舷看風景,林小春一手拉著方翠、一手拉著袁樂心,也很熱鬧。
船艙有房間,這水上就要走幾天,自然飲水、干糧都帶了不少。
到中午吃飯時,林小福才嘆了口氣,想到昨晚就被送到鋪子里去的趙岳。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