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夜晚帶著絲絲冰冷,喜內官擔心太后著涼,隨即為太后披上一件披風大衣。格外關心貼切道:“太后,小心著涼。”
太后已然有些迫切,忙在喜內官的攙扶下道:“不打緊,老身身子骨硬朗,倒是玉蘭一事格外讓老身擔憂,但愿信使大人不負老身期望,帶來的是好消息。”
來到大殿之后,喜內官服侍著太后坐下,信使跪于殿下,叩首道:“太后萬福。”
太后雖然焦急,但臉上卻是波瀾不驚,沒有一絲擔憂之色,語氣平和道:“免了,信使此刻入宮見老身,可是為玉蘭一事而來?”
隨即太后一揮手又道:“來人,給信使大人賜座。”
信使謝過太后,俯身坐了下來,然后道:“啟稟太后,臣奉太后懿旨。前去萬國寺打探玉蘭傷情,承蒙太后福澤,玉蘭已無大礙,現已在于內官的護送下,進了宮門。臣,先行行來嘉寧宮為太后稟報。”
一聽此話,太后幾日來懸著的心終于有了些許緩和,自知總算可以在皇后面前有所交代了。忙問道:“玉蘭,身體可無恙?”
信使略帶遺憾,嘆了口氣,臉上有些惋惜道:“啟稟太后,玉蘭雖然身體并無大礙。但玉蘭因受刑,手足已不在,只怕日后不能再服侍皇后了。”
聽到此,太后臉上并無異樣,看不出是喜是憂,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自己手腕上的翡翠玉鐲,語氣依舊平淡如水,沒有波瀾,靜如死灰道:“如此便是玉蘭的福氣了!”
旁人根本聽不出太后此語到底何意,更不解太后為何如此反復無常,其中原由不得而知。信使只得隨口附和道:“是啊!玉蘭此劫,承蒙太后福澤,化險為夷,卻為她的造化。太后若無他事,微臣先行告退了。”
說罷信使起身行禮,欲告退下去。卻見太后突然停止了手中轉動菩提佛珠的手道:“等等……”
信使先是一怔,不知道太后突然叫住他有何吩咐,忙轉身施禮道:“太后可是還有事要交代微臣?”
太后放下佛珠,突然道:“玉蘭回到宮中之事,不得宣揚。玉蘭受刑一事,吩咐下去不得聲張,若哪個奴才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老身定不饒他。信使大人立刻將玉蘭帶到老身寢宮里來。老身要見她。”
信使自然對玉蘭一事,不敢亂言。雖然不知太后此刻要見玉蘭所為何意,但也不敢多言。隨即施禮道:“微臣這就去將玉蘭帶來,微臣告退。”
太后擺擺手道:“下去吧!”
信使匆匆退下,走出嘉寧宮時,天色已暗。宮燈在夜色中被秋風一吹,略顯凄涼。搖搖曳曳中漂浮不定,如信使此刻的心情,來不及多想。步伐矯健而急切,就匆匆去了清寧宮。
來時的路上他與于內官已經商量過了,因皇后身體虛弱,又在嘉寧宮殿外不慎摔倒,現在太后的嘉寧宮修養,由太后親自照顧。所以兩人決定先將玉蘭送回皇后的清寧宮,待太后定奪。此刻于內官一行人差不多已回清寧宮,所以信使直奔清寧宮而去。
玉蘭被于內官的幾個隨從小太監,攙扶下了馬車,由一個小太監背著玉蘭進了清寧宮,此刻的清寧宮格外冷清,因皇后不在。只留了幾個仆人在清寧宮,玉蘭不覺有些心酸。
曾幾何時,清寧宮是何等的熱鬧非凡,如今卻顯得如此凄涼,若不是郭秋月的到來,皇后的身份是何等的顯赫,各宮嬪妃時常前來請安巴結。
而如今除了華妃敢接近皇后以外,雖然簫妃也時常前來拜訪,可在玉蘭眼里,簫妃此人似乎有些陰險狡詐,其心是否忠誠難以琢磨,對她還是有些不喜歡的。
其他各宮嬪妃早已得知皇后已經失了勢,又怕郭妃怪罪,都躲的遠遠的。生怕惹怒郭妃而牽連自己,曾幾何時,這宮中也曾爭寵斗艷。而如今再沒有誰敢去與郭秋月爭寵。
華妃與簫妃就因在逍遙宮內多言一句,就引起了升天取月之事,害的華妃白白成了祭天的犧牲品。簫妃更是糟此冷落無依無靠,下場悲涼。
其他嬪妃倒是安靜,時常去巴結郭妃。雖然不能博取武韋帝寵幸,但也相安無事,沒有引來郭妃的毒爪。以至于害了自己性命。
玉蘭因失了手足只得被人背在肩上,見敲門聲驟起,清寧宮的小丫鬟韋婉。忙提著宮燈,打開了宮門。一見玉蘭又驚又喜道:“姑姑,您回來了。”
但當看見玉蘭的手足時,臉色隨即陰沉了下來,忙一臉心痛而無知的道:“姑姑,您的……”
還未等韋婉說完,于內官有些不悅道:“還不趕緊將玉蘭扶進宮?”
韋婉不敢多言,急忙道:“于內官辛苦。”隨即攙起玉蘭道:“姑姑,奴婢背您進殿休息吧!”
連日來因玉蘭一事,于內官休息甚少,此刻不免身心俱疲,困乏來襲。也不看韋婉一眼便道:“好生伺候玉蘭,今日之事不得聲張,若敢泄露半句,小心你的舌頭。”
韋婉臉色驟變,急忙道:“奴婢不敢,奴婢不敢。”
于內官這才道:“不敢甚好,鄙人還有事,就不在清寧宮多加逗留了,就此別過。”
韋婉背著玉蘭,本欲施禮道:“恭送于內官。”卻見于內官擺手道:“免了!”
隨即于內官吩咐手下幾個小太監道:“我們走吧!”
還未等于內官轉身,卻聽見不遠處的甬道內傳來信使的聲音,他步伐匆匆,喘著粗氣道:“等等……”
于內官聞聲望去,只見信使手提宮燈,面色緋紅,似有汗珠滲出,一臉焦急。于內官心中一驚,忙問道:“信使大人可是有太后懿旨?”
待到信使來到于內官近前,有些上氣不接下氣的道:“太后喚玉蘭進宮,特讓微臣前來帶話。”
玉蘭一聽太后,心中不由生出幾分恐懼,太后看似和善慈愛,經此事以后。玉蘭才知那是太后表面如此,背后卻是那樣心狠手辣,只因自己替皇后多言了幾句,就被處以凌遲之刑。
自己剛剛從萬國寺歸來,還未踏進清寧宮半步,難不成又要落入虎口。因剛在鬼門關轉了一圈,又因身負靜持大師的重托,她不免擔心起來。
入秋的冷風撫過玉蘭的臉頰,不知是因恐懼還是無助,竟然不由的打個冷顫,清寧宮外宮燈在風中飄搖,仿佛帶著些許不安與無奈,秋風瑟瑟,除了宮燈在搖搖欲墜中散發出點點光亮,宮外一片寂靜冷清。
于內官連日操勞,又因長途趕路,已是身心俱疲。聞得信使大人所言。亦不敢耽擱,連忙道:“太后此刻要見玉蘭,必定有要緊的事兒,信使大人,正好鄙人要去嘉寧宮給太后請安,不如我等一起面見太后如何?”
信使大人笑了笑道:“如此甚好……”
韋婉傻傻的立在一邊,背上的玉蘭輕聲道:“韋碗放我下來吧!”
韋婉哪能將她放下,玉蘭手腳已無。只能坐立,卻不能像常人一樣站起身來,還是信使大人眼疾手快,亦看出了玉蘭的不便之處,于是靠近于內官附在耳邊道:“于內官,恐玉蘭有些不便,還望于內官體恤。”
于內官自然知道信使所言,將手中拂塵搭至左臂,吩咐隨行的幾個小太監道:“玉蘭行動不便,酌情考慮。你們幾個快去給玉蘭備轎來。”
幾個小太監不敢多言,答應一聲道:“是。”
一行人借著微弱的月光,穿過嘉寧宮的甬道,進了太后的寢宮內,夜深人靜瑟瑟涼,似乎預示著接下來發生的一切都讓人無法琢磨,玉蘭更自知此一行兇多吉少。
在她仗義執言的那一刻,亦把生命置之度外,可是太后偏偏突然宣她此刻進宮,皇后還未曾謀面,自然靜持大師交代的事情還未告知皇后。這才是她心中不安的所在。
此時太后已經在喜內官的攙扶下,來到了大殿內,喜內官一一點燃柱臺上的蠟燭,頓時整個嘉寧宮大殿內亮如白晝,只是這燭光更顯陰冷,太后面無表情,從她臉上看不到任何波動,亦喜亦憂都不能從面部察覺。
于內官更是心中沒底,但還是屈膝道:“太后吉祥,千歲千歲千千歲。”
太后斜躺在大殿之上,不時撥弄著手上戴著的綠翡翠扳指,并不看于內官一眼。只是淡淡道:“起來吧!這幾日你與信使大人甚是辛苦,若無事就退下吧!”
于內官急忙跪在殿下道:“奴才為太后辦事,不覺辛苦,都是奴才應該做的。”
太后有些不耐煩的擺擺手:“好了,好了,退下吧。”
兩人方識趣的退了下去,喜內官見兩人離開,附在太后耳邊道:“太后,玉蘭此刻在殿外候旨,只是她手腳不便,不能自行走路,奴才已為其準備了步攆。還望太后恕罪。”
太后也并未動怒,因其玉蘭確實行動不便,太后也就破例讓其坐在步攆之上,由幾個小太監將起抬到了太后的寢宮內。
玉蘭被抬進來之后,內心更加恐懼,太后一慣給人的感覺是慈祥,心善。自從被太后處以凌遲之刑以后,玉蘭才感覺到了她的可怕,一點不比武韋帝心軟。不由的后背發涼,已然濕了一片。
雖然面帶恐懼,玉蘭還是準備從步攆之上起身行禮,太后見此擺擺手:“免了,你行動不便。勿需多禮。”
隨后太后向喜內官遞了個眼色,喜內官倒也識趣,立刻領會,一擺手對著丫鬟奴仆道:“你們退一下吧!”
等眾人離開以后,喜內官也識趣的退了下去,大殿內只剩下玉蘭與太后兩人,青銅大鼎內的香爐,裊裊還在漂浮著縷縷青煙,此刻殿內一片寂靜,更讓玉蘭內心不安起來。
良久太后才淡淡道:“你可知是誰救了你的性命?”
玉蘭自然不知,隨即答道:“奴婢不知。”說罷玉蘭再不敢多言,因為她知道此刻她只能有問必答,以免惹怒太后,只要自己能活著見到皇后,將靜持大師的囑托告知皇后,她便了卻了一樁心事,到那時生死對她而言也將輕如鴻毛。
太后立起身來,看向殿下的玉蘭,目光溫和沒有一點伶俐,只是淡淡道:“既然不知,那老身告訴你,也可讓你死的明目。”
一聽此話,玉蘭頓時心中一陣驚恐,看來太后并不打算讓她活下去,雖然害怕,玉蘭還是稍稍撫平了一下心情。也不答話,只是呆呆的望向太后。
太后嘴角微微上揚,冷笑一聲:“難道你就不想求老身饒你不死?”
玉蘭這才帶著淡淡的語氣道:“太后要讓奴婢死,奴婢怎敢茍活。奴婢的命賤如螻蟻,既然太后不想讓奴婢生,奴婢又怎敢向太后奢求獨活。”
太后輕輕彈了彈大殿之上的鳳紋檀木幾案,臉色異常平靜,并未有任何波瀾。只是淡淡道:“相比東盛國的基業,你的命確實無足輕重。老身將你送往萬國寺乃也是萬不得已,雖然你現在還活著,但是老身既然下令凌遲處死你,就不能失了老身的威嚴。”
“老身聽聞你鄉下老家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吧?家父早亡,老母將你姐弟三人扶養長大,老身說的可對?”
玉蘭不知太后為何突然提及她的家人,頓時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讓玉蘭整個人都變的癱軟了下去,一顆跳動的心也隨之絕望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