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薛寶釵聽到伏壽問起她們這個,她便記起秦真的話,于是,她說道:
“奴婢們對以前的事情,都是不怎么記得。只知道忽然就來到了這里。看到董卓老賊,獨霸朝政,義憤填膺,這才是想著將他誅殺,還朝政于陛下。眼下的事情,奴婢們雖然記得清楚。但是過去,卻實在記不起來。”
伏壽聽了,無可如何。
這事,實在透著古怪。
但是,伏壽對此事,疑是疑,卻是不驚。
人家雖然來路不明,但是,幫了皇帝多大的忙?建立了多大的功勞?
這個,皇家不能抹殺。
沒有他們,皇帝現在能有這樣的榮耀?只怕他是一直要在董卓的威壓之下,難以挺直腰桿。
她們是對皇帝有恩的,不會威脅到皇帝。皇家得善待她們。
不然,誰知道他們皇家,是否會因此受到什么責罰?
這些事,真的很難說。
伏壽雖然對薛寶釵這樣的回答,心有疑慮。
但是,對她們,倒是不敢有惡意。
這個時候,皇家也是要小心謹慎,不可肆意妄為。
“這么說起來,姐姐們的事跡,倒是很有傳奇色彩了,真是讓人感佩!”
伏壽是說道。
……
……
“我們,只怕……皇家還是會心有疑慮的呀!”
在皇宮里面聊了那么一陣,薛寶釵回到了瀟湘宮。
見到秦真,她是這么說道。
瀟湘宮本來也是皇宮,秦真他們這些人,本來不是宮里人,按理不應該還住在這里。
但是她們身份特殊,而且,建有大功。皇帝這時候又有很多的事情要處理,對秦真她們,又不敢輕慢。
所以,仍然是讓他們先住在這里,然后,慢慢地想辦法,再給她們妥善的安排。
反正無論怎樣,對秦真她們,皇帝是不敢有一絲的疏忽的。
重建皇權的時候,如果秦真能給皇帝一些很好的建議,劉協本來也愿意將秦真帶在身邊。
但是,秦真自己能力有限,抓不住這個機會。
如此,皇帝還能如何?
“算了,我們最初的目的,已經達到。我們來到這里,最初面臨的問題,是怎么保全自己,讓自己生存下去。現在,這個問題,基本已經解決了。而且,榮華富貴,也少不了。”
“這樣,我們還要求什么?其它的,隨緣吧!倒是董卓的那些敗兵,現在都是怎么樣了?”
秦真是隨便地回答了薛寶釵的話題,然后他又問起了他要賈探春史湘云她們去做的事。
薛寶釵說道:“三丫頭做這些事,倒是還有一些手段。董卓貯存的財寶錢糧,現在都是我們接手了,他手下殘破的一萬多親軍,現在也是被我們安撫招編了下來。有了董卓的錢糧,那些大兵們,只不過是要混口飯吃,跟誰不一樣?”
“況且我們手里,早已經有了董卓的幾千軍兵,這些人如有不服,也不敢輕舉妄動。而還看到別人都是已經歸順了我們,他們為什么還要頑抗呢?”
“因此,除了一些特別頑劣的,其他人都是已經被我們整編了。這些頑劣的,當然也已經被我們處置。現在我們手里。可是有近一萬五千人呢!”
一萬五千人,這力量可是也不小了。秦真心里暗自思忖。
“有了這些人馬,我們就可以和皇帝做交換了。所以,現在,我們就只要等待就好。等待皇帝給我們榮華富貴。”
秦真是對薛寶釵說道。
對秦真他們這些人來說,這一個結果,已經是很好了。他們最初的理想,也不過就是在這個時代,能夠生存。
但是現在,他們不但能夠生存,而且,還能活得很好,這樣的結果,還不好嗎?他們還有什么可不滿的?
薛寶釵聽到秦真如此說,點頭默然。她們好像的確,未來一片光明啊!
她們現在只要等待,看皇帝會對他們怎么封賞吧!
皇帝重新登基的大典,在董卓被誅后第七天,舉行了。操辦這一切的重臣,是董承,王允那些人。
他們這些人,是朝中的老臣,對這一套天子程儀,門清。
所有的皇家禮節,祭祀程序,他們都是如數家珍,繁瑣的一套禮儀下來,能把人弄得頭暈。
秦真本來對這些也不懂,看著也覺得繁冗。這些事情,不讓他參與,他還有點謝天謝地的感覺。
然后就是封賞懲罰。對于這次事件,有功的人員,都要進行封賞。對秦真來說,這才是重頭戲。
其實對朝廷來說,皇帝祭天,昭告天下,皇帝要重掌大權,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對秦真來說,自己會受到怎么樣的封賞,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皇帝家的事,和他有什么關系,他為什么要多關心?
“義民秦真,忠肝義膽,值此奸臣當道,虎狼塞途之際,奮袂而起,掃除奸佞,廓清宇宙。復興皇室,居功至偉。特此賜封鎮國公,邑萬戶,永受皇恩,世代不替。”
皇帝就在議事殿上,群臣之前,封了秦真一個鎮國公!
秦真當時可是連董卓都是給他鎮住了的。封秦真鎮國公,當之無愧。
皇帝也有讓秦真繼續鎮國之意。
這個時候,皇室衰敗,勢力微薄,也是需要有一個人,能夠繼續鎮住國家,這才能夠保持皇權的威望。
“義民賈氏,時代書香,忠義兩全,值此危難之際,奮不顧身,為皇家驅除虎虜,以婦人之身,立此不世之功,特賜封賈門王氏榮國公,邑萬戶。永世不替,世受皇恩。”
賈家那邊,也封了一個公侯。
因為伏壽這個時候,也搞清楚了,秦真和薛寶釵她們,并不是一個家族的。秦真只是賈家的……賓客。
但是秦真功勞大,當然也要封賞。所以給了秦真一個鎮國公。
但是在漢朝,封王封侯,其實都是封地的。比如韓信,先是齊王,后來是淮陰侯,都是以地名封侯。
封鎮國公,沒有先例。
但是沒有先例,并不是問題。秦真這種事,沒有先例,不也是出現了?一個時代總是有一個時代的微小改變的。
就是漢承秦制,難道一成不變?東漢和西漢的制度,難道都一成不變?
微小的改變,是在所難免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