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里充滿了擁有各種怪癖的演員。
比方說葛大爺就喜歡在演一個有難度的角色前,會習慣性放空自己。
徐爭就是靜坐在一旁,沒有任何人打擾他。
他要進入角色!
就像他跟小白說的那樣,這次他就只安心做演員,劇組的事情,不會再操心!
這個很好,至少對小白來說,很好!
不過,這部戲之后,兩人估計再也沒有合作的可能了!
名利場籠罩下的劇組,永遠不會融洽,除非掌控片場的那個人,可以將劇組所有人都壓的抬不起頭來。
小白的目的是把《藥神》拍好…
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完全掌控劇組的能力和資歷。
徐爭也是那張習慣了做大哥,不太愿意只做演員的人!
這次能壓他一頭,只能說導演這個身份天生對演員克制,當然,也有徐爭的刻意退讓…
……
我們國家的所有演員除了訊哥,基本都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
也就是代入法!
其實,斯派表演體系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屬于小分支。
全世界范圍內(nèi)影響最大的表演體系是阿爾托創(chuàng)立的!
所謂的世界三大表演體系‘梅斯布’,真的只是國內(nèi)少數(shù)人的意淫…
解放初,文藝界受蘇俄影響很深,戲劇界大力推崇斯坦尼的學說,以致蔓延到我們的傳統(tǒng)戲曲,對老藝人形成掣肘。
把梅先生的名字加上本意是想?yún)^(qū)分寫實和寫意兩種戲劇,來保護傳統(tǒng)戲曲的美學價值。
而提倡“間離”的布萊希特又恰好杵在兩者之間,可以用來從斯坦尼過渡到梅蘭芳。但他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布萊希特體系”或者“梅蘭芳體系”,而是使用了“戲劇觀”這一稱謂,僅有斯坦尼,是稱“體系”的。
然后上戲的教授大概是為了發(fā)論文賺稿費,直接寫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梅蘭芳三大戲劇體系在二十世紀劇壇產(chǎn)生了巨大的、超越國界的影響,得到了東西方廣大觀眾的喜愛。’
三大表演體系就此誕生…
搞笑的的是布萊希特的理論是不包含表演訓練的!
我們的戲劇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為什么要上臺詞課?就是表演嘛,表演對了,臺詞自然就對了。學校都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但在世界戲劇范疇中他本來就是很小的一個分支,很多教育觀念也很可笑。
耶魯戲劇學院的學生,人家可以花兩年的時間先看完不下兩百個劇本,把各個流派捋一遍,可我們呢,還在排《雷雨》
當然不是說《雷雨》不行,只是四年大學,全特么排《雷雨》,不能整點別的嗎?
訊哥不一樣,可能她天生就會演戲,或者耳濡目繞,懂得多——《風月》、《女兒紅》,看看人家跑龍?zhí)讜r候遇到的都是些什么演員!
舉個例子,拍《明月幾時有》的時候,訊哥發(fā)行自己進不了方姑,就是沒法感同身受,干脆她就不管了,直接演了起來。
后來,我們就看到了有些許拙樸與木訥的方蘭。
感性的演員就是特別厲害!
他們能用自己下意識的反應處理角色,而且還能做到跟之前的角色不雷同!
……
“俯拍的機子注意點,不要出錯了!”
&nbs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