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懶洋洋道:“賺個辛苦錢唄!這一個月,我們已經(jīng)攬了3萬貫生意,大約能賺8000貫,其實給朝廷干活,我們賺得真不多,可用的心卻最多,生怕有半點差錯,回頭一定要和陛下說說!”
做好事不留名,這可不是朱元璋兒子的風格。而且朱桂對天發(fā)誓,他講得都是心里話,絕沒有半點摻假!
本身就是真的,就更沒理由不讓朱元璋知道了。
只修一個雨花臺便有1點暗能,整個南京城又有多少?
所以說,這項工程,朱桂是真的很用心在做。
“哎喲喂!老十三,可以呀!”
一個月便賺了八千貫,一年就是將近十萬貫。秦王也立即眼饞起來。
要知道大明就是個扣巴的王朝,大明的親王也不過才年俸一萬石。雖然一石石年俸高于大明的官兒,是一品官的七倍,但是大明的薪俸本身就極低,就算是七倍,也沒有多少。
哪怕是按一石米31斤,萬石就是310000斤,后世米市價2.5元一斤,也不過才775000元。
就這樣,大明的俸祿還要分為本色祿米、折色、折鈔。實際擁有的購買力還要減半,差不多40萬圓的樣子。
40萬看上去是不少,在后世絕對的小康了。但是這是王爺,一個王朝的王爺,一個王府少的數(shù)十下人,多的數(shù)百上千,都需要這40萬來養(yǎng)。這就比較坑了。
更不用說,到了永樂朝,親王的年俸還被大青巾們一口氣減到了2000石,也就是說后世的八萬元。
這么點兒俸祿,也難怪大明的王爺們只能靠生兒子們來創(chuàng)收了。畢竟每一個皇族后代,所有消費需要都由國家承擔:10歲起開始領(lǐng)工資享受俸祿,結(jié)婚時國家發(fā)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時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
當然但凡有點兒追求的,也不愿意只靠生孩子創(chuàng)收。
“老十三,我很擔心你,我早上聽說了,你對太子哥哥的人出手,惹得父皇生氣了,是不是真的?”秦王擠開而聶,開口關(guān)心道。
其實如果不是而聶在這兒,他絕對會說:“老十三,帶帶哥哥唄。”
一萬石米在洪武朝也不過4610兩紋銀。
不管是洪武朝的四千多兩,還是永樂之后降到不足一千兩,都絕對遠遠低于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了。這對一個王來講,是萬萬不夠的。更不用說洪武朝的王還有養(yǎng)軍隊的義務(wù)了。
就這樣,大明的大青巾們還在史書上黑道:“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真尼瑪不要臉!拿十萬兩的竟然說拿四千兩的拿的多了。
“傳的這么快?這就被你聽到了?”朱桂絲毫不在意道。
“你真的做了嗎?老十三,你沒事嗎?”
“不用擔心,我沒事。”不管他是真的關(guān)心,還是禮節(jié)上的問候,朱桂都接受了。不說是一家人,單單是大青巾們對大明王的態(tài)度,也讓朱桂沒有轉(zhuǎn)換陣地的可能。
大明朝的大青巾,對他們再好,也免不了被坑。反倒是原朱桂的這幫兄弟們,除了極少數(shù)腦殘的,還是可以交往一下的。
“真的嗎?老十三,不用擔心,如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