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暹羅王很擔心大明會不會找他算被坑的賬,他對明軍的到來也是望眼欲穿的,因為明軍一旦到來,距離他的復仇之夢就不遠了,在亞洲這片土地上,想找個大國主持“公道”,除了大明再無其他。如果運氣好一些,說不定大明會幫自己打敗緬人,到時候自己又是王了。
就算大明不出兵,只要搞好了跟大明的關系,自家的小命還是可以保證的。
然而越人騎兵不斷巡視,使得暹羅王根本沒有辦法接觸到明軍的統帥,直到明軍開進城中。他也也沒有辦到。這讓暹羅王很不開心。甚至他不無惡意的詛咒:
是一場宴會?一次密談?一場爭執?甚至是一場謀殺?
他的雙眼盯著明軍,眼睛在轉動著,眼睛下面的鼻子緊張抽動,尋覓著陰謀或機會的味道,而鼻子下面的嘴巴則一張一合。有心大喊一聲“我是暹羅王”,但是他到底沒敢。畢竟緬人對大明不是尊敬,更不是恐懼。緬人只是用他朝貢,用他換錢罷了。他不敢賭緬人知道他主動聯系大明軍隊會不會殺了他。
畢竟與明人交好,與請明軍打敗緬人,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
“你們不是聲稱很厲害的嗎?為什么接近不了?”
沒有成功接近,暹羅王生氣了,怒斥身邊的忍者。
忍者是東瀛的特產。戰爭時,他們會服務與各方大名。但是這個時代的東瀛很和平,他們自己沒有開戰,也不是找大明開戰的豐臣秀吉時期,所以大量的忍者失去了工作。
這些沒有工作的忍者自然要找工作。而手下沒人,卻又可以年年從大明坑上一大筆錢(朝貢)的暹羅,自然是一拍即和。
東瀛忍者為其賣命,已經很久了,甚至其第二代、第三代也早就加入了暹羅國,為暹羅效力,但是他們到底還是日本人,依然保持著日本人的習慣與風俗。
這些日本人內部也分為兩個派別,一個派別持樂觀態度,認為大明打敗了元人,是他們東瀛的盟友。
而另一派就不這么看。他們認為是明人打敗了元人,所以元人才不再進攻東瀛,所以他們才沒了工作,他們之所以流亡就是被明人給害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全都希望暹羅王向日本借兵,而不是大明。
暹羅王也知道這點,甚至他明白東瀛人想要土地,但是他不想給的恰恰是土地。
只不過他還需要日本兵團,所以一直模棱兩可的拖著。
擅長白刃戰的日本兵團是他依仗的一支部隊,和緬甸人白刃作戰的時候,他們手里的長刀非常合適,往往能把緬甸人打的丟盔棄甲,而在這一點上,暹羅人則有所不足,而且他也沒有那么多的暹羅人可用。
日本兵團則非常兇悍,而且不怕死,有他們的帶領,往往能讓暹羅的主力部隊勇氣大增,成功反擊緬甸人,之前的與緬人的戰爭里面,日本兵團立下了很大的功勛。就是他自己的小命,也是靠著這僅剩的軍隊保留下來,他可不愿意失去那么強大勇敢的一支部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