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坤、白痕秋等人簇擁著岳鋒、黃傲,帶著擲彈筒與榴彈,來到安全之地。
何小武十分機靈,命令六名戰士在三百米處疊起六堆石頭。
兩具擲彈筒、六發炮彈被擺在前面。
岳鋒為何重視擲彈筒?
這是因為華夏與倭寇比重炮、野戰炮等,明顯不是一個等級,就連擲彈筒也少得可憐。
不過,擲彈筒短缺的局面很快將得到改善,相關部門將會下令仿造,這東西技術要求不高,易造。
縱觀二戰,仿造擲彈筒一萬具以上,殺死大量日軍。
毫無疑問,擲彈筒是近戰利器,誰數量多,誰的技術好,就能在巷戰中獲得勝利。
如果在京城保衛戰中打巷戰,大量使用,嘿嘿,倭寇不死也得脫幾層皮。
岳鋒想起一段資料,1938年底,以江元方為主的研究人員試制出一種新式擲彈簡。經試射,效果較日式為優,特別是射程比日式稍遠,定名為民國二十七年式擲彈筒,簡稱二七擲彈筒。
老江,絕對是華夏擲彈筒之王,牛逼!
老江,對抗戰有巨大貢獻,抗戰大功臣之一,鞠躬!
老江,值得后世永遠銘記,永遠緬懷,再鞠躬!
人才,我要挖人才!
尊敬他,就要將他挖過來!
所造擲彈筒居然比倭寇牛逼,不挖對不起老天。
等一下,馬上聯系戴老板,將江元方挖過來,送往樂山,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材料買材料,要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來。
嘿嘿,二七擲彈筒,就該叫二六擲彈筒,畢竟在華夏,“六”比“七”好聽,什么頭七二七的,六六大順多好,早點干死小鬼子。
岳鋒托起擲彈筒,道:“倭寇擲彈筒口徑50毫米,有兩種型號,主要區別在于拋射筒長度。這一具,是倭寇常用的,拋射筒為254毫米,彈頭重800克左右,射程300米,射速30發每分鐘,殺傷半徑5米左右。”
孟夢嬌聰明地說:“所以,我們相隔至少五米。就算炸,只炸到一人,傷不了第二個。”
岳鋒點點頭:“小師姑說得不錯,發現倭寇使用擲彈筒,人與人必須隔開五米。”
眾人大驚,暗忖:天啊,這美人居然是上校師姑,豈不是更厲害?
他們看向孟夢嬌的眼光,剎那間不同,敬畏之心大起。
岳鋒道:“擲彈筒除了發射專用榴彈外,還可發射制式手榴彈,但要加裝發射藥盂,因閉氣型較差,射程只有200米左右。”
孟夢嬌又道:“這么近,用步槍射他,射死他。”
眾人均是點頭,暗忖:師姑就是師姑,實在是高,高!
岳鋒道:“倭寇還有一種擲彈筒,叫八九式擲彈筒,全炮413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孟夢嬌忍不住說:“雖然遠點,但可以組織狙擊手,干他。”
眾人又是點頭,暗忖:有道理,師姑果然高,高!
岳鋒暗忖:小師姑雖然有些刁蠻,但還是挺聰明的。
他轉身,看著黃傲:“我們比三回,第一回,直接轟擊!第二回,利用掩體轟擊,第三回,快速跑動三十米后轟擊!”
孟夢嬌道:“一回比一回難,更見功力!”
黃傲想了想,大聲說:“遵命。”
岳鋒道:“大黃,你先來。”
黃傲也不謙讓,大步上前,托起一個具擲彈筒。
孟夢嬌好奇地瞪著,暗忖:天呀,就一炮筒,一手扶炮筒一手裝彈發射。怎么瞄準的,如何確保打得中,難道估計著打?
只見黃傲左手握住發射筒,右手轉動手柄,直至調節桿達到對應長度,通過瞄準線進行概略瞄準。
擲彈筒沒有類似迫擊炮一樣的精確瞄準器,只能進行概略瞄準。這就需要個人的經驗及感覺,新兵一般不能勝任。
當然,天才除外。
這個世界,總是有天才的,后世看過《最強大腦》的人都知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