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志軍,今年二十五歲,是江浙溫州人,家里是開大公司的,可以說,他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
但他有三兄弟,他只是老二,家里的產業,已經基本確定是他大哥繼承,因為他家的家族企業就是他父親和大哥一手創立的。
他上面還有兩個姐姐,所以別看他是老二,其實他與他大哥的年齡相差十多歲。
柳志軍就是這么一個尷尬的富二代,需要自立門戶,或者干脆可以說是要自謀出路。
當然啦!家里有錢還是有好處的,他不用白手起家,當他從大學畢業,踏上社會的這一天起,他老爸就給了他五千萬起動資金。
是的,他今年才大學畢業,當他拿著父親給他的五千萬巨資時,心里是茫然失措的。
他不知道要干什么?五千萬說多不多,說少也確實少了點,想重新創立一家企業有點勉強。
如今已不同以往,隨便搞個家庭作坊就可以創業,一家沒有技術沒有創新的企業過政府審查一關就過不了。
而他正是沒有技術沒有創意的這一類人,想開辦企業還是別想了。
但他又不想做點小買賣經商,他認為那樣會降低他的身份,他丟不起那個人。
天無絕人之路,正當他為自己的前途苦惱不堪時,國家向社會全面招聘村支書。
條件必須是大學生,共青團員,愿意為黨為國家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就可以火速入黨,投身到廣大農村的偉大改革大潮中去。
這仿佛是為他量身定做的職位一樣,雖然僅僅只是一個芝麻綠豆般的小官,但卻是他日后跨入政壇的起始。
是的,柳志軍就是這么認為的,因此他籌懷滿志,積極的向當地政府報名投簡歷,準備今后在仕途上大顯身手。
天道酬勤,也可能是他家世顯赫的關系,他居然被選上了。
但卻出乎他的預料,這個村支書還要異省任職,他被派往了遙遠的湘中小縣,這是全國一盤棋,他沒得選擇,于是他懷揣著5000萬巨資就去湘省赴任了。
說起這個湘中小縣,和他本人的身世還有點仿佛,本來地處湘省腹心,應該是交通方便,經濟富裕的強縣。
但恰恰相反,這個湘中小縣的周邊都是地級市或縣級市,所以在交通規劃與經濟扶持政策上,就一切與它無緣,于是就造成了這么一種怪相,本來是丘陵地帶,人口密集的湘省腹心,竟然交通不發達,人口稠密,又經濟落后。
交通不發達,就使得全縣的工業近乎于無,只有一些小型礦場在濫釆濫挖,污染環境不說,也沒有幾個錢。
于是當地的情況大家已經可以想像了,當地政府除了收農業稅村提留,攤派罰款,就只有在計劃生育工作上搞點額外的創收了,政府連工資都發不出。
但柳志軍走馬上任之后,發現事情并不是表面上這么簡單,當地政府雖然貧困,但當地人似乎過得還算可以,在全國農村來說,還處在中上水平。
這從當地農村的房子就可以窺見一斑,幾乎家家戶戶建了嶄新的兩層或三層磚瓦樓房。
經過他與當地農民一了解,才知道是因為本縣地狹人稠,當地又沒什么工業,所以當地的年輕人早早就去外地闖蕩了,有經商的,有打工的,更多的是去外地干建筑工程的,當地人并不貧困,相反實際人均收入還遠遠高過全國平均水平。
湘中縣就是這么一個怪縣,政府窮,農村富,所以政府只能在農村死命搜刮,各種收費攤派層出不窮。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因為當地人均耕地面積本來就少,人均只有幾分田,所以早早就沒有實行人均到戶了,也就是說,新結婚的或新生人口,并沒有田土,但農業稅村提留一樣要繳,一分都不能少,否則就抄家罰款。
柳志軍擔任村支書的長來村就是這么一個怪異的地方,長來村是長勝村與時來村合并而成的大村,兩村各取一個字,所以叫長來村。
其中長勝村因為地方平坦,田地多一點,人口有二千多人,時來村是丘陵山區,田地少,人口也只有一千多人。
兩村合并之后,人口還不到四千人,算起來還沒有達到國家規劃的五千人標準。
這是因為這兩個村,非常狹長,長有兩公里多,但寬不夠一里,與鄰村隔了一條河,所以只能兩村合并。
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四千人,其中還有一半是旱土山林,所以當地在農業開發上是別想有什么建樹了。
除此之外,當地家家戶戶喜歡養豬,少的幾條,多的幾百條,應該來說,養豬應該也能賺點錢。
但恰恰相反,因為豬價被人為操控,有時高有時低,豬又容易生病,有時候豬瘟來了,一次就死光了,那就是血本無歸。
所以當地人養豬并沒賺到錢,只是老人沒事可干,不養豬干什么?
這是柳志軍花費了半個月時間,了解到的當地現狀,當地農業幾乎不賺錢,因為沉重的農業稅和村提留的關系,實際上每年還要倒貼錢。
現實情況非常麻煩,當地人基本建了新房子,而且是東一棟西一棟沒有一個規劃,大部分的房子不是占了菜地就是占了農田,因為當地人喜歡將房子建在公路兩邊,就是圖個交通方便。
又因為田地不平坦,所以并不是一家挨著一家,而是東一棟西一棟,非常凌亂。
合村并集還要不要干?國家的命令不得不實行啊!大農業開發要不要搞?這也是國家的命令,不得不搞啊!
但這兩樣和當地都不怎么合拍,村民才建的新房子,難道都拆了?村民會答應?
另外丘陵地帶的田土,高低不平,大的有幾畝,小的才分把田,怎么進行機械化耕作?
除了田土,柳志軍還調查了當地山林的情況,在集體的時候,各級村上,發動群眾,開墾了人工杉木林基地,人工油茶林基地和茶場。
但分產到戶之后,當地連山林都分了,因為缺乏照顧,還有缺乏科學育林的關系,杉木林基地種的是當地的油杉樹,幾十年都只長了碗口粗,四五米高,連當房樑都不行,成不了正材,幾乎是廢了。
油茶林基地也好的有限,油茶樹倒是夠大,大的兩個人都抱不了,但就是不結果,或結果很少,這是沒有打枝,沒有施肥的關系,油茶樹就這么老了廢了。
茶場就算了,這是村上唯一沒分到戶的集體資產,因為沒人打理,茶樹全部老了,長的茶葉品質差,只能自己喝。
經過調查摸底,這一樁樁的難題,讓柳志軍的頭都大了。
基層農村工作其實是最難搞的,不是人中之龍還干不了,柳志軍出身富貴,眼光和決斷力遠超常人,他經過詳細思考之后,就做出了決定……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