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既容,大海自成,天下大安哉!
秦帝胡亥清楚,始皇帝沒有做到的,他一定要做到。大秦帝國只有無衣,沒有蒹葭的時代終究將會過去。
因為胡亥清楚一點,在一定的程度上,文化的強盛與否也是一個國家國力的象征,這種軟實力有時候頗為致命。
胡亥清楚身為大秦帝國二世皇帝,絕不能以一己私欲,一時喜好決定一國學術興盛衰竭。
他雖有恃無恐,卻也清楚有時候隨波逐流,才是最容易成功的道路。
胡亥清楚塑造一種信仰的復雜與艱難,不論是后世的朝廷的數十年如一日的塑造,卻成績平平。
歐洲以法國為首,文藝復興路途艱難,廟堂謀算,革命不斷爆發,沖突迭起,鮮血染紅了整個法國大地。
這還僅僅是一場文藝復興,更別論塑造一種新的學術,縱然有他的強力推行,恐怕也不會是數年可成。
數十年,甚至于數世都難以完成的洪荒巨著。有著后世的經驗,胡亥有太多選擇。然而,他卻選擇了最為艱難的路。
天下百姓國人,對于秦法有極深的誤會與抵觸,這一點,必須要化解。
……
二世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
一紙詔書在短時間內傳遍大秦帝國各郡縣,征發勞役之事,引起了軒然大波。聽到參與這一次的勞役以后,可以免除入冬以來的國役之后,人心思動。
特別是只有一個月之期,讓各地國人百姓欣喜若狂。大秦帝國偏安一隅,在于西隅,由于天氣偏涼,農忙之時大概都到了六月中。
一月為期,完美的錯開了農忙時間。這讓國人百姓心頭的芥蒂,一下子小了不少。這個安排,足以看出朝廷對于他們的關注。
一月為期,免除入冬國役,有了此番點睛之筆,大秦帝國朝野上下遂蕩漾出一種特有的豪邁喜慶。
一時間,“大秦萬年,二世皇帝萬年”成為廟堂與市井坊間爭相傳誦的相逢贊語。
由于胡亥向黑冰臺暗示,有了黑冰臺暗中推波助瀾,更被酒肆商鋪制成橫豎各式的大字望旗懸掛于長街。
一時間,久違的好戰之風,席卷整個大秦帝國。老秦人清楚,戰爭將要來臨了,要不然,朝廷絕不會在農忙之前征發勞役。
一時間,勞役大軍不斷聚集,糧草被不斷地運往函谷關。
在詔書頒布的第二天,四月二十九日,秦帝胡亥帶著五百鐵鷹銳士,輕車簡從與通武候王賁一起趕往函谷關。
青銅軺車之上,胡亥與王賁對坐。從咸陽至函谷關,快馬也得一日半路程,縱然輕車簡從,也有兩三日。
途中,胡亥:“通武候,這是朕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率軍出征,事關大秦東出大策,心頭不安。”
“不知通武候,可有滅魏方略?”
這一刻,王賁眼中有一絲異樣。如今的胡亥仿佛變了一個人,再也沒有了之前的玩世不恭。
王賁曾跟隨著秦始皇嬴政,自然清楚在統一天下之時,始皇帝勤政的恐怖。如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