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遼東兵在倭奴火器居高臨下的打擊下,損失過半。倭奴足輕步兵揮舞著長槍、戰刀,從一條又一條的小巷中涌出,開始掃蕩明軍殘兵!
祖承訓現在已經顧不得他遼東副總兵的體面了!他帶著幾名隨從,縱馬朝著城門方向狂奔。不得不說,祖承訓吹牛是一把好手,逃跑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他竟然在幾萬倭軍的層層包圍下,一溜煙逃出了平壤城!
平壤城北的高地上,賀六聽到城內密集的火銃聲,就已經知道祖承訓中了埋伏。
半個時辰后,他透過西洋千里眼,看到祖承訓一溜煙竄出了北門!
沈惟敬憤憤的說道:“祖承訓該死!牛皮吹的震天響!到最后卻做了逃兵!”
不多時,祖承訓躍馬上了城北高地,來到了賀六面前。
賀六嘆了聲:“祖將軍。兵敗逃亡是重罪。不要怪我不顧及你和李大帥的主仆情分。來啊,綁了吧!押回去。”
祖承訓大呼道:“六爺,我大意了啊!我給遼東鐵騎丟了人!我給李大帥丟了人!”
賀六冷冷的說道:“你還將我堂堂天朝的體面丟了個一干二凈。罷了吧,這里離倭奴太近。他們一會兒可能就要出城追擊。咱們快走吧。回了大明,本監軍再請旨治你的罪!”
賀六押著祖承訓,日夜兼程,一路向北,回到了鴨綠江邊。
朝魚羊臨時王帳。領議政柳成龍看到賀六領著錦衣衛的力士,押著祖承訓過了江。
柳成龍迎了上來,戰戰兢兢的問賀六道:“尊使,四千天朝援兵呢?”
賀六面無表情的答道:“全軍覆沒。”
柳成龍傻眼了:“全,全軍覆沒?”
賀六朗聲道:“我現在要回京城,向我們的大皇帝稟告朝魚羊的戰況!放心,這四千人全軍覆沒,我們天朝會派遣另外一支大軍入朝的!”
賀六沒有在鴨綠江邊停留。他押著敗軍之將祖承訓快馬加鞭,趕回京城。二十天后,永壽宮。
已是秋末,永壽宮大殿外的那些梧桐樹,葉子已經黃了。
大殿內,賀六跪地,稟報完了平壤大敗的詳情,而后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啟稟皇上,老臣是監軍欽差。平壤之敗,臣亦有責任,請皇上降罪。”
萬歷帝的態度,出乎賀六的意料。萬歷沒有因平壤大敗而龍顏大怒。他輕描淡寫的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嘛!賀愛卿以七十二歲高齡,深入朝魚羊,監督作戰,本身就是勞苦功高的。朕怎么可能處罰你賀老頭兒呢?”
萬歷帝口稱賀六為“賀老頭”,足見他對賀六的恩寵程度。
賀六道:“老臣謝過皇上不罪之恩。另外,敗軍之將祖承訓,已被臣押回京城。不知皇上要如何處罰他?”
萬歷帝道:“處罰就不必了。平壤之敗,非戰之罪也!畢竟平壤城里的倭奴,是祖承訓手中遼東兵的七八倍之多嘛。其實,朕也沒指望他那四千遼東兵能將十五萬倭奴趕進大海里去!讓他仍舊任遼東副總兵,望他知恥而后勇,戴罪立功。”
賀六心頭閃過一個奇怪的想法:難道說,皇上早就預料到了祖承訓會失敗?明白了!皇上,真乃深不可測也啊!他這是在用苦肉計!我的天啊,我賀六自詡活了七十二年,已經將世間之事全都看明白了!我錯了!大錯特錯!帝王之心,豈是凡人能夠窺測的?
萬歷帝忽然站起身,吩咐賀六道:“賀老頭兒,抬起頭來,看著朕!”
賀六違禮,抬起頭看著萬歷帝。君臣二人,就這樣相互凝視著。
萬歷帝發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聲音:“好了!那么現在,讓我們認真開始吧!”
轉頭,萬歷帝吩咐一旁伺候的司禮監掌印張鯨:“宣內閣諸員、六部堂官、部院大臣、六科言官、五軍都督府所有掌軍將帥,入永壽宮奏對!”
天朝之怒,伏尸百萬,流血漂杵!
萬歷帝利用一場無傷大雅的小敗,將朝堂上的主戰派和主和派凝聚到了一起!當朝臣們進入永壽宮,得知倭奴竟敢挑戰天朝權威,伏擊天朝軍隊,個個義憤填膺!
言官們紛紛表態,支持朝廷派遣大軍入朝!
五軍都督府的領兵將帥們,個個嗷嗷叫,爭相請戰。
首輔王錫爵表示:內閣就算是掃庫房、清地縫,鉆山打洞也要湊出一千萬兩軍費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全力支持大軍入朝,打出天朝國威!
戰與和,如今已經不是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派誰去戰!
大明一朝,凡有大戰,皆是文官領兵,監督武將。
萬歷帝道:“下面議一議,由誰做抗倭援朝的總經略?”
兵部尚書石星扯著大嗓門,大喊道:“臣身為兵部尚書,愿親往朝魚羊,率大軍擊敗倭奴。”
萬歷帝微微一笑,并不表態。他對自己手下的這群朝臣太了解了。兵部尚書石星嗓門是夠大。不過,嗓門大的人,一般沒什么本事。石星本質上跟祖承訓是一樣的人。
這時候,王錫爵出班道:“啟稟皇上,臣推薦兵部侍郎宋應昌為抗倭援朝軍務總經略!”
宋應星平時在朝堂上不怎么愛說話。這個人屬于那種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家伙。他頗有軍事才能,屬于楊博、王崇古一樣的人物。
萬歷帝思忖片刻道:“石愛卿是兵部正堂。就坐鎮京城吧!朕命宋愛卿為抗倭援朝軍務總經略!率大軍入朝!宋愛卿,你多長時間才能組織起足夠戰勝倭奴的大軍?”
宋應昌答道:“五個月。”
萬歷帝驚訝道:“怎么需要這么長時間?”
宋應昌朗盛答道:“因為臣需要等一個人,一支軍隊。”
萬歷帝連忙問:“等哪個人?哪支軍隊?”
宋應昌道:“等宣大總兵、寧夏軍務提督李如松。等他手里的遼東鐵騎!”
寧夏勃拜叛亂,寧夏總兵麻貴平叛不利。兩個月前,萬歷帝派遣李如松率宣大邊軍入寧夏平勃拜。兒子去寧夏打仗,老子總要贊助一下。李成梁請旨,將手下的遼東鐵騎主力,全部調撥給了李如松,跟著一起去寧夏。
現在,寧夏之役還未結束。不過按照宋應昌的預測,這場仗再有一兩個月就能打贏了。軍隊調撥、軍糧軍餉籌集的準備期加起來,差不多是五個月。
萬歷帝高聲道:“內閣擬旨!任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為抗倭援朝軍務總經略!任宣大總兵李如松為抗倭援朝軍務提督!任太子少保賀六為監軍欽差!定于明年四月,全軍入朝,驅除倭奴!”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