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的張居正得中秀才。一年后,迎接他的將是湖廣鄉試。
第二年,十三歲的張居正打點好行裝,來到了湖廣首府武昌城,參加鄉試。
在武昌城,張居正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個伯樂:湖廣巡撫顧璘。
十三歲的少年郎跟一群三四十歲的老學究一起考舉人,這自然在武昌城引起了轟動。
顧璘顧巡撫得知此事,決定在鄉試開考之前,親自見一見這個春風得意的少年郎。
二人在巡撫衙門后衙的假山旁談古論今,顧巡撫不時發出一陣陣驚嘆聲:“國士!國士也!”
談的興起,顧巡撫忽然做了一個讓張居正面紅耳赤的舉動。堂堂的湖廣巡撫,從二品大員,竟然當著張居正的面,解下了自己的腰帶!
顧巡撫不好男風,沒有斷袖之癖。他為人正直,更不會像后世那些磚家叫獸一樣,對英俊的少年郎張居正做什么不雅之事。
他解下自己的腰帶,是為了送給張居正!這可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舉動。因為大明有制,腰帶代表著官員的品級。
顧巡撫是從二品大員,腰帶乃是犀帶。
他雙手將腰帶遞給張居正。
張居正連忙推脫:“大人,官袍腰帶,乃權柄也!學生只是一個秀才,怎么敢受您如此大禮?”
顧巡撫朝著張居正笑了笑:“你今后是要著玉帶的。這條犀帶,其實配不上你。請你委屈一下,收下吧。”
《大明律》:玉帶,非正一品內閣大學士或五軍都督不得擅著!
張居正收下了顧巡撫這份珍貴的禮物。他才名冠絕江南,又得到了一省巡撫的賞識。鄉試中舉,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事。
什么事,就怕似乎二字。
顧巡撫送走了張居正,轉頭就叫來了主管本次鄉試的湖廣學政徐康永。
顧巡撫一字一頓的叮囑徐學政:“你聽好了。本次鄉試,會有一個名叫張居正的十三歲青年才俊參加。你千萬不要讓他中舉!”
于是乎,張居正才華橫溢的應考文章,變成了一張廢紙。他打點行裝,落魄的回到了荊州老家。
事后,坊間紛傳顧巡撫沒有容人之量,嫉賢妒能,故意讓少年才子張居正落第。
顧巡撫聽到這些話,笑著跟自己的家人解釋:“他們懂什么?我是怕張居正重蹈宋人方仲永的覆轍。只有經歷過挫折的人,才能有遠大的前程。十三歲遭受一次挫折,總比三十一歲再遭遇挫折要好!”
回到荊州的張居正,繼續埋頭苦讀。三年之后,他再次來到了武昌,參加鄉試。<b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