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院子后,段增還有些莫名其妙。
他不知道今天這是怎么了,先是段颎對他的提議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接著向來對他嚴厲的蘇夫人也變得和顏悅色起來,對他的態(tài)度完全變了個樣。
他不知道的是,等段增退出去后,原本臉色還保持平靜的段颎卻突然笑了起來:“增兒今天的舉動真是給老夫大大長臉啊,連天子都特意表揚老夫,說老夫教子有方,還要朝中百官也要像老夫一樣好好教導后輩。”
原來,今日段增派人去設棚施粥,這一幕剛好被路過的蔡邕看到了,蔡邕回到家中后立即上了一道奏疏,請求皇帝打開府庫,賑濟災民。
在奏疏中,蔡邕還特意將段增賑濟災民的舉動大大夸獎了一番,說他有仁者之心。
漢靈帝雖然貪財,但不管怎樣,身為天子的他,還是必須維持自己仁德的形象的;所以讀了蔡邕的奏疏后,當即將段颎招過去表揚了一番;又召集百官,將奏疏的內容告知他們。
段颎之前依附宦官,備受士人們詬病;此次段家卻率先賑濟災民,那些士人得知之后,不管心里心里怎么想的,口頭上卻是一致的在夸贊段增,讓段颎倍感臉上有光。
所以今日段颎才會顯得如此高興,對段增的提議不假思索便同意了。
……
接下來半個多月里,段增都留在府上沒有出去。
他每天早上起來后都會堅持練習擬熊拳,感覺力氣有了一點增長;空閑下來便練習書法,或者看一看書。
那些儒家典籍,雖然不怎么感興趣,但他知道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既然想要融入到士人中去,那就必須要讀一讀這些儒家典籍。
在這期間,被段增當做伴讀的顧景每天都會和他一起讀書習字。
不過,顧景雖然以前在他父親的教導下讀過一些書,識得一些字,但畢竟年紀還小,學到的東西還很有限,經常會遇到不認識的字。
好在他學習起來非常刻苦,只要有時間就會看一看書,若是碰到了不認識的字就會向管事請教,那用功程度甚至讓段增感到汗顏。
而擔任侍女的顧嵐剛剛被收留的時候,還顯得面黃肌瘦,相貌普通,但經過這段時間的調養(yǎng)后,隨著營養(yǎng)跟上,面色變得紅潤起來,換上一身綠色深衣,頓時讓人感覺耳目一新。
她雖然年紀還不大,但心性早已成熟,照顧段增起居時顯得非常勤勉而細致,讓段增享受到“紅袖添香伴讀書”的愜意。
至于收留的其他十八個孩子,段颎專門安排了一個管事來教導他們。
這些孩子都出身窮苦人家,別說是識字了,甚至連大名都沒有一個,平日的稱呼基本上不是“狗蛋”,就是“二丫”,所以段增收留他們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給他們取名字。
這個時代的人取名字可不是隨意取的,而是有一定的原則。
尤其是在東漢,因為王莽改制的結果,東漢時期的人取名一般都只是單字名,比如“曹操”、“劉備”、“孫權”等名字,都是如此;而像“皇甫嵩”、“諸葛亮”等,則屬于復姓。
而具體到段家,又有行輩的分別,比如段颎這一輩的人,取名都從火,像段颎的“颎”字里就帶了火,而段增堂叔段煨,同樣是帶火。
到了段增這一輩取名則從土,比如段增的“增”,段坤的“坤”,都是如此。
當然,這十八個孩子畢竟不是段家的人,取名的時候不需要講究這些;不過為了方便,最后段增給他們取名時還是給他們取了帶土的名字。
除了名字以外,這些孩子遇到的問題還很多,受限于以前生活的環(huán)境,他們不僅沒有半點基礎,更是連學習的意識都沒有。
負責教導他們的管事每天都會向段增抱怨,說他們腦子太笨,不堪教化,每當這個時候,段增都不得不努力勸解,這才讓他沒有“罷工”。
好在,這些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他們都知道,若不是段增收留他們,并讓管事來教導他們,那他們別說是坐在舒適的屋子里安心讀書了,就是每天肚子都填不飽。
所以他們一個個都很珍惜機會,知道要努力讀書;而且他們對段增也非常感激,每次見到段增后都會發(fā)自內心的對他行禮問好。
段增也沒指望將這些孩子都培養(yǎng)成飽學鴻儒,只要他們能讀懂和書寫常用的字就行。
畢竟將來是個亂世,段增更希望將他們培養(yǎng)成能帶兵打仗的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