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亭內涼風習習,風送荷香,吹動四壁白紗逶迤如水。若不是陶婉如乍然離世,到也是歲月靜好的安閑日子。
娟娘瞅著陶灼華神情尚算愉悅,輕輕啜飲了一口茶水,溫言提醒道:“小姐,夫人的骨灰還寄在家廟里。她如今的身份,不能葬入陶家祖墳,不知您有什么打算?再不然咱們替夫人選一處山青水秀的好地段,您瞧是否可行?”
“這個我已然仔細想過,正與娟姨的想法不謀而合”,陶灼華擱了銀勺,目光悠悠遠遠地掠過湖面,垂眸說道:“母親這一生,最喜歡兩個地方,咱們便在這兩處送她最后一程吧。”
陶婉如幼時養在深閨,及至嫁人也是本府,她這一輩子未曾踏出青州府的地界。娟娘曉得舊主子有兩處最愛,一是青州府西的云門山,那一年踏青,她在山下百畝梨園爛漫時節與蘇世賢偶遇,從此萬劫不復。
再一處便是西門里洋溪湖畔,那一處芳草菲菲的世外桃源。
范公亭畔一溪曲水繞湖,名為洋溪。一側是為紀念范文正公立的碑林,另一側便是易安居士李清照的故居。陶婉如既喜愛范文正公詩詞的大氣,又欣賞李易安小令的婉約,時常在這兩處盤桓。
她被陶超然接回陶府之后,終日郁郁寡歡,陶超然特意離著洋溪湖畔不遠處修了座木屋,供妹妹偶爾來這里小住。
癡心女子負心男,兩處地方都令陶婉如既愛且恨,終生無法忘懷。
娟娘聽著陶灼華的打算,默默垂首無言。她在心底暗自祈禱蒼天有眼,令舊主人來生幸福順遂,莫要再遇到始亂終棄之人。
日子快如流水,轉眼便是陶婉如的五七。
因是家主不在,陶家門扉半掩,一直閉門謝客。因是中元節臨近,陶灼華特意命管家請了幾位和尚來府中做了場法事,超度母親早登極樂。又親自沐浴齋戒,為母親抄寫了幾卷《地藏經》,虔誠地焚在佛前。
前世不怎么相信因果報應,對佛菩薩也沒有太多的敬畏。反是隱居洋溪湖畔的四十年參透生死,陶灼華才曉得冥冥之間一切皆有定數。
眼見得陶婉如后事處理得宜,陶灼華便帶著娟娘與茯苓,在陶府里管家的陪同下,一同去安置母親的骨灰。
不大的藍花瓷壇捧在陶灼華手中,卻好似重逾千斤。
打從記事起,陶灼華瞧得最多的便是母親的眼淚。無論是春日遲遲,還是秋夜漸涼,陶灼華從夢中醒來,時常可以發現母親孤燈獨坐,珠淚滿面。
陶灼華不敢出聲驚動母親,同樣心酸的眼淚往往順著臉頰滑落,一點一點漉濕青綠色的蕙草長枕。對母親有多心痛,就對那個住在京城的男人有多痛恨。
昔年隨他入京,陶灼華亦曾想過要替母親討回公道,奈何以她螻蟻之力終歸無法撼動長公主這棵大樹,最后有著陶家人被她握在手中,反而陪上自己的余生,更換得何子岑為她傾國傾城。
時光倥傯,她重回十歲青蔥年少,勢必要輾動命運不一樣的轉輪。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