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滿堂結結實實休息了一天。
要么睡覺,要么就起來用電子詞典寫報道。
第三天傍晚才再次出發,去協和醫院做最后的采訪。
去協和醫院本來要路過同仁醫院的。
李滿堂做賊心虛。
特意繞路過去。
到了協和醫院的掛號大廳里,也是小心翼翼。
長蟲和眼睛他們要是在這里有連鎖加盟啥的。
那不就自投羅網了嗎?
幸好他們還沒做大到那種程度。
協和醫院另外有兩幫號販子。
李滿堂故伎重演,再次打入他們內部。
再次上演攝影大師在獸群中打滾兒的伎倆。
又是打探又是偷拍的。
不過,這一次沒碰到需要拯救的老農。
第二天早上,李滿堂揣著20塊錢回來了。
家都沒回,直接騎著車子奔北青而來。
翻看著照相機里的照片,郝延激動不已。
“你太厲害了,這都能拍下來。”
“嘿嘿,運氣比較好。”
“你,你這不危險嗎?沒被他們發現?”
“發現了,我就說我拍著玩。”
“真是膽大心細啊。好了,好了,趕緊回家休息吧。這幾天一定累壞了。你看你小臉兒,都瘦了一圈兒了。”
李滿堂把照相機和電子詞典都交給郝延,然后起身了。
“那我先回去了啊。”
第二天,李滿堂過來拿報紙一看。
好家伙,這一回規模宏大啊。
半塊兒版都是它。
又是圖又是文字的。
北青是首都最大的都市類報紙。
這一出來,很多人都要遭殃了。
不光是那些號販子們。
醫院的相關人員,還有片兒警啥的估計也會受點處分。
但李滿堂可管不了那些。
自己好歹幫助了像老農那樣的大多數人。
轉眼就熬到報社發工資的日子了。
李滿堂一下領了1200多元。
雖然跟郝延她們相比差的太多了。
但人貴在知足。
人家是正式員工,有基本工資,還有各種補貼。
其實李滿堂的知足只是寫在臉上而已。
同工不同酬啊,這叫啥事兒?
但不知足這事兒吧,你得有不知足的本錢。
這種本錢,李滿堂眼下只是有了一點點而已。
還沒達到可以表達的程度。
李滿堂現在越來越理解那些斯文人了。
他們為何都像長了張假臉似地。
要生活啊,沒辦法啊。
而且李滿堂確實沒指望靠記者的工資發財。
當記者更大的目的是開闊眼界,尋找機會。
“嗯,咱們來算算賬吧。”
剛領回工資,李滿堂就趕緊拿起小本子和存折。
“算啥賬?”
“那你猜猜我們現在有多少錢了?”
“頂多千八百的。”
“哼!你真是小瞧我們自己啊!”
“啊?那,那能有多少?”
“我跟你算算啊。這個月我發了1216塊錢。”
“哇,真不少啊。”
“哼!你掙得更多。這二十多天,你掙了1324塊錢。”
“真假的?”
“別著急,還有呢。”
“哦,對了,還有出租輪椅賺的錢。”
“出租輪椅一共賺了370元。”
“也不少呢。”
“嗯。加上我們剛過來的時候手里還剩146塊錢。”
“我們剛過來的時候不是買東西花掉了好多嗎?”
“別著急,咱們一塊兒算。”
“那就等于這個月咱們有3000多元。”
“沒錯。接下來再算算咱們的支出。”
“嗯,嗯。”
“吉他是我車馬費的錢,就不用算了。自行車就當我在醫院臥底賺的錢也不用算了。生活費有多少呢?你猜猜看。”
“哼!不猜!你說多少吧?”
“280多塊錢。”
“啊,才花那么點啊。”
“是啊,咱們天天自己做飯吃,能花幾個錢?”
“這么說來,咱們現在還剩2700多元?”
“嗯,賬面基本相符。”
“哇,太棒了。”
黃毓摩拳擦掌。
“我在通道里再練練晚上就可以到酒吧里唱歌了,估計能掙得更多。”
“嗯,可以試試。”
“對了,你那首老鼠愛大米,現在已經有好多人會唱了,是不是……”
“再等等。”
“好吧,到酒吧唱估計喜歡的人更多。”
“嗯,咱們再計劃一下,這個月該花哪些錢。”
“嗯,對。”
“首先是200元房租。”
“最好是一下多給周大爺幾個月的吧,省著下個月惦記。”
“別啊,咱們現在就缺少周轉資金呢。”
“好吧。”
“然后是液化氣罐兒,咱兩口人,買大的比較劃算。好像是120元,還是150元的。”
“嗯,液化氣罐兒方便。”
“自行車。你得再來一輛。這個30元是瞎貓撞死耗子的。正常情況下怎么得七八十。”
“我盡量問問吧。”
“傳呼一人一個。生活費留300元。”
“那就剩下不到2000元了。”
“咱們就用這2000元繼續投資。”
“嗯,買輪椅。一個輪椅每個月能賺300多元,六個的話就是1800元,比咱們自己賺的還多。要不咱們明天就到積水潭轉轉看能不能買到二手輪椅,說不定還能買到這么便宜的呢。”
李滿堂卻搖搖頭:“咱們現在要計算人力和時間成本。買到這么便宜的輪椅一靠運氣,二靠時間。咱們還是直接印刷收購出租輪椅的小卡片到處發一發。”
“嗯,不光在廣場、積水潭醫院,其它地方也發一發。一下多印點,還會便宜些。”
首要任務當然是買傳呼、買自行車、買液化氣罐兒。
這幾項工作可以同時進行。
一天之內就把這三件事情搞定了。
自行車和傳呼買的都是二手的。
自行車花了60元,質量還不如白客眼下這輛。
傳呼兩個才花了300元。
而且是大漢顯的。
這會兒手機才兩三千了。
用傳呼機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然后就趕緊印刷小卡片兒,哥倆分頭鋪天蓋地的發。
既收購二手輪椅又出租二手輪椅。
李滿堂接連寫了兩個深度報道后,報社就把他定位于此了。
別的記者試圖模仿他。
但沒有李滿堂的隨機應變、膽大心細。
很難采寫的那么詳實又有深度。
這也讓李滿堂暗爽。
因為報社越依賴于他,他談條件的資本也會越來越雄厚。
因為他以寫深度報道為主。
所以也不像那些寫小豆腐塊兒的記者那么忙。
一周只寫一兩篇的稿子就可以了。
至少有兩三天時間空閑著。
即便如此,哥倆每天也忙得昏頭漲腦的。
卡片發出去一周之內。
他們又買了五把輪椅。
再有多的也沒敢進。
因為實在忙不過來了。
加上原來的一把,一共六把輪椅。
幾乎每天都要送輪椅收輪椅。
“唉,要是再有個幫手就好了。”
“是啊,我好幾天沒到酒吧唱歌了。”
“可誰合適呢?”
身在底層,干活兒的人倒是不少,但像李滿堂、黃毓這樣老實靠譜的人卻并不好找。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