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李云翔就過來叫醒白止戰,然后帶著白止戰去了機場。
見到那幾架體形龐大的重型轟炸機的時候,白止戰開始還沒反應過來,直到來到轟炸機旁邊,真正感受到了其龐大,他才猛然認識到,這是迄今為止見過的,至少翼展與長度等尺寸最大的飛機。
雖然也只有四臺發動機,但是比過去的四發轟炸機明顯大了一圈。
“這是神雕?”
在白止戰提出疑問之后,李云翔只是點了點頭,沒多做解釋。
沒錯,這就是綽號“神雕”的“重轟5”型轟炸機,也是帝國陸軍航空兵在大戰期間獲得的第三種4發重型轟炸機。
對這種轟炸機,白止戰知道得并不少。
“神雕”的研制工作在大戰爆發之前就已開始,而且由賀鵬飛的公司自行投資,承擔了全部研制風險。
當時,慫恿賀鵬飛掏錢研制“神雕”的人當中,就有白止戰!
為了獲得陸軍青睞,拿到批量生產的訂單,也是為了博眼球,“神雕”在立項時的性能指標訂得極為離譜。比如載彈量至少都要達到9噸,作戰半徑至少要有3000千米,最大飛行高度得超過10000米,飛行速度超過每小時500千米,配備數門20毫米機關炮,還要在駕駛艙等關鍵部位鋪設裝甲。
這么先進的轟炸機,別說在當時,即便是現在,也未必造得出來。
首先就得解決發動機的問題。
其實,在研制初期,或者說概念設計階段,頭號難題也就是欠缺合適的發動機。
在前幾版設計當中,全都采用6臺發動機!
原因無二,即便采用還在研制階段的,而且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量產的2000馬力級風冷發動機,也需要6臺,才能夠讓“神雕”達到主要的設計指標。如果只用4臺發動機,就必須降低載荷或者縮短航程。
在大戰爆發前,陸航肯定無法接受采用6臺發動機的轟炸機。
其實,即便在大戰爆發之后,陸航對6發轟炸機也不太感冒。
雖然在理論上,6臺發動機能提供更大的安全冗余,但是也意味著更復雜,轟炸機的完備率更低。
此外,還得考慮采購價格與裝備維護成本。
6發重型轟炸機的造價比4發轟炸機至少多出40,可是通常情況下,作戰效率跟4發轟炸機差不多。
關鍵還有,只有不到10的超遠程轟炸任務是4發轟炸機無法完成的。
總而言之,6發轟炸機的效費比太低。
即便戰時不存在經費的問題,也必須考慮綜合成本。
制造成本過高,或者維持與使用費用過高,都意味著無法大規模量產。
正是如此,在大戰爆發之后,“神雕”在獲得軍方投資之后,其主要設計方向也確定了下來。
在只用4臺發動機的情況下,首先得確保3000千米的作戰半徑,其次是保證至少6噸的正常載彈量。
至于其他性能指標,都可以商量。
即便到了這個時候,關鍵還是發動機。
在主要行能指標確定下來的時候,能夠獲得的最好的風冷發動機,也就2000馬力,產量還少得可憐,而且要優先滿足海軍的艦載機。關鍵是,這種專門為艦載機研制的星形風冷發動機也不夠強勁,還存在輸出功率隨高度增加而快速衰減,無法滿足轟炸機長時間高空飛行的致命缺陷。
當時,能夠獲得的其實是1800馬力的老式發動機。
顯然,如果只是使用1800馬力的發動機,那么“神雕”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載彈6噸的情況下獲得3000千米的作戰半徑。
就算采用全鋁結構,綜合性能也就比前一種重型轟炸機,綽號“飛馬”的重轟4型稍微好一點,不會有本質提高。因為造價肯定下不來,所以肯定不可能取代“飛馬”,獲得大批量生產的機會很渺茫。
不要忘了,電解鋁并不便宜,使用鋁結構的轟炸機肯定極為昂貴。
正是如此,在大戰爆發之后的一年多里面,也就是獲得軍方撥款,正式成為軍方的裝備項目之后的大約一年時間里,“神雕”都處于概念研制階段,主要就是等待發動機,以及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
有幾個設計版本甚至用木材取代了鋁!
從布蘭皇家空軍那幾種用木材制作的飛機來看,在大幅度降低造價的同時,主要性能并不算太差。
至于高品質的木材,對幅員遼闊的帝國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不說別的,帝國的極北地區幾乎全是原始森林。
當然,要治本,仍然得在發動機上下功夫。
直到現在,帝國的大型風冷發動機都沒有進入量產階段。
按照規劃,為“神雕”專門研制的2400馬力雙增壓風冷發動機,要在新歷103年的第四季度才能夠投入量產。
所幸的是,發動機的問題在迢曼帝國那里找到了替代品。
迢曼帝國有一種最大功率接近3000馬力的發動機,即用在he177雙發轟炸機上的b610系列發動機。
這種組合增壓液冷發動機有很多問題,比如可靠性非常糟糕。
受此限制,he177的產量一直都不是很高,而且使用范圍收到嚴格的限制。
可是,帝國陸航并無更好的選擇。
引進這種發動機的時候,在軍方的要求下,承擔生產任務的廠家做了一些調整,主要就是去掉第二級增壓系統,以此提高發動機的穩定性。由此付出的代價就是,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直接降低到了2200馬力,而且高空性能非常差,也就限制了配偶該型發動機的重型轟炸機的實用升限。
只是,200馬力的差距,以及高空性能大幅度縮水,其實都不算問題。
至少,這是一種能夠立即獲得的,而且暫時只有“神雕”能夠匹配的大馬力發動機。
關鍵還有,承擔生產的是小廠家。
因為大型水冷發動機的應用范圍非常狹窄,所以在決定引進許可證的時候,國內的大型發動機廠都以產能飽和為由,拒絕了合作邀請,最終只能由軍方出面,把幾個小廠家組織到一起進行聯合生產。
為此,軍方還專門派遣專家,為廠商提供技術支持。
好處就是,不存在得跟其他發動機搶生產線的問題。
正是如此,在6月份的時候,“神雕”獲得了陸航批準,正式進入到量產階段,而第一批的訂購數量為500架。
為了保證生產速度,第一批500架都沒有為今后改裝做準備。
如果需要追加訂購,那么從第501架開始,就得對機翼的發動機掛點做出調整,方便在今后換裝2400馬力風冷發動機。
現在,已經交付了的20架,全都在斯里蘭卡。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